彭 曄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北京 100088
?
法學專業類出版社市場夾縫中的生存之道
——破除區域壁壘和專業壁壘
彭 曄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北京 100088
信息時代為知識傳播和信息獲取提供了更為便捷和多樣化的渠道,受眾對于出版物的認知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法學類專業出版社的發展現狀與思路為例,由于產品范疇和定位的局限以及對信息科技內化為出版社生產力的滯后,如何突破發展瓶頸成為當下的重任。
專業出版社;市場普適性;周邊;市場認知
如何兼顧知識性、學術性、可讀性與市場性是幾乎所有專業出版社當下面臨的核心問題。這不僅決定了各類出版物的銷量與市場占有份額,也間接或潛在決定了出版社在某一特定知識領域或地域的發展潛力。簡言之,專業出版社由于“專業性”和規模效應的有限,其發展瓶頸較為明確,相適的應對之道值得思考。
我社出版的各類圖書,均以法學學術或法學教育為主要陣地,受眾長年以法律院校或法學專業讀者為主,但在市場化大潮之下,結合我國法治國家建設的良性循環,普通民眾對于法學知識的需求,對法律適用的期待值迅猛提高,因此,過于專業性的出版物,勢必不可能輕易進入普通民眾的視野。盡管我們也有鄉村普法系列叢書,但真正能落實到“鄉村普及”的程度究竟有多高,這個是待查的問題。據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不應當再以所謂的“專業性”作為絕對的發展邏輯,適應市場化的需求,謀求出版社的長遠發展,必須結合國家法治建設的實際應用,結合民眾的內心訴求,把專業化的知識通過普適化的方法推廣出去。
對此悖論的解決途徑非常廣泛,綜合而言,較為經濟適用并能在一個規劃周期內實現的措施,如通過邀請的方式,以法律常識、法律故事、維權手冊、法律電影影評、法律案件評點、××地區××事件××時間段的法律發展陳述為主要內容,融法律于民眾生活,能夠一定程度帶動圖書在非專業人群的銷售。這需要在廣泛的前期閱讀中,同各層次作者、讀者做一些相對詳盡的溝通,獲得對某一個選題或某一系列選題的共同認知,有的放矢推出“亮點型”書籍。還有一點更為便捷的產生亮點型系列叢書的措施,如專門匯總各大院校博士論文題目、每年的各類社科基金選題、教育部司法部理論實踐性課題等,從中找出法律發展一定時間一定領域的選題規律,按照一定標準整理出名錄,有的放矢開展從前期溝通、甚至協助創作到后期出版的全流程工作,通過出版協議或出版意向等有法律約束力的方式從源頭先行占領一些好的選題和可能成為優勢產品的圖書。這一方法,不僅可以從正向角度“擇優去劣”,也可以讓各職能部門在一定的工作周期內能夠獲取相對穩定的業務量,稱之為“跟蹤式的出版服務”。
傳統出版物的市場份額已然不能再用陳舊的標準去衡量,自媒體和移動終端的廣泛適用,應當考慮創設一些出版物周邊產品或稱為裙帶產品。無論是以出版物的主體帶動周邊產品的銷售,還是反之,都是錦上添花之舉。
簡要分析即得之,出版物的周邊產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部分內容的電子版(這些內容可以是紙質版本中未曾收錄或明示的)。適用于教材教輔類的筆記承載方式(這個也可通過書籍的具體設計來改善),對某一出版物的讀者開放永久性的資料增補途徑或升級資源(以技術支持為先導)。針對某一出版物嘗試建立專門的讀者論壇或網站,由作者承擔管理或回復等功能,邀請讀者廣泛加入,擴大影響,營造口碑。稱之為“嚴肅性專業出版事業的大眾化”。
針對教材,不同高校對于教材的要求不盡相同,但也有一些不可回避的共同標準。我社對于教材規劃的前景,既要考慮各個高校的實際需求(層次——重本、二本三本、專科;類型——綜合性高校中的大法學教育、專業型法學院校的厚重積淀和獨特發展思路、公安警官類高校的特色課程;地域——沿海發達地區對經管類法律知識涉外類法律知識的重視,如珠三角、長三角、一帶一路沿線對相關國際公法、私法、經濟法及相關外交法律知識的重視、東北重工業振興過程中對一些產業再造方面的法律知識、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政策敏感區域的民族區域自治法律知識的重視,等等),也要考慮高等法學教育教材選用共同的標準問題。經過對多家高校教材選用中堅持的基本原則分析,是否為國家級或規劃類教材顯得非常重要。根據受訪單位的意見反饋,當下教育部對普通高校的評估特別重視教材的級別和類型,也即所謂是否為國家級或規劃類的問題。必須充分認識到這個標準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很多的優秀教材是否能夠進入高校選擇的視野,也決定了我們今后在策劃教材過程中是否要適當提高標準或者說是謹慎為之。加之以前我們對于教材的編寫者提出的要求一般為口頭要求或書面的非強制性要求,導致很多教材最終的市場效應差強人意。與其做這樣一些低效應行為,不如集中優勢資源大力修正、完善既有的優秀教材、規劃教材和高級別教材,高校教材使用具有相當大的慣性思維,一旦某種教材使用時間較長,其教學規劃逐步成型,只要該教材能夠保持同社會意識發展的基本吻合,保持同法律修訂腳步的基本吻合,各高校并不愿意頻繁更換教材,這樣做一定程度上能長期占據應當有的市場份額。
此外,關于教材與教輔的關系,按照當前教材教輔分開出版的模式,給予市場充分的自由選擇權的狀況,我認為可以探索重點教材加教輔的出版模式,加強教材與教輔的聯系,合并兩者的連帶銷售優勢,以精準的應試導向為宣傳賣點,將售價保持在單本教材加單本教輔的售價總和的三分之二左右,試探市場反應。
我社的既有市場分布很不均衡,全國各地、各高校、各社團等投射在我社的出版需求不能適應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未能拓展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我所謂重視行動的力量,對于著作出版的提升和擴張有著實質上的功用和效應。在維護經典著作之余,存在苦于找不到足夠優秀、吸引眼球、具有可預期強大市場競爭力的選題,而被我們所忽視的一個發展模塊恰恰在于,各個層級、各個類別的法學會當中存在大量潛在作者和重要選題。根據我對若干法學會的調研和諸多會員的了解,每年的年會都會有主題,這些主題一般都契合該領域的近年發展趨勢,各法學會都試圖從地域、專業等角度發掘更多的智力成果,而這些智力成果往往能夠脫開單純的理論探討,而加諸其中很大比重的實踐性論題,這些智力成果如果能夠轉化為論文集、專著、年度××問題思考匯總、××地關于××問題的地方性法律智識等形式,在保證一定量的銷售(含包銷)之余,還能造成至少是區域性、專業性的社會影響。這些著作,長遠而言是可以充實某地某領域的知識空白,一旦有了實效性和適用性,作為經典著作候選也不無可能。
[1]王健華.中小型專業出版社圖書銷售管理探索——以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為例[J].現代出版,2016(2):46-49.
[2]談菁.后改制時代大學出版社定位思考[J].現代出版,2014(3):15-17.
[3]李永.為行業服務,專業出版社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J].出版廣角,2013(5):64-65.
[4]姜軍.后轉制時期專業出版社出版業務競爭戰略問題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3(2):32-34.
G
A
2095-4379-(2017)16-0296-02
彭曄(1965-),男,北京人,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副編審,研究方向:圖書出版、圖書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