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接 王小霞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廣西 南寧 530007)
廣西城市規劃發展簡述
黃家接 王小霞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廣西 南寧 530007)
廣西早期的城市規劃可上溯到秦漢時期的城池建筑及平面圖,歷代圖經、方志有載。現代意義的廣西城市規劃起源于民國時期,由發韌到今天,深受西方城市規劃思想的深刻影響。民國時期梧州等少數城市制訂了規劃并確定城市性質,但多未實施。建國后廣西城市規劃總體發展緩慢,但柳州因其特殊工業地位,城市規劃穩步開展。改革開放后至今,廣西城市規劃工作進入迅速發展階段,前后共進行三輪城市總體規劃編修。
廣西;城市規劃;城市發展
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城市的起源與規劃是同步的,都是起源于西周。據考古實證和文獻資料記載,從西周的豐鎬到明清的北京城,都是依據規劃圖而興建的。當然,從未經過規劃而雜亂無章的也不乏其例,但對多數城市來說,還是經過周密規劃后才建成的①此觀點采自馬正林著《中國城市歷史地理》(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學界多持西周起源說。。
先秦時期今廣西屬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嶺南后,在今廣西設置郡縣,中原先進的建筑觀念也隨之傳入,從而開創了廣西的城池規劃和建設事業。西漢(前206—8年)初就有南越蒼梧王趙光在今梧州筑城,城墻周長424米,城池面積1.12萬平方米。東晉(317—420)今南寧為晉興郡治和晉興縣治,開始建設城池,但規模較小,古城先后建于邕江南岸平南雷村和邕江北岸凌鐵村一帶,城區方圓約半里。
唐代(618—907)桂州、邕州、柳州、容州等重要城市分別建設城池,而且規模逐漸擴大。如桂州城從子城(官府駐地)發展到外城(居民區)和夾城(商業區),形成“前朝后市”的格局。邕州城區擴展到今南寧七星路、教育路、緯武路一帶。柳宗元治理下的柳州(815—819)“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樹以名目”。
宋代(960—1279)今桂林為路、府、州治,城池再度向西、向北擴展,街道布局除主干道保留十字形態外,不少街道隨地形而建。宋開寶六年(973)、至和二年(1055)兩次擴建梧州城?;实v五年(1053)邕州城毀于戰火,稍后所建新城范圍大致在今南環路、共和路、工人文化宮、新華街、當陽街一帶,城區圍繞邕州治所布局。
元明清時期,廣西的城市規劃和城建規模均有較大發展。桂、柳、邕、梧四大城市的功能不斷完善,城區規模進一步擴大,據清嘉慶、光緒《臨桂縣志》載,明洪武八年(1375)增筑桂林南城,其城垣繞過今榕湖西岸,沿陽江北岸向南擴展,城池面積比原來擴大近一半。靖江王城按明朝藩王府的規制在獨秀峰周圍興建。明崇禎《梧州府志》載,梧州城“明洪武十二年(1379)復展八百六十丈,為五門,有樓……萬歷十三年(1585),知府林喬楠重修串樓五百二十五間?!蔽嘀莩莾犬敃r有十一坊。柳州城也經歷多次修繕擴大。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邕州城北宋以后“屢經修繕”。清代中國的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古代圖經是方志的重要起源之一,翻開現存的多種明清廣西方志,不難發現在輿圖或建置、城池等類目下畫有當時的府縣治城池平面圖,這些圖都帶有早期城市規劃圖的影子。
鴉片戰爭后,北海、梧州、南寧、龍州等地被辟為通商口岸,西風東漸,給廣西城市規劃和建設注入了某些中西文化交融的元素。如邊陲小城北海、龍州都帶有一定程度的法國城市建筑風格。
現代意義的廣西城市規劃起步于民國時期。與全國一樣,這一時期廣西制定的一些城市規劃深受外國城市規劃思想的影響。雖然由于經濟落后,這些城市建設規劃真正實施的很少,但其對廣西當時的城市建設和以后的城市規劃還是具有一定影響。
廣西首個建制市為梧州市,始設于民國十六年(1927),市政府直屬廣西省政府管轄。后因人口不多,財政收入有限,于民國二十一年(1932)撤銷。民國十六年,蘇松芬編制《梧州市政計劃書》,把全市分為行政、商業等6個區,提出因地制宜,保留原有長方形街區模式,輔以靈活自如的新式街道,同時規定商業區和行政區的道路寬度為24.38—30.48米,使市政規劃建設走向制度化,首開廣西城市規劃先河[1]李百浩,李季.孫中山實業計劃思想與廣西近代城市建設實踐——以柳州、梧州為中心[J].城市規劃學刊,2009(5).。民國十七年至三十四年(1928—1945),梧州、柳州、桂林先后編制了《梧州市城市街道圖》《柳州建市速成計劃書》《桂林街道計劃圖》《桂林市城區建設計劃》《桂林新市區計劃大綱》。
民國二十七年(1938),國民政府頒布《建筑法》,對城市內的公私建筑及其用地做出有關規定,對未經核準而擅自動工的建筑處以罰款或拆除。民國二十八年(1939),國民政府又頒布《都市規劃法》,對城市規劃編制及實施程序進行立法。同年,廣西省政府頒布《廣西建置通則》,對城市建筑及建設用地進行管理。
民國三十四年(1945),廣西省政府特聘市政專家邱致中為省府高級技術顧問,負責桂林、柳州、南寧、梧州四城市的總體規劃設計,分別確定城市性質,頒布《大梧州地方自治實驗市建設計劃草案》《大柳州計劃經濟實驗市建設計劃草案》《大桂林三民主義實驗市建設計劃草案》,從區域的角度研究城市現狀與未來發展,制訂城市建設計劃。邱致中認為柳州是“廣西之幾何中心、交通中心、力源中心、物產中心,乃至工商業中心”,制定《大柳州計劃經濟實驗市建設計劃草案》,發展工礦、商務、交通、金融等事業,明確將市區劃分為商業、工業、住宅、文化、行政等14個功能區,兼備戰時需要,建設有機疏散式的工業型田園城市,以實現孫中山實業計劃中的理想社會。邱致中分析了梧州作為廣西最大通商口岸的城市性質,在《大梧州地方自治實驗市建設計劃草案》中提出遵照建國大綱及中央現行法令施行地方自治,將梧州作為廣西乃至中國培植“民主政治”的試驗基地[2]李百浩,李季.孫中山實業計劃思想與廣西近代城市建設實踐——以柳州、梧州為中心[J].城市規劃學刊,2009(5).。這一時期西方城市規劃思想和理論被大量引入國內,誕生了一批帶有“大”字的城市規劃,在全國還有“大上海都市計劃草案”“大武漢市建設計劃草案”等。民國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1946—1947),南寧市政工程處、柳州市政工程處先后編制了《南寧市建設規劃》《柳州市區初步計劃》。
新中國成立后,廣西城市規劃工作逐步得到重視,并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是這一時期廣西城市規劃工作與全國一樣,發展比較緩慢。
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要求全國各大、中城市成立建設委員會,并明確建設委員會的基本任務是:“領導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監督檢查城市內一切建設工作?!边€提出了《編制城市規劃設計程序(初稿)》和城市規劃審查工作等法規。1953年1月,廣西省人民政府建筑工程局成立。是年12月,廣西省人民委員會頒布《廣西省關于國家建設征用土地實施辦法》,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廣西第一個城市建設用地管理的法規性文件。
從1953年起,為配合工業建設,廣西各大中小城市普遍開展規劃建設,進行深淺粗細不同的規劃。由于當時中國缺乏城市規劃經驗,蘇聯城市規劃思想全盤進入中國城市規劃領域,南寧、桂林等城市曾于1958年12月邀請蘇聯城市規劃專家參與總體規劃論證。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城市規劃是當時城市規劃的主流,定額指標和居住小區的規劃方法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
“一五”計劃期間(1953—1957),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先后編成和修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廣西各主要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法規已初步制定。1954年9月,廣西組團到城市規劃較好的武漢、太原、大同、洛陽、鄭州等城市參觀學習。
1956年5月,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新工業區和新工業城市規劃和建設工作幾個問題的決定》,對加強廣西的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同一時期,廣西各主要城市都制定了相應的規劃管理規定,使城市規劃得以順利實施。柳州市在總體規劃指導下,由消費城市逐步向現代化工業城市發展。
1958—1960年,受“大躍進”思想影響,廣西城市規劃工作出現了一些盲目求快,缺乏科學依據的“快速規劃法”。但是,在大規模的規劃實踐和探討城鄉結合的規劃方面,還是做出了不少有意義的嘗試。比如1958年南寧市人民政府本著城市建設“為工業、為生產、為勞動人民服務”的方針,進行了總體規劃修改,并邀請蘇聯專家薩里舍友參加總體規劃審查會,他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諸如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辦法,發展近郊和建設衛星鎮等,對指導以后的城市總體規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南寧市還按照“統一完整、集中緊湊、多快好省”的原則,進行了江南、北湖、西郊工業區規劃,把3個工業區有機聯系起來;桂林市完成瓦窯、黑山、觀音閣3個工業區規劃及城市總體規劃方案;梧州市完成蓮花山、錢鑒、塘源、大塘和富民等幾個工業區的規劃。柳州的城市規劃更是受到全國的關注。
“二五”計劃期間(1958—1962),柳州成為工業交通建設的重點城市?!?958年初國家計委會同冶金、電力、機械、建材、輕工業等部門到柳州進行‘聯合選廠,選址定點’的規劃工作,為開辟柳北及河西工業區奠定了基礎。由于當時‘重生產、輕環境’,以發展工業為中心,對工業污染的嚴重性缺乏認識,更缺乏經驗,同時無長遠觀點,不恰當地把100萬噸鋼鐵聯合企業、大型火力發電廠、大型化肥廠等有污染的工業企業安排在處于城市中心區上風向的柳北工業區內。”[1]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主編.五十年回眸:新中國的城市規劃[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259-260.除了大型工廠,是年柳州還新建中、小型工廠18家,民辦工廠400余家。柳州市確定建設柳北、河西兩個工業區,提出了以原有市區為依托,建立新工業區的布局規劃,當時《人民日報》曾以《一個新工業城市誕生之前》為題,介紹柳州工業區的規劃經驗。1960年柳州規劃方案將城市性質由1957年確定的“西南的鐵路交通樞紐和新興的工業城市”調整為“以鋼鐵、機械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和交通樞紐城市”?!氨M管是年在國家建筑工程部城市規劃局柳州工作組的指導協助下,又制定完成了比較好的總體規劃、近期規劃,但未能改變柳北工業區對城市造成的污染?!保?]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主編.五十年回眸:新中國的城市規劃[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259-260.
1960年4月,全國城市規劃座談會在桂林召開,會議提出要在10—15年把主要城市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城市。廣西開始總結城市規劃經驗教訓,加強調查研究,修改了不切實際的規劃方案。同年11月,第九次全國計劃會議提出,在三年內不搞城市規劃,“規劃無用論”的思想有所抬頭,廣西城市規劃工作轉入低潮。由于“三年內不搞城市規劃”否定了城市規劃的必要性,導致后來城市建設的盲目發展,亂占濫建,破壞原有的合理布局,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
1963年后,廣西各主要城市先后編制城市總體規劃,以舊城為中心,充分利用原有設施,較合理考慮城市的發展,因地制宜,妥善安排工業、倉庫、交通運輸、住宅、公共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等項建設,使這些城市的功能分區比較明確,對城市的生產發展和生活服務起到積極作用,促進了城市建設事業的發展。
1964年開始“三線建設”,廣西實行“山、散、洞”的建設方針,廠區布置過于分散,生產、生活設施難以配套,浪費了建設資金。
“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76),廣西許多規劃機構被撤銷,人員被遣散,規劃檔案資料被銷毀、散失,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成就遭到全盤否定,總體規劃停止執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處于無政府狀態。由于特殊的工業地位,這一時期柳州規劃管理機構未撤,人員未散。1974年柳州市編制規劃時,全市已擁有工礦企業288家,除鋼鐵、機械外,電子、化工、建材、輕紡等工業也得到相應發展;鐵路除湘桂、黔桂兩條干線,枝柳鐵路亦將通車。因此,將城市性質修改為“柳州市是一個新興的社會主義工業城市,又是連接西南、中南、華東各省的鐵路交通樞紐”。
至1978年,廣西直轄市有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4市。
1978—1989年是中國城市規劃恢復時期。在城市規劃領域,外來的規劃理論、思想、方法以及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蜂擁而至,對中國城市規劃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一時期廣西城市規劃工作復蘇,并進入迅速發展階段。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廣西迎來了不少重大的發展機遇,一些城市的戰略地位得以提升,城市發展規劃亦隨之作出相應調整。
1978年改革開放后至2015年,廣西共開展實施三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一)第一輪城市總體規劃
1978年第三次全國城市工作會議后,廣西城市規劃和建設工作重新開展。1978年底,自治區成立廣西城市建設局,下設城市規劃處,作為自治區城市規劃業務的主管機構。各地、市也相繼恢復或成立了城市建設局或建設委員會。1979年12月,成立廣西城鄉規劃設計院,該院先后參加廣西各大中城市和絕大部分縣鎮總體規劃的編制。
1980年,全國城市規劃工作會議制定“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積極發展小城市”的城市發展基本方針。同年,廣西召開自治區城市規劃工作會議,貫徹全國城市規劃工作會議精神,廣西各大中城市和縣鎮陸續開展總體規劃的編制或修訂工作。
1982年,南寧市的總體規劃首先獲得國務院批準實施,城市定性為自治區政治文化中心、國家邊陲重鎮、以發展輕工業為主的城市,市區人口到2000年控制在60萬人左右。是年,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實施,城市性質確定為“工業城市,也是廣西鐵路交通的樞紐”。1983年,梧州市、北海市的城市總體規劃先后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1984年1月,國務院頒布《城市規劃條例》,這是中國第一部正式的規劃法規,把城市規劃推上了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廣西各城市結合地方實際先后擬定了實施細則和暫行規定。是年,北海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根據北海市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是中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的特殊地位,自治區聯合工作組、廣西城鄉規劃設計院及清華大學建筑系師生編制《北海市1985年至2000年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是年5月,經廣西城鄉建設委員會批準,廣西城鄉規劃設計院率先實行技術經濟承包責任制和企業化經營管理。
1985年10月,《桂林市城市總體規劃(1985—2000)》獲國務院批準實施。這是桂林市第一次經國家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為桂林市的城市建設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是年末,廣西城市大體上完成了至2000年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廣西在進行這些城市的總體規劃過程中,注意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以舊城為中心的規劃建設格局,因地制宜地進行功能分區,布局比較合理,使原有的設施得以充分利用,避免城市發展中的盲目建設和亂占耕地建房等現象,城市建設取得投資少、見效快的效果。
1988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管理實施辦法》,明確規定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土地的開發利用要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各項建設用地要盡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利用好地。全面剎住了城鄉亂占亂建的歪風。是年廣西分別對南寧、柳州、梧州3個地級市的總體規劃進行全面的調整和完善工作。
1989年,全國主要城市第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基本編制完成,標志著中國城市規劃體系的建立。是年,南寧市和桂林市調整后的總體規劃經國務院批準實施,柳州、梧州兩市調整后的總體規劃也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實施,北海市的總體規劃調整編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廣西各大、中城市的規劃管理工作由市人民政府領導,市長負責,規劃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堅持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妥善解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問題。如1986年桂林文華飯店建設,違反城市總體規劃,破壞環境景觀;1987年自治區物資儲運公司等7家單位在南寧民族大道與古城路交叉口東南隅違章建房;1988年柳州市大橋園藝場370余戶違章建筑等問題的處理,都是由政府部門出面幫助解決,使規劃管理部門的地位和權威在社會上逐步得到提高,成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中心。廣西建設規劃部門加強城市建設項目選址、用地管理、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查處違章建筑和違法用地5個關口的管理,使廣西建設規劃管理工作形成系列化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水平。
這一時期,隨著城市的發展,相關專業技術在城市規劃和管理中逐步推廣應用。如基于計算機的規劃基礎資料調查數據處理,遙感技術的應用,利用灰色系統、線性時間系列、邏輯斯蒂曲線等多種數學模型的預測手段,動態、彈性規劃發展概念等。廣西建設委員會還初步建立全自治區城鎮體系決策支持系統(城鎮體系信息庫),一套新的管理體系和管理辦法正在逐步形成。
(二)第二輪城市總體規劃
20世紀90年代,廣西實施第二輪城市總體規劃編修工作。至2000年底,南寧市的二輪城市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準實施,桂林市的二輪城市總體規劃上報國務院審批(2003年7月獲國務院批復同意修訂)。第二輪城市總體規劃的編修,使城市建設逐步趨向科學、合理,形成以沿海、沿江、沿邊為主線,以大中城市為依托的多層次的城鎮體系。期間桂林漓江、南寧青秀山風景名勝區完成了詳細規劃的編制。
1990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頒布,廣西為貫徹該法出臺了相關規章。同年12月30日,自治區人民政府頒布《廣西壯族自治區城市規劃實施“一書兩證”制度的基本程序》,把城市規劃管理推進到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1990年,城市管理力量也有加強,全自治區已有83個市、縣建立了城市管理隊伍,人數達1600多人。
1992年6月,國務院決定南寧市享受沿海開放城市政策,南寧市隨即對1989年調整后的總體規劃進行修改。
1993年,廣西各城市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的實施,加強了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完善工作。比如1993年3月柳州市人民政府委托清華大學建筑與城市研究所和柳州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1987年城市總體規劃方案的基礎上,編制了《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93—2015)》;1993年12月,南寧市規劃管理局委托自治區和南寧市規劃設計部門,對南寧市總體規劃進行全面修改。
1996年4月,《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93—2015)》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實施。此次規劃綜合考慮柳州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及柳州獨特的山水景觀對城市發展建設的重要影響,把城市性質確定為:柳州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又是山水景觀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市規模:2000年全市人口規模控制為220萬人,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132平方千米左右。2015年全市人口規模控制為300萬人,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43平方千米左右。
1997年5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將修編完成的《南寧市城市總體規劃(1995—2010)》方案正式上報國務院,1999年2月獲國務院批復。批復后的南寧市城市性質確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自治區政治、經濟、金融、文化信息中心,中國西南出海通道的樞紐,具有民族特色、亞熱帶風光的現代化園林城市。規劃年限為1995—2010年,至2000年南寧市居住人口110萬,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為114平方千米;至2010年居住人口15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155平方千米。遠景設想為50年。規劃以“建設大通道,服務大西南”為目標,高起點、高標準,面向未來,面向國際??傮w規劃的范圍為4158平方千米。
(三)第三輪城市總體規劃
進入21世紀,廣西以西部大開發、建設北部灣經濟區及加快城鎮化進程等有關政策實施為契機,開始進行第三輪城市總體規劃編修工作。由于這一時期廣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外部條件不斷發生變化,各市城市總體規劃均進行了多次編修調整。廣西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由自治區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原自治區建設廳)牽頭,負責全自治區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各類開發區規劃的審查報批,建設工程規劃的監督、管理等工作。
這一時期,隨著城市總體規劃的編修調整,各具特色、各種類型的城市新建筑不斷出現。自治區人民會堂、廣西大學圖書館、南寧地王國際商會中心、自治區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南寧國際大酒店、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柳州文化藝術中心、柳州廣播電視中心、桂林國際會展中心、玉林云天民俗文化城等城市代表性建筑先后落成。
2002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確定柳州為中國“21世紀城市規劃、管理和發展”的試點城市。此項目是2002年中國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設立的重大援助項目,也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援華20多年來首次就城市發展問題設立的大型軟科學項目。項目總投資1200萬美元,延續到2005年。全國有柳州、濟南、貴陽、太原、眉山和三門峽6個城市被列為該項目的試點城市。2001—2005年,柳州卷煙廠、柳州市躍進化工廠、柳州花紅藥業廠、柳州木材廠等一批重污染企業遷出柳州市區,異地重建、擴建,使城市工業污染得以減輕。
2002年,在自治區進行行政區域調整后,梧州、桂林、南寧、柳州、百色、河池等地隨之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調整。2003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修訂后的《桂林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10)》。規劃將桂林城市性質確定為國際性風景旅游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桂北地區與湘桂黔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柳州市2005年7月編成《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報自治區人民政府轉國務院審批。該規劃將柳州城市性質確定為山水風貌獨特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廣西中心城市、西南地區交通樞紐及重要工業城市。至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160萬人,建設用地168平方千米。
2005年,廣西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城市規劃編制單位征選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試行)。各地級市人民政府也相應制定城市規劃管理暫行辦法和城市建設管理條例等規章,廣西城市規劃的政策法規不斷完善。是年8月,南寧市基本完成《南寧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的研究和編修工作。規劃的市域覆蓋南寧市行政管轄范圍2.21萬平方千米;中心城區764平方千米,其中城區建設用地約300平方千米;市區范圍6559平方千米。城市定性為“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與信息中心的首府所在地,國家西南地區交通樞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區域性國際城市,面向中國—東盟合作區域物流基地、商務基地和加工制造業基地;泛珠三角經濟圈西部區域中心城市,珠三角經濟向西擴散的樞紐、新興產業基地、信息中心和金融中心;承擔國家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交通樞紐和承擔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域現代服務中心與科技創新的基地。
2005年,賀州、貴港、玉林3市城市總體規劃獲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實施,欽州、防城港、百色、河池、來賓、崇左6市的城市總體規劃已編制完成。與此同時,桂林、柳州2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完成;玉林水月巖等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已獲批準實施;梧州、旺高、六景、北海、欽州、玉林6個新設置的自治區工業園區已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實行集中統一管理。
2006年,廣西編制完成《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一五”城鎮化發展規劃》,重點推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群規劃》編制工作,著手高標準編制邊境城市規劃工作。是年,《來賓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5)》編修工作獲準啟動。
2007年,國家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以及加強城鎮規劃工作的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城鎮規劃的法律法規依據。廣西城鎮規劃轉變指導思想,更加關注完善公共設施、關心民生項目建設,注重近期及遠期建設規劃的有機結合,加強住房建設規劃。廣西城鎮體系規劃和新一輪城鎮規劃編制工作取得快速發展。
2008年1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通過國家批準實施,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戰略地位上升,自治區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出臺關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四市建設部門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指導意見,重點推進北部灣經濟區各市城市總體規劃工作。是年底,《欽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5)》獲原則通過,欽州市城市性質確定為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北部灣沿海生產性服務中心、港口工業城市。是年,崇左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審查工作完成并獲得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2009年,《防城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5)》《北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5)》先后獲得自治區批復實施。
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辦法》頒布實施,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是年11月,經過多次修改完善的《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由國務院辦公廳批復實施。2011年10月,《南寧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獲國務院正式批復。2014年10月,《桂林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20)》獲批準。2015年,《梧州市總體規劃(2013—2030)》對外公示,《賀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編修工作啟動。
至2015年,廣西14個地級市基本完成了2020—203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
K291/297
B
1003-434X(2017)01-0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