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嫻都
(重慶廣電總局音樂臺,重慶 400000)
淺析電臺音樂編輯的基本要領
潘嫻都
(重慶廣電總局音樂臺,重慶 400000)
電臺音樂編輯工作,是整個電臺音樂節目的重要環節,也是整個電臺編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掌握音樂藝術語言、把握音樂審美特征、穩握音樂編輯要點三大理論層面,對電臺音樂編輯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細致的論述。
電臺;音樂;編輯;語言;審美
電臺音樂編輯工作,具有音樂節目編輯與整個電臺編輯工作的雙重屬性。電臺音樂編輯要積極注重實踐工作與理性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功能能力和個人素質,才能真正做好本職工作。具體來說,電臺音樂編輯工作,應從掌握音樂的審美特征、把握音樂編輯的要點以及文化和藝術素質三個方面去提升自己。下面分別進行論述。
電臺播放的音樂節目,正好符合音樂的聽覺藝術、聲音藝術的本質特征。而要使廣大聽眾真正欣賞、領略電臺音樂節目的美學韻味,獲得審美愉悅與審美享受,電臺音樂編輯首先就必須把握音樂的審美特征,即“受教育者必須首先受教育”,否則便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會收到好的效果。音樂的審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音樂藝術有著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與藝術內涵。音樂對人的思想教育作用與對人的美感陶冶作用都十分重要。早在周代,就形成了“禮樂并盛”的景象。革命志士高唱《國際歌》英勇就義、熱血男兒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和《大刀進行曲》奔向抗日戰場的情景,更是充分地彰顯出音樂的內涵美。
音樂的音響具有獨特的擴散力、穿透力、震撼力,可以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巨大的刺激與感染,在人的感知與情感之間,產生更為密切更為直接的聯系。因此,抒情性是音樂藝術最重要的審美特征,音樂的最大特點,就是表演者(演唱者或演奏者)把詞曲作家在樂譜上所表達的情感,通過切身的情感體驗,再通過動情的表演把這種情感傳達給聽眾,使聽眾通過聯想、想象和情感感受,引起情感的“共鳴”,最終達到“以情動情”的審美效果。
音樂形象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聲音形象、聽覺形象,但卻可以通過人們的聯想與想象轉化為視覺形象——人們心中的“視象”。音樂的這種形象美,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與美學品格,即形象的多樣性,所謂“一百個聽眾有一百個音樂形象”。這種形象的多樣性,有效調動了聽眾的參與意識與藝術創造力。
作為電臺音樂編輯,在實際的編輯工作中,要把握音樂編輯要點,方能運籌帷幄,穩操勝劵。一要明確編輯職責,編輯是組織、審讀、挑選、加工、編排作品的工作,是傳播工作的中心環節。二要明確節目性質,電臺的音樂節目,可分為專門音樂節目(聲樂演唱、器樂演奏)、專題音樂節目(音樂介紹、音樂講座、音樂訪談等)、配樂節目(為戲劇、表演、小說演播、散文演播、詩朗誦以及其他節目配樂),不同節目有不同的要求。三要明確音樂的藝術功能 音樂除了大的抒情、娛樂、審美功能以外,對于其他藝術作品,還具有渲染氣氛、烘托環境、強化情境、營造意境、升華主題、體現風格等藝術功能。以上“三明確”,可視為電臺音樂編輯工作的三大要點。
文化素質是電臺音樂編輯綜合素質中基礎的基礎、前提的前提。近年來,全球范圍內興起一股“文化熱”,這是“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必然大趨勢。作為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必然受到文化的影響與制約。社會文化大系統作為整體文化氛圍與文化條件,直接制約著藝術家與受眾的文化心理結構的形成。 作為重要的藝術品種之一的音樂,同樣受到文化的制約與影響。總而言之,電臺音樂編輯的文化素質,是至關重要的,是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也是一種“軟實力”。
藝術素質也是電臺音樂編輯所必備的重要素質。 包括三種:1.想象力。想象力是藝術創作的必備能力。“任何勞動過程必然包括想象。它更是藝術、設計、科學、文學、音樂以及任何創造性活動的一個必要方面。”作為一名電臺音樂編輯,必須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以此作為自己編輯工作騰飛的翅膀,在藝術世界里自由飛翔;2.情感力。音樂是抒情的藝術,音樂工作者必須具備充沛的情感力,成為一名真正的性情中人。黑格爾說過:“音樂所特有的因素是單純的內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無形的情感。”3.靈感力。靈感是藝術創作的火花。電臺音樂編輯所從事的音樂編輯工作,并不是簡單的編排與輯錄,而是具有一定創作性質的藝術活動與精神勞動。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突如其來地產生新概念、新思路、新意象等頓悟式的思維方式。電臺音樂編輯必須具備靈感力,才能有新創意、新點子,編輯出創新性的音樂節目與音樂欄目來。
總而言之,電臺音樂編輯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是電臺音樂編輯工作的智力支撐與動力保證,是基礎與前提。是進一步推進電臺音樂事業發展的首要保障,音樂編輯應繼續積極從以上多個方面進行自我提升和總結學習。
[1]曾遂今.關于音樂編輯科學定位的思考[J].黃鐘,1997(04):5-11.
[2]陳亮.音樂編輯業務素質論[J].黃鐘,2002(04):92-94.
G2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