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寶
(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二胡作品?
——從嚴潔敏演奏孫文明的評彈開篇《杜十娘》說開去
王建寶
(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
本文以聆聽孫文明幾個版本的評彈開篇《杜十娘》為契機,根據自己多年教學、演奏經驗,談談自己對孫文明及這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進而聯系當今二胡藝術進入到多元的創作理路下,后現代、先鋒實驗性的二胡等民樂創作的興盛大大豐富了民樂曲庫,但我們不能忽略傳統,民樂中興應當堅守原則和底線,對待傳統曲目我們仍有責任和義務使之發揚光大。
二胡創作;嚴潔敏;孫文明;杜十娘
2014年12月,筆者曾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聆聽了第二屆“北京胡琴藝術節”的閉幕式音樂會,整場演出取名為“交融”——老中青胡琴演奏家齊聚一堂、當代與傳統曲目激烈碰撞。音樂會上演了13首作品,在曲目選擇的時間跨度和演出形式上也別出心裁,體現了策劃者人文交融的理念。音樂會既有張尊連、劉長福、朱昌耀等演奏的《漢宮秋月》《江河水》《二泉映月》《江南春色》《蘇南小曲》諸多傳統作品,也有中青年演奏家黃晨達、陳軍、圣風組合等演繹的《心中的阿爾金》《戰馬奔騰》《悲歌》《花鼓》等創作曲目甚至是新作。其中,嚴潔敏演奏的一曲根據評彈開篇《杜十娘》改編的同名二胡曲,令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產生共鳴的原因,不僅僅是二胡演奏家嚴潔敏精湛的技藝、對作品準確無誤的把握,更重要的是,這首并不特別為世人所熟知的作品(二胡圈里演得、練得、教得也不多,這固然與曲目的技巧有一定難度有關)為何能抓人心、引起聽者強烈的共鳴,這有作品本身的緣故,更與筆者長期思考的一個有關當代二胡發展的問題不謀而合。
想來多年前,筆者曾從朋友處聽過一張名為《民間音樂家孫文明紀念專輯》的CD光盤,該專輯由香港龍音制作有限公司于2000年出品并發行,其中收錄了十一首孫文明先生親自演奏的遺音,依稀記得就有孫先生親自演奏自己改編的這首《杜十娘》。那時的印象并不深刻,只記得這張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實況錄音很有歷史滄桑的年代感,孫先生能用一把二胡,將彈詞藝術中人聲和幾件伴奏樂器演繹出來,細編密織、錯而不亂、技藝精湛,更重要的是聲音透著那種體現個人人生經歷的、猶如老樹枯藤的蒼勁、凄美,令人拍案叫絕。
《杜十娘》的改編者孫文明(1928-1962)被認為是一位“塵封的音樂家”,這也難怪二胡界對《杜十娘》是較為陌生的,演之者亦少。孫文明的二胡理路與阿炳相仿,都是源自民間、扎根民間,有著極為豐厚的民族音樂積淀,是從民間走出來的音樂家。對民間音樂的熟知,才能夠讓這首改編自蘇州彈詞開篇的作品,充滿江南音韻,值得反復咀嚼,其音韻感如同流淌在我們身體里的血液。
評彈開篇《杜十娘》是蔣月泉“蔣調”的代表作,取材于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蔣調唱腔素有蒼勁深沉、遒勁豁達的風格特點,非常適合講述這樣一個深處逆境缺勇于抗爭、深受壓迫卻堅貞不屈的青樓女子杜十娘的故事。蔣調彈詞的唱腔一般上句落在do或mi、la,下句陰平字落do,陽平字落fa、sol、mi上,尤其是“fa.sol mi”的落音音型和節奏很有特點。
嚴潔敏演奏的《杜十娘》,無論是現場還是錄音,都恰到好處地體現了孫文明先生的原意——即把蔣調彈詞的味道忠實而有限度的創造出來,這和演奏家經年積累、細心揣摩、大膽探求民間音樂的句法特點和特殊韻味是分不開的。值得一提的是,嚴潔敏教授不僅繼承了老師王國潼先生嚴謹細膩的演奏風格,還在中央音樂學院求學期間獲得了作曲家徐振民先生的指導,取得演奏和作曲方向的雙學位。二胡演奏與作曲專業的雙重歷練,可以幫助演奏家對作品的有更深刻地體認和把握,盡管《杜十娘》是根據傳統聲樂藝術移植的作品,但如果沒有對樂曲結構和曲調發展深入理解,是無法如這般抽絲剝繭、精益求精的“二度創作”。
縱觀百年二胡發展,是由一代代二胡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努力,才有了繁榮發展。喬建中在《一件樂器和一個世紀:二胡藝術百年觀》一文中梳理了幾類二胡創作的類型,在二十世紀之初逐步確立了以劉天華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的二胡學派和以阿炳為代表的傳統流派。1949年以后,專業音樂院校、院團的建立,確實促進了二胡藝術的繁榮,使二胡人才的培養方式和創演模式等逐漸向西方學院式方向傾斜。以孫文明為代表的民間二胡派,在五十年代的鼎盛時期之后,便逐漸被“塵封”。
在追求后現代、實驗性的新作品不斷問世的當下,漠視傳統音樂,認為中國音樂一味向西方“乞靈”,并不能給胡琴音樂帶來真正的新發展。當下受到西方作曲技術嚴格訓練的一代音樂創作者們,容易迷失方向,一味追求后現代和新潮的創作,難以承擔民族音樂創作中興的重任。相反,類似孫文明的一些十分靠近傳統音樂的二胡作品,卻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聽起來新鮮感十足。我們當代的胡琴人不能看著這些作品淹沒在故紙堆里,融合和創新不能失掉底線,繼續探索能夠代表國人心聲的民樂之路,才是當下多元民樂創作理論應當堅守的道路之一。
[1]蔡仲德.出路在于‘向西方乞靈’——關于中國音樂出路的人本主義思考(續)[J].人民音樂,1999(06).
[2]喬建中.一件樂器和一個世紀:二胡藝術百年觀[J].音樂研究,2001(01).
[3]周青青.中國民間音樂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4]王靜,秦拓.被“塵封”的音樂家孫文明與阿炳之藝術比較[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10(02).
J632.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