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凝 趙 欣
(河北省秦皇島市燕山大學西校區,河北 秦皇島 066000)
Erik·satie非達達主義的柔情
——《Je te veux》
王奕凝 趙 欣
(河北省秦皇島市燕山大學西校區,河北 秦皇島 066000)
法國作曲家埃里克·薩蒂(1866—1925)是二十世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盡管在今天他的名聲和地位遠不如同時期的德彪西(1862—1918),但薩蒂的創作風格和技法構思上極大的影響了一代法國作曲家。這首《Je te veux》是埃里克·薩蒂在1902年創作的一首咖啡廳音樂作品中獨具浪漫色彩的鋼琴小品,由Henry·pacory填詞為當時著名的‘慢圓舞曲女王’波萊特·達蒂而作。
埃里克·薩蒂;Je te veux;達達主義
少年時期的薩蒂主要生活在翁弗勒,期間在巴黎生活過兩年的時間,一直與祖父母及叔叔一起生活。叔叔埃德里·薩蒂和啟蒙老師韋諾特對于薩蒂的性格養成和思維方式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來說,薩蒂的音樂藝術也受他這種放蕩不羈、叛逆的性格所影響。他蔑視一成不變的平庸,循規蹈矩的傳統。1879年,薩蒂進入了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但他在校期間成績非常不好。他極有才華,但是懶散,不守規矩,經常曠課,終于在1882年被迫輟學。他追求藝術的真實與自由,反對瓦格納的‘樂劇’藝術。他曾說過:“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盡可能沒有德國燉白菜雜質在內的音樂。我們有塞尚、莫奈等人所發現的那些表現手段,為什么不在音樂中找到同樣的方法呢?”這些話也表明了他渴望突破,找尋真正屬于法國音樂的本質的強烈愿望。之后的薩蒂陷入了一種怪誕且更加難以理解的創作道路上,這與他達達主義傾向有著極密切的關系。
達達主義運動起始于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達達派的思想根源則出自于對戰爭的殘酷和對社會、人類本身的徹底絕望。達達派藝術家將以往現代藝術運動的反傳統宗旨轉變成了反藝術本身,在達達派的口號中有一句名言:“達達反對一切也包括它自己。”
埃里克·薩蒂是一位音樂界的達達主義者。他偏愛幽默、諷刺的表現手法,并寫有大量這種主題的作品。例如:1890年的《三首玄秘曲》的樂譜上,偶爾幾處寫給演奏者的奇怪的指示。“在舌尖上”、“不要驕傲”“矯揉造作地”、“在頭腦里”等等,并且喜歡故弄玄虛的在譜面上大做文章,例如不寫調號和拍好,不劃分小節,標一些看起來令人費解的演奏標志:‘努力思考’‘深入觀察’等等。此時的薩蒂或許還有跡可循,或多或少仍遵循一些正常的創作手法和表情記號。直到1912——1915年的‘詭譎’作品中,古怪稀奇的達達主義式語言表達完全占據了薩蒂的創作表達,甚至標題也怪異的難以理解:《軟弱的前奏曲》(為狗而作)(1912)、《林忠先生粗俗媚態的速寫》(1913)等等。
埃里克·薩蒂在今天并不為人熟知。盡管他的作品從數量上來說算是多產,體裁多樣涉獵廣泛,并且在創作風格上一直追求變化與突破。薩蒂的早期作品已經出現了先于德彪西和拉威爾的印象派創作思維,但是他始終認為法國音樂應該是樸實、簡單、自然、明確、平凡的,而印象主義并不能代表未來音樂的發展,這種創作思想和風格也極大影響了法國‘六人團’。《Je te veux》的音樂風格與薩蒂早期的創作風格極為不同,沒有令人費解的標記,也沒有怪誕詭譎的標題,只是溫馨恬淡的抒情和娓娓道來的溫柔。這首曲子與薩蒂以往或是之后的創作風格完全不同。或者說,這首《Je te veux》圓舞曲是薩蒂比較‘不正常’的作品。缺乏他慣有的神秘感,是首平易近人的曲子。
全曲劃分五個部分:A-B-A-B-A,A與B兩個部分規矩的反復著,除了B部分的歌詞有變化以外沒有任何改變,加上音域并不高,舒緩而浪漫。在演唱上如果一成不變的反復會很容易乏味厭煩,因此在演唱這首歌曲時應注重二度創作的把握以及接受度之內的變動。
這首歌曲嚴格來說不能算是藝術歌曲,而應算是酒吧音樂(也有人說成是咖啡廳音樂)的流行音樂。由于全曲標注的力度記號并不多,并且都處在相同內容的小節處,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上應注意力度變化的安排以及對邏輯重音的準確把握。盡管這首作品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屬于藝術歌曲范疇,但是法國歌曲的藝術特點仍然貫穿其中,流暢的音樂性語言,熱情洋溢卻又冷靜內斂的恰到好處。強與弱的處理應注意清晰度和分寸感。
這首聲樂作品即使不搭配人聲,其鋼琴伴奏也是一首非常動聽的鋼琴小品,第13小節的表情記號très lié(非常受約束的)這種寫法盡管只出現一次,但是A部分反復了三次,因此在演唱第一部分時,每一遍都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力求與前段產生對比。有意思的是,在B部分也出現了同樣意義的表情記號retenir (約束),并且與très retenir(非常(收住式的)慢)和pp放在一起使用,筆者演唱時感受到這里是非常復雜的情感表達,因此與法語藝術歌曲的演唱藝術相聯系:克制內斂、含蓄優雅,通過反復的思考和練習,掌握此處的演唱處理。
與同時期的名人相比,薩蒂確實是一個‘怪異’的作曲家,它不遵循傳統,拒絕墨守成規,他曾說過:“不是出自真誠的音符,我一個也不會寫!”
薩蒂那清新、從不矯揉造作的柔情淋漓盡致的體現在了這首《Je te veux》中,也間接地折射出他豐滿瑰麗的內心世界,或許在這首歌曲中仍有許多未知的故事未被發掘,但是這浪漫且富有情趣的音樂仍打動著許多人的心。
[1]陳敏編.20世紀西方音樂中的先鋒人物——埃里克·薩蒂[J].樂府新聲,1989.
[2]劉瑾.埃里克·薩蒂和達達主義[J].中國音樂學,2001.
J60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