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二胡曲《一枝花》的演奏體會
王 倩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一枝花》原為我國魯西南地區民間鼓吹樂的嗩吶曲牌 ,由濟南前衛著名指揮家、作曲家張式業改編成二胡獨奏曲。保留了原曲濃郁的魯西南嗩吶曲韻味風格和技巧特征,還賦予了樂曲新的情感內涵。這首樂曲在1982年9月由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民族器樂獨奏演出(北方片)”中,19歲的宋云以熟練的技巧和動人的感情,成功地演出了這首樂曲,并獲得了表演獎。
二胡;《一枝花》;演奏方法;藝術表現
二胡曲《一枝花》由電視劇《武松》中作為刻畫主人公武松性格的主題音樂改編的。每當聽到這首曲子,我就會聯想起這位遭人陷害而身陷囹圄的打虎英雄。這首二胡曲最初曾取名為《壯別》,因此,它不僅是一首純民間樂曲,更是賦予特定的人物形象和意境,這就要求我們在演奏的過程中,要身臨其境,體會其中的情感,產生的聯想和體會,演奏出更理想的音樂效果。
二胡曲《一枝花》由引子、慢板、快板三部分組成,整體旋律采用了中國傳統音樂中常見的處理手法,以“散、慢、中、快、急”漸變的多段體式結構為框架,將音樂情緒層層展開、環環相扣。在演奏時,應考慮到樂句間氣息的運用方式,多借鑒管樂器的氣息處理,在能夠貼近作品原有的深刻內涵的前提下,突出二胡的藝術表現力。本曲的音樂情緒剛中帶柔,每個音符的音色變化及運弓狀態都要著重思考與把握。
引子由散板組成,敘述了武松知道他的哥哥突然死去后悲痛的心情,飽含傷感,引子旋律自由,強弱對比明顯,每個音符都帶著鮮明的藝術個性。這一部分運用了大滑音、壓揉等手法,表現出傷痛的情緒,襯托出一種肝腸寸斷的心情。引子在演奏的過程中,滑音,揉弦要有一定的力度,表現出山東人的豪爽的性格。
開篇第一個“2”音的進入格外重要,從起弓的一刻開始,就要瞬間抓住樂曲內在情緒,體現出武松驚知噩耗后憤恨的心情。演奏時掛住弦帶一個弓頭,隨后弱下來,保持,在中弓以后弓速稍微加快,推出第二個“5”音,揉弦要有力度,有助于體現樂曲情緒,增強了音與音之間的色彩的對比。
慢板表現了武松深情的一面,是他對從小將自己撫育成人被毒害致死的哥哥寄托著無限的哀思和深情的悼念。整個慢板應該演奏的剛中帶柔,剛柔相濟,把握好其中的情感,做到情感投入,收放自如,這需要演奏者從整段結構的演奏張力出發,恰到好處地設計樂句間的層層起伏,使整個樂段有內容、有思想、有韻味、有感染力地表現出來。
慢板中,左手的演奏技法豐富多樣,其中運用了同指滑音、墊指滑音、壓揉、滑揉等多種技巧。
慢板的第一句,也是主題句,要演奏得含蓄深情,像是在回憶往事,慢板的前半部分情深意切。
快板突出了武松要為哥哥報仇的決心,表現了武松勇往直前的英雄本質。段落旋律層層遞進,一氣呵成。這一部分大量的空半拍律動在高潮迭起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快板一開始慢起漸快,一方面是上一個段落情緒的延伸,另一方面為下一個段落情緒的不斷增進做好了準備。
快板第五小節開始,每兩小節都有剛勁的上滑音,而句尾大多有下滑音收尾,要處理好這兩種滑音的演奏效果,同時要注意強弱的對比。
70—120小節這一部分的速度比第一部分又快了一些情緒更加強烈,這一部分要演奏的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帶水。如72小節“”中從6到3運用了墊指滑音的手法,這樣的音型在下面的旋律中也出現了,這些小句要拉的輕松自如,運弓不易過長,每小節第二拍的“6”強“3”弱,要注意力度變化下長短弓 的分配,將民間音樂中的藝術個性凸顯出來。
后面帶反復的連續十六分音符要演奏的有顆粒性,反復兩遍的演奏應在情緒上有所對比。第一遍弱奏,聲音干凈利落,不做明顯的旋律起伏,在即將反復的時候由弱漸強推到第二遍飽滿的情緒;第二遍力度加大,弓段放開,強烈的情緒一直持續到兩個八度演奏的出現,形成鮮明的對比,使音樂更具有活力。這里也可以采用密集的跳音技巧,使旋律增加了活潑的因素。“”中“#4”也要用大滑揉的技巧,增加曲子的地方色彩。
十六分音符往后這一部分情緒更加激動,里外弦換弦時要把音拉清晰,不能一帶而過。
快板由若干個小段落組成,每個段落都有各自的特點,在演奏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注意快板中速度的變化
快板一開始是 “慢起漸快”,然后每分鐘達到152拍,接著進行到160拍,到快結束的部分時要在此基礎上達到“更快”的要求。快板這一部分一定要有速度的變化,演奏時要注音樂的張力和對比,否則全曲在情緒上很難達到高潮點。
2.快板部分多次用到大滑音和滑揉的技巧
滑揉弦時左手要放松,虎口不能夾持琴桿,要保持一定的頻率,不能太慢。這些技巧的運用給旋律帶來了獨具匠心的效果。
3.快板中有很多后半拍起句的節奏型,要注意強弱的對比,要演奏的有板有眼
末尾旋律突然放慢,把前面快板收住后,深吸一口氣,非常有力肯定地奏出最后的尾聲,自由瀟灑的音調與引子首尾呼應。這一部分運弓的氣息要沉穩,要有音樂的起伏,注意演奏出音樂的韻味,把握住音樂的情感。最后的高音“5”為同音反復,用抖弓的手法做漸強的處理,在力度和情緒達到最高點時推弓強收,奏出雄偉的氣勢,將梁山好漢定格在最輝煌的時期結束全曲。
這首由同名嗩吶曲改編而成的二胡曲,使樂曲在吸收嗩吶的特點的同時,更加細膩淳樸,富有內涵,濃郁地道的魯西南音樂風格,富于戲劇性的色彩變化,質樸、深情的旋律,令人深受感染。這首曲子是二胡獨奏曲中的經典曲目,在藝術舞臺上一直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成為音樂會常用曲目,是一首非常成功的民族器樂改編曲。
這首曲子的難度并不很大,但要注意情感的把握,演奏者要身臨其境,判斷這首曲子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容,然后要準確的把握全曲的風格特點,掌握住其特有的風格技巧,才能將曲子的風格和韻味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從而給自己和聽眾帶來美的精神享受。
[1]楊長安.二胡考試曲目與指導[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
[2]劉長福.二胡考級曲目[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3]張尊連.二胡名曲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J616
A
王倩(1992—),女,漢族,山東聊城人,山東藝術學院2015級音樂與舞蹈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樂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