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葉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江蘇 南通 226100)
開展師生互動 提高教學成效
——淺議如何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成效
王 葉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江蘇 南通 226100)
音樂可以提高人類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遵循“知識教人、情感育人”原則,將新課程改革精神全面落實,在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環境中創新音樂教學手段,讓學生珍視音樂,熱愛音樂,感受音樂,全面提升初中音樂教學成效。
初中音樂;互動交流;成效
在初中教學中,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往往會受到學生甚至家長的忽視,教師應充分利用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迪,將理性的教學內容轉化為情感教學,讓學生在音樂的海洋中,學會享受、勇于探究、敢于創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修養。
音樂是一門藝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調整自身教學理念,增強自身的履職能力,突顯自身的教學風格,為學生樹立榜樣,通過與學生的情感互動,引導學生通過奏樂、音樂劇、歌舞等活動發現音樂的魅力和價值,從而激發學習音樂的熱情,在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表現欲和創造欲得到了滿足,音樂修養也逐步提升。其次,教師應充分利用與時俱進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的展示特點,在素質教育的同時開展欣賞教學,讓學生在聲色并茂、生動活潑的多媒體教學中,直觀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教師組織的互動活動中,學生們在音樂的引領下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此外,教師應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刻領悟到音樂也是一種情感藝術,學生可以通過歌唱、舞蹈、演奏等表演形式抒發自己的情感,讓音樂成為表達情感的一種新的途徑,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通過良好的互動環節,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濃厚,在提升自身音樂素養的同時,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如在教學《春天的旋律》時,筆者讓學生去感受春天的氣息,發現春天的痕跡,聆聽春天的腳步聲,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們會發現無處不音樂,音樂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對音樂和生活更加的了解和熱愛。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首先,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身心發展規律,營造出對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在濃厚的音樂氛圍中對學習音樂產生積極的情感。學生們通過學習音樂,拓寬了知識面,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教學節奏,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讓學生在探索音樂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其次,教師應將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實際身心發展規律與音樂教學內容,靈活有機地整合起來,靈活地調整和優化教學手段和模式,讓學生既可以學習到音樂技能,又可能提升對音樂藝術的鑒賞,例如在《絲竹江南》教學時,教師結合地方特色,通過引導學生們對江南民歌的欣賞和學習,感受其獨特的風格特點,從歌詞中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師因勢利導的教學方式中,學生的身心受到音樂的熏陶和滋潤。此外,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改變座位的安排,讓學生們圍著教室坐成一圈,讓中間形成一個簡易的舞臺,教師與學生一起表演,一起唱歌,學生在這樣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即興表演或是現場創編舞蹈等等,例如在教學《西南風情》時,筆者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少數民族的人文和音樂特點,學生從他們的服裝、樂器和舞蹈動作中感受音樂的情緒,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一起現場學唱和學跳,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歌曲的旋律特點,學生的節奏感和協調性大大提升,對音樂的創造力也進一步得到升華。
社會是音樂的源泉,良好的音樂教學,不能局限在教材上和校園內,應該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投入社會。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音樂教學也逐漸引起了社會的重視。首先,教師應通過音樂教學的互動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讓學生通過音樂張揚自己的個性,同時也提高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其次,教師可以開展以賽促學,讓學生們在學習音樂中,多思,多想,多練,在探究音樂的過程中互相配合和學習,提高音樂的表現能力,與同學之間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共同進步。例如在教學《樂音傳情》內容時,筆者組織學生開展“金嗓子”比賽活動,要求學生用自己的音樂表現方式,表達對于愛的理解、向往和珍惜;教師可以將以往的師評方式改為生評、自評和互評,讓學生在互動中體會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對音樂的表現欲和創造欲,突顯音樂的教學效用。
總而言之,初中音樂是初中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廣大音樂教師應促進音樂素質教學的進程,讓學生在音樂的海洋中,感受音樂,享受音樂,不僅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更能輔助學生對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提升音樂教學成效的同時,為社會主義建設儲備優秀的人才。
G6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