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雙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機關第五幼兒園,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幼兒打擊樂的教學方法分析
王洪雙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機關第五幼兒園,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幼兒打擊樂應更多地關注幼兒對打擊樂活動的興趣培養,以及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到各個領域的教學中,深入分析和研究多媒體在幼兒打擊樂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幼兒;打擊樂;方法分析
音樂是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的一劑良藥。幼兒打擊樂教學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和具有特殊的引導作用,是啟蒙幼兒對音樂認知和產生興趣的有效音樂活動。在幼兒音樂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教學工具,可以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和強化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對培養幼兒美感及陶冶情操。經過近幾年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這些經驗不僅幫助我們很好的理解、掌握教學材料,更能促進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以及對音樂活動興趣的明顯增長。
教師的語言富有節奏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期注意力的水平很低,以無意注意為主,會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頻繁、目的性不專一、注意力的穩定性較差。一切從興趣出發,因此我們在打擊樂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立足于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有意注意。幼兒對聲音或者說是美麗的聲音都會非常感興趣,特別由自己親自敲打而產生的聲音,會特別敏感,也就自然產生了一種興趣,而打擊樂的開展也是結合幼兒這種天生的本能。培養幼兒敲打音樂的節奏也至關重要,因節奏是音樂的關鍵元素,是音樂表現的基本條件,節奏感是音樂生命力的重要指標,所以幼兒感受音樂的節奏是其認識和理解音樂的基礎。掌握和理解了音樂的基礎知識后,才會對音樂感興趣。從培養節奏感入手,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訓練,發展音樂能力,打擊樂節奏活動是小朋友們非常喜歡的課程,我從節奏訓練入手,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節奏訓練中不斷提高音樂感受力。音樂和語言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本身就含有生動、豐富的節奏,教師在上打擊樂活動中運用生動夸張、形象富有節奏的語言,會非常吸引幼兒,例如在見面打招呼時把“小朋友好”加上節奏、特意的改變他的節奏性,孩子們就特別喜歡。我們的語言也富有節奏,通過節奏型說話,從語言中形成節奏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同時也使幼兒感受到學習音樂是件簡單有趣的事情。
通過多媒體的技術手段,實現幼兒集中注意力,是保證幼兒能繼續認真學習打擊樂的重要前提。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很多聲樂、圖形、視頻等資料集合到一起并同時表現出來,實現多種信息的即時交互。這些動聽的音樂配合有趣的卡通風格的圖譜等,都是為了有效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能夠自主地參與到打擊樂的學習活動中來。利用電視展示更多特殊設計的畫面,通過視覺、聽覺來刺激和引導幼兒的理解和動作,其中對圖譜的設計加入了顏色的變化,使幼兒能夠通過顏色判斷節奏和聲調的變化。三組顏色方格的排列使幼兒了解了樂曲是ABA結構,小方格、曲線的排列使幼兒找到了樂曲的間奏和尾聲,層層深入欣賞樂曲,了解樂曲的旋律、風格、結構、節奏,為下一步幼兒的動作體驗提供了條件。在以往的圖譜教學中,就單憑樂器的彈奏或音樂的直接播放,或簡單的樂譜,都顯得乏味無色。幼兒不僅學得也很吃力,而且興趣也不高。現在利用多媒體教學能靈活地隨意點擊,而且可以制作生動有趣的圖畫,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極大豐富了音樂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使單純的聽覺藝術拓展為視聽藝術。
多媒體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生疏為可感,化抽象為形象,它能將靜止的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復合載體顯現在幼兒面前,使幼兒能直接感受,切身體驗,從而更好的理解掌握。音樂并不像語言一樣具有具體的含義和明確的詞匯、句子,也不像美術用一些簡單的線條來表達含義,音樂是抽象的、內在的。如在大班打擊樂《庫企企》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直觀的演示音樂分為哪幾段,用圖片代替了每段音樂所表達的含義,比如利用多媒體用圖片給樂段配對,只要輕輕一點鼠標,配對結果就一目了然,而且給整個活動增加了趣味性,再結合音樂,幼兒就能自然而然的理解音樂的內涵。
總而言之,在幼兒的打擊樂教學過程中,首要關注的是如何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只要調動了幼兒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進行打擊樂的知識傳輸。而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將生硬的理論知識進行美化和卡通化處理,并注意幼兒的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進行教案的編排,更是幼兒聲樂教學的重點。所以提升幼兒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配合多媒體教學應用,可以有效地讓幼兒進入學習狀態并且掌握和了解打擊樂,讓幼兒開闊視野、豐富想象空間和提升創新能力與創造力。
[1]唐彩霞.幼兒打擊樂活動與合作精神培養[J].考試周刊,2011(07):236-237.
[2]王秋燕.大班幼兒打擊樂教學初探——《雜技表演》教學反思[J].新課程:教師版,2011(06):124.
G613.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