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曉慧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保護和促進創新的稅收法律制度研究
卜曉慧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稅收包括關稅和工商稅,本文主要針對工商稅的創新法律制度進行分析,因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幾乎是每時每刻都在繳稅。本文分為三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是稅收的概念,第二部分為工商稅收現存問題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對現存問題的解決及法律制度的完善。
工商稅;稅收法律制度;促進
稅收是指國家政策或者法律明文規定,由政府稅務部門通過國家賦予的強制力向單位和個人征收的非處罰、無對價的金錢或實物,對于國家財政來說是一種重要來源。根據我國稅收征管的分工體系來說,可將稅收分為工商稅和關稅。工商稅是指為從事商業、工業及服務業的個人和單位,并由國家稅務部門進行征收和負責的稅的總稱,主要包含: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增值稅、資源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關稅則是指由海關對進出口的貨物進行征收和管理的稅的總稱,主要包括進口時納稅人應繳納的增值稅以及出口時的關稅等。我國的稅種之繁多,工商稅和關稅是兩個不同的稅收系統,因此,在本文的論述中,筆者主要研究工商稅部分,因為工商稅與其人們的生活生產的聯系更為密切。稅收法律制度是為了調整國家和納稅人在征納稅方面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是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聯合制定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工商稅收法律制度則是為了調整國家和納稅人之間在納征稅方面的權利與義務關系,主要由稅務部門管理和征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一)我國工商稅種法律規定的不足
上文提到,工商稅包括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增值稅、資源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在這些稅種對于保護和促進創新的稅收法律制度都存在著不足。在增值稅方面,主要是稅收優惠的范圍過窄、有的稅收優惠政策缺乏前瞻性等問題;消費稅方面,存在的問題是有一些消費稅的稅率偏低、消費稅計稅方法不太合理等;營業稅方面,存在營業稅稅率分配不合理及免征營業稅的范圍過窄等問題;資源稅方面,存在著定位不夠準確及計稅依據不夠合理等問題。綜合以上幾個稅種中存在的問題,存在的問題都有所相思,所以要解決工商稅法律問題,要對所有稅種進行分析,并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
(二)我國工商稅收法律制度懲罰力度太弱
在我國,稅收中存在較多問題的時稅收懲罰機制。對于漏稅、偷稅、逃稅的懲罰力度過輕,在司法案例中,自由裁量權的使用過于隨意,因此很多不合理的處罰方法不斷出現。這些不正規的處罰方式導致了我國的稅收懲罰機制無法全面實現。若稅務機關發現了漏稅、偷稅、逃稅的違法行為,對這些違法納稅人不進行相應的稅收懲罰或進行的處罰過輕,就會使納稅人認為通過違法行為所獲得到的利益超過應繳的稅款。我國的稅務檢查每個年度都會進行,但最終的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忽視實質處罰偏重形式檢查是導致這一結果最主要的原因,這就會使納稅人不擔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因而不能嚴厲的威懾和打擊違法者。而對與稅收征收的管理人員而言,需要提高其自身素質,我國對那些不遵守稅收法規的管理人員的處罰也相對較輕,經常會出現一些“擦邊球”的事件。
(一)促進我國現有工商稅收法律規定
上文中提到了我國工商稅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不同的稅種有不同的問題。增值稅我們可以拓大稅的抵扣范圍、修改一些優惠政策;消費稅方面可以擴大征稅范圍、設定差別稅率、制定不同優惠政策等;在營業稅方面,可以調整稅率。工商稅包含的稅種較多,我們要根據每種稅的不同需要而制定相應的法律規范,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國現有工商稅的法律制度。
(二)促進我國工商稅收法律制度的懲罰力度
對于那些因個人私而違反法律的人,我們應該嚴厲懲罰這些不法分子,尤其是一些企業,利用政府給予的擋箭牌,享受各種優惠稅收政策,但是卻一直排放不符合標準的廢水和廢氣等,我們應采取相對較嚴的措施來對待這樣不遵守法律的企業。對于這些不遵守法律的企業,我們一定要加重懲罰,可以設計一定的懲罰比例,在最低的標準上一步步往上加,對于這個比例可以有很多指標作為劃分參考,例如以前是否有過記錄、平時是否按時納稅以及不法行為是否給社會和國家造成了損失等等。同時也可以將納稅信用劃分等級,如果企業有不良表現,可以相應地降低這些企業的納稅信用的等級,并且對于以前所享受的優惠進行部分補繳或全部補繳。另外,設置監控名單制度,將違法企業列入該名單,如果嚴重違法可以公布在稅務局的網站上,或是辦稅服務大廳里,這樣就便于公眾查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于嚴重的違法企業可以制定一個考察期,并協同群眾及其他有關部門進行監督和整改。此外,由于企業及稅收人員容易進行利益互換,對于企業進行處罰時應不在用曾接觸過此企業的管理人員,處罰的方法及意見也應另行確定,因此,沒有利益關系的人員提出的意見及建議應重點利用。由于智能相互分離的原則,應將檢查權和處罰權相互分離,送樣就能夠解決檢查部門即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綜上,只有構建了完善的稅收懲罰機制,才能促進創新的稅收法律制度得到有效發展。
[1]劉窮志.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財政激勵的理論模型與實證研究[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98-100.
[2]苗春紅.發展循環經濟與我國稅收政策的選擇[J].當代經濟,2009(4).
D
A
2095-4379-(2017)25-0060-01
卜曉慧,女,滿族,遼寧鞍山人,沈陽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法學理論。
遼寧省軟科學計劃項目《遼寧省創新驅動保障的政策法規研究》(項目編號2015401040)的結題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