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洧萌
四川警察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0
論同時履行抗辯權
劉洧萌
四川警察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0
同時履行抗辯權是合同法的重要制度之一,其立法目的是維護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維護交易秩序。雖然《合同法》對同時履行抗辯權作出一定的規定,但在程序上的配套制度不完善、現實履行上的困難,大大阻礙了同時履行抗辯權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本文將從立法的角度對同時履行抗辯權進行重新理解和適用,對司法活動中暴露的障礙、問題以反思,希望對同時履行抗辯權制度的完善有所幫助,讓同時履行抗辯權能充分發揮保障當事人權力的作用。
同時履行抗辯權;同時履行與反訴;同時履行抗辯判決
立法上的模糊比將導致訴訟活動上的困難,法院面對實際案件的處理作出不合適的判決在所難免?!爸x某與鞏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結案”[1]中,原告鞏某和被告謝某于2004年6月11日簽訂了一份房屋買賣合同協議,約定鞏某將兩間臨街鋪面和一套住宅出售給謝某并辦理房屋過戶手續,謝某支付約299000元價款給鞏某,雙方未約定履行先后順序。協議簽訂后安保文將臨街鋪面和住宅交付給謝某,但未按約定履行房屋過戶手續的辦理,謝某在簽訂當日向安保文支付了大部分房款,剩下33238元也一直未履行。此后鞏某將謝某訴至法院,以謝某未遵守合同約定,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而謝某認為鞏某違約未辦理房屋過戶手續,自己實際已經履行絕大部分義務,向法院提出反訴。一審法院認為,當事人雙方簽訂的合同在內容上存在瑕疵,合同至今未完全履行雙方當事人均存在過錯,在這種情況下原告要求解除合同法院不予支持,法院駁回原告鞏某的訴訟請求。對于被告謝某的反訴,法院認為合同雙方沒有約定履行的先后順序,雙方應該同時履行,任何一方在對方為履行義務之前都有權拒絕履行自身義務,法院判決駁回被告謝某的反訴請求。
從此案法院一審判決中,我們不妨從兩個方面進行對同時履行抗辯權進行思考。從被告的角度,庭審中被告謝某提出反訴,我們拋開法院的判決理由正確與否不說,單論駁回被告反訴請求的判決形式就有明顯的錯誤,一審法院混淆了抗辯與反訴的真正含義。對于抗辯權人而言,行使抗辯權的目的是為了阻礙原告的訴訟請求,而對于反訴而言,是為了實習自身的訴訟請求,雖然抗辯和反訴都承認對方的訴訟請求,但明顯反訴相對于抗辯更加強勢,同時履行抗辯權只有防御的功能,權利人不接受對方要求先履行的請求,但反訴的提出權利人是要求而不是期待原告履行給付義務,反訴和原告的本訴是兩個相互獨立的訴訟請求。本案一審法院判決駁回被告反訴請求的理由是合同沒有約定履行的先后順序,雙方都有在對方沒有履行前拒絕履行義務的權力,既然只是沒有履行的先后順序,就說明被告的反訴理由是成立的,沒有履行的先后順序并不能夠成為駁回被告反訴的理由,一審法院的判決值得商榷。
同時履行抗辯權是被告的防御權力,但是我們知道,同時履行判決在實質上是原告勝訴的判決,原告勝訴代表法院支持原告的主張,那么原告提出何種訴訟請求對于案件結果就起著關鍵作用。在本案中原告鞏某提出的是解除房屋買賣合同,我們不妨大膽的假設,如果法院作出了同時履行判決,原告鞏某解除合同的請求得到支持,被告謝某交還房屋的使用權,原告鞏某返還謝某已經交付的大部分房款。我們站在原告的角度,被告謝某的違約行為我們可以在解除合同和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兩個救濟方法中選擇,其實質是合同中房屋的所有權與合同約定的房屋價款之間的取舍,如果在合同簽訂后房屋漲價,原告肯定選擇解除合同的主張,如果在合同簽訂后房屋跌價,原告自然會要求被告繼續履行,面對原告自由選擇的訴訟請求,被告的同時履行抗辯權應該怎樣更好保護被告的權利,法官在這方面不得不進行合適的裁決。
“謝某與鞏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結案”原審法院判決后,原審被告、反訴原告謝某不服原審判決上訴至二審法院,二審法院認為在房屋買賣合同中,交付并辦理過戶登記和給付房屋價款是合同雙方的主要義務,上訴人謝某沒有交齊所有價款是因為擔心被上訴人鞏某不辦理房屋過戶登記所致,而被上訴人鞏某沒有辦理過戶登記是擔心上訴人謝某不交付所有價款所致,雙方都有道理且后續沒有對雙方在何時何地進行交付有任何補充協議,對于合同的未履行雙方均存在過錯。被上訴人鞏某一審中主張解除合同,一審法院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后并未進行上訴,說明鞏某是希望繼續履行合同的,上訴人謝某幾年來對房屋的占有、使用表明謝某同樣希望達到合同目的,一審法院依據同時履行抗辯相關規定駁回了上訴人謝某的反訴請求只會導致雙方矛盾長久得不到解決,原審法院判決認定部分事情不清,判決結果不妥,撤銷原判改判上訴人謝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被上訴人鞏某購房款33238元;被上訴人鞏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上訴人謝某辦理爭議房屋的房產過戶手續。
從二審法院的改判可以看出,二審法院的判決和一審法院判決依據的法律規定都是同時履行抗辯權,一審法院雖理由是雙方沒有履行的先后順序,但錯誤的判決駁回謝某的反訴請求,一審法院的做法無疑只會導致二次起訴,浪費了司法資源,犧牲訴訟效率,完全混淆了反訴和抗辯的含義。二審法院根據雙方合同沒有履行的先后順序判決同時履行,既符合交易的習慣,也有助于鼓勵民法主體的交易。
(一)對法條的理解和適用
前文說到法院需要在誠實守信原則和禁止權力濫用中找到一個標準,立法上的不確定性,需要司法解釋給予司法活動明確的方向。奧地利有一個著名的案件,一個小提琴愛好者找到一家樂器店,協議按照自己的要求定做一個小提琴,定作人交付定金,承攬人按照約定期限交貨后,定作人發現承攬人提交的標的物有一個很小瑕疵,對于專業的樂器店而言彌補只是幾分鐘就能完成的事情,于是要求定作人支付相應價款,但定作人拒絕支付小提琴剩下部分價款,雙方鬧上了法院,奧地利當地法院支持定作人同時履行抗辯權的主張,要求樂器店修補小提琴的瑕疵[2]。奧地利法官對于案件中當事人的抗辯權力與禁止權力濫用中選擇支持當被告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從這個案件中可以看出奧地利法對于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范圍十分廣泛,就算是本案中幾分鐘時間能完成的小瑕疵,也不能阻礙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
并不是說奧地利法院的判決就適合所有國家地區的同時履行判決,我國合同法中提到了履行要求的“相應”性,而光是“相應”遠遠不夠解決《合同法》第66條的不確定性,還需對“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進行理解即如何衡量一方違約程度對于合同的影響也是拿定標準的重要因素[3]。比如一個簡單的鋼材買賣合同,買受方需要10噸鋼材,應交付價款40000元,雙方沒有約定履行的先后順序,期限已到出賣方只交付了9.99噸鋼材,買受方只支付4000的定金,買受方因出賣方沒有得到合同要求拒絕付款余下價款,出賣方因買受方沒有支付全部價款從而主張違約對出賣方提起訴訟,買受方提出同時履行抗辯,法院能否支持同時履行抗辯的主張,就應該從“相應”和違約的“根本性”兩個方面考慮。就“相應”而言,雙方已經給付的是出賣方的9.99噸鋼材,買受方的4000元定金,就價值而言一方以給付的標的物數量與另一方以給付的金錢是不相應的,買受方明顯獲得了超出自身給付相應的利益;從違約的“根本性”角度看,雙方合同的標的物是鋼材,在現實生活中是經常能看到的物品,并不屬于稀有或者需要特別定制的物品,標的物對于買受方也并不是急需品,缺少的0.01噸鋼材也不會給買受方帶來后續的不良影響或者利益順還;所以從“相應”和“根本性”兩個方面考慮后,本文認為買受方同時履行抗辯的權力不應受到支持。如果將上述案件的10噸鋼材換成1噸瑪瑙,價款和定金不變,合同簽訂時買受方特別叮囑,需要的1噸瑪瑙需要全部用來制作100件瑪瑙飾品,且已經與第三方瑪瑙加工廠簽名協議,待出賣方的瑪瑙交付后的第二天就運送到加工廠加工,合同期限已到,出賣方只交付了0.9噸瑪瑙,買受方拒絕支付余下價款被訴上法庭,這時買受方提出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又能否得到主張呢?從“相應”來看,買受方以支付僅全款的十分之一與出賣方交付了全部標的物的十分之九同樣不相應;但是從違約的“根本性”上看,買受方需要的瑪瑙是用來交付第三方瑪瑙加工倉加工且時間是在約定交付期限后的第二天,如果因為出賣方的未全額支付,買受方會承擔與瑪瑙加工廠合同履行不能的違約責任,瑪瑙也并不是日常生活能隨時找到替代的,買受方在合同簽訂時也特別提出過,這種情況下出賣方的違約是根本性的,無法達到買受方簽訂合同所希望獲得的利益,這個時候“相應”的影響程度就應該放后,本文認為在此情況下應該支持買受方同時履行抗辯權的主張[4]。所以同時履行抗辯權的主張能否得到支持,應該從其履行要求的“相應”性與違約的“根本性”兩個反面考慮,結合雙方當事人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平衡權力主張后的利于弊。
(二)同時履行抗辯權需要拓展性解釋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適用在于鼓勵想要得到對方應履行義務中利益的當事人應先履行合同中的義務,這樣能便捷誠信的解決雙方矛盾,但同時履行抗辯權在實際運用中過于“狹隘”的現狀是無法實現同時履行抗辯權的立法目的的。所以我們需要對“同時履行”進行擴張性解釋,來保障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制度價值得到充分展現。除了上述講到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在履行期限自始不同合同中的適用外,同時履行抗辯權還可以與后履行抗辯權相結合。
隨著大眾維權意識的加強,人們越來越善于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的權力,抗辯權作為被告方重要的防御手段,在現實中的運用及其廣泛,作為抗辯權之一的同時履行抗辯權由于在立法上的不明確,訴訟中的困難,執行過程諸多阻礙等現狀引發學術界的頗多爭議,想要更完善更廣泛的運用同時履行抗辯權,就必須從立法上做到清楚明確,頒布適用的司法解釋讓法官們有法可循,完整的訴訟制度讓當事人感受到權力有保障,讓學術界的爭議成為同時履行抗辯權制度完善的助推器,實現讓民法為眾生服務,提升司法公信力,讓大眾信法,守法,用法。
[1]北大法寶.謝轉弟與安保文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上訴案甘肅省天水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5)[天民三終字第126號].
[2]韓世遠.構造與出路:中國法上的同時履行抗辯權[D].北京清華大大學,2003.
[3]尹光.同時履行抗辯權及其存在的問題探析[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
[4]王夙.我國合同法中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效力問題研究――以實體法與程序法為透析視角[J].河北法學,2015.
D
A
2095-4379-(2017)25-0107-02
劉洧萌(1994-),男,漢族,重慶人,四川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