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龍
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171
新形勢下創新理念在司法體制改革中的運用
張金龍
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171
司法體制的改革,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法治社會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社會課題,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重要性已被大家所公認。但如何對司法體制弊端的改革進行充分把握,以及對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和途徑方法等問題目前尚缺乏概括,本文就此展開簡單論述。
體制弊端;改革目標;途徑方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破解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對新一輪司法改革作出了系統化的頂層設計,鍥而不舍地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地,取得了明顯成效。①司法改革的目的之一是為了保證在黨的領導下,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司法的本質是解決爭議,其賴以生存的基礎正在于能公正地處理紛爭,維持社會的公平正義,進而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過去十年來作為以解決爭議、化解矛盾為使命的法院,卻遭遇諸多挑戰。一方面,在一些情況下,法院的訴訟程序和裁判的公正性遭到懷疑;另一方面,法院雖然努力解決爭議,但仍遭受到信任危機,一部分群眾放棄了正式的訴訟渠道,選擇信訪和上訪。因此,面對諸多挑戰,依法獨立公正的進行司法改革是未來司法改革工作的核心任務。
(一)獨立公正是司法改革的核心
1.公正。進人文明社會后,為解決社會各類的沖突,人類便在追求司法公正這一法律遠景和評判的標準。它具體指的是在處理各類案件時,司法機關可以在確認分配具體權利義務的同時,體現出公平性。我國在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時,司法公正是必須要確保的,它是評斷法制國家的標尺,也是其根本標準。一旦司法權性的公正性受到質疑,司法權性的公信力必然下降,司法權威受損也不足為奇。但司法公信力的恢復或者進一步提升,必然要回歸到司法權性的安身立命的本源——公平正義。司法權性的公正是贏得公眾信服、信任的基礎,司法公正的前提則是科學合理的司法制度,司法公正的條件是司法工作人員具備優秀的素質,司法公正的保證是具備良好的監督機制。
2.獨立。司法獨立,是一個國家“人治”向“法治”轉變的重要標示,是人類進入法制社會以及政治民主化的表現。權利如果沒有制約,專制和腐敗必然產生。獨立的司法權性科技矯正立法上的漏洞和行政上的差錯。司法作為現代社會權力、權利受到保障的最后一道關隘,必須確保其獨立性。司法獨立,既包括司法機關的獨立,也包括司法人員的獨立。前者是指司法機關在行使職權時獨立于國家立法機關、行政機關等國家機關之外,不受國家立法機關、行政機關等國家機關的干涉。科技核心但僅僅只有司法機關的獨立是不夠的,因為司法權性的行使是通過法官、檢察官等司法人員的行為進行的,要保證司法權性的獨立和其獨立權性的實現,則必須保證法官、檢察官等司法人員的獨立。法官、檢察官等司法人員應該在不受到其他檢察官、司法機關領導和社會團體等的干涉的前提下獨立辦案。
(二)司法改革要依法堅持黨的領導地位
1.司法體制的改革,不能離開憲法而進行。我國的司法制度是依據憲法確立的,因此也必須按照憲法來進行改革。司法獨立是當今社會許多國家法律或者憲法規定的重要司法原則。為貫徹好憲法的原則以及使得憲法的規定可以落到實處,是司法體制改革的目的所在。憲法因其所具有的維護司法權能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使得法院在履行職責具備了法定性和獨立性。但是由于目前法制體制存在的弊端,審判權獨立的原則目前尚且不能夠得到完全遵守和實施。因此,為保障憲法的實施,從制度上保證法院可以依法獨立而且公正地行使其審判權,有必要進行法院的體制改革。
2.司法體制的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司法體制的改革也是我們黨對黨與司法關系之間的一種政治承諾。黨的領導有利于司法工作的進行和發展,有利于司法體制的改革。司法體制的改革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增強司法活動的民主性與公開性,提高司法活動的公正性和效率,從而更好的貫徹和體現黨的宗旨。
(一)司法體制改革應當堅持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的基本原則。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從我國的基本國情的情況出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步驟地,有目的的進行,以適應我國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司法體制改革應當堅持循序漸進的動態的基本原則。司法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明確后,其實施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會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我們需要重視改革措施出臺的時機的選擇,重視研究改革的目標、方法等,制定一個較為完善的動態的改革計劃。
(三)司法體制改革應當堅持審判權獨立行使的基本原則。法公正的必要條件便是審判獨立。它既可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定紛止爭,又可以通過訴訟資源的節約實現訴訟效益。因此,要堅持審判權獨立。
(四)司法體制改革應當堅持公平的基本原則。為了實現社會公平,必須堅持執法公平。而法院的公正的審判是通向社會公平的一個重要的途徑。社會公平也反映了人類的價值追求和法律的最終目標。在司法公開領域中,需要從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層面人手,把司法公開推向深入。
(五)司法體制改革應當堅持促進生產力,保障公民權利的基本原則。健全民主的司法體制是為促進和保障生產力發展與公民權利的實現的一個重要的法治條件。
[ 注 釋 ]
①黃文藝.中國司法改革基本理路解析[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7(02).
D
A
2095-4379-(2017)25-0175-01
張金龍(1985-),男,漢族,河北人,本科,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干部,研究方向:偵查學、檢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