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振廣
山東省聊城市魯西公證處,山東 聊城 252000
論轉繼承制度的缺陷與改進
賀振廣
山東省聊城市魯西公證處,山東 聊城 252000
獨生子女無法繼承其父母全部的遺產?這樣的報道很能沖擊人們的眼球,相信也有很多人對此表示困惑。為何繼承父母的遺產,還需要叔伯舅姨來表態?是誰“偷走”了“本該”由自己繼承的遺產份額呢?其實,這就是由我國所建立的代位繼承、轉繼承制度所決定的。本文僅涉及轉繼承,將嘗試從制度設計是否合理的角度來闡述轉繼承制度,進而有所改進。
繼承;轉繼承;改進
繼承制度保障了財產所有權的排他性和永續性的落實,在很大程度上,繼承意味著死者生前財產權的一種延伸,又進一步激勵人們不斷地去創造財富,促進和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率。如果一個國家否定了遺產繼承制度,其后果將會導致民眾的物質生產勞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傷害,最終將會導致社會發展的速度延緩甚至停滯。
法定繼承中繼承人順序,契合人的自由意志。繼承法第十條規定了繼承人順序:第一順序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且僅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時,才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就筆者所接觸的遺囑公證中,遺囑均為將財產留給配偶或是某一個子女來繼承。這一現象說明,普通民眾對于遺產都會做出大體相同的處理,那就是由配偶或子女來繼承。留給配偶,無非是因為對配偶的關心和對其喪偶后生存的擔憂;留給子女,也是因為對子女的關愛和財產的傳承。我從沒有接觸過一起遺囑,將財產留給兄弟姊妹而不留給配偶或子女的。繼承法關于繼承人范圍的規定,契合了人們的自由意志。
依照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轉繼承是指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后實際接受遺產前死亡,該繼承人的合法繼承人代其實際接受其有權繼承的遺產。轉繼承人就是實際接受遺產的死亡繼承人的繼承人。
從轉繼承的定義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繼承人死亡時未實際取得遺產;二是轉繼承人包含除被繼承人直系血親以外的人。也就是說,因為“二次繼承”理論,產生了被轉繼承人的概念,從而使并未實際取得遺產的被轉繼承人“法定的取得了遺產”,并且使被繼承人名下財產存在被其直系血親之外的人繼承的“風險”,這兩點就是轉繼承難以被人接受的原因。
(一)不利于財產的擴大化,和激勵人們的生產積極性
基于先前的論述,好的繼承制度有利于財產的擴大化和激勵人民的生產積極性。而轉繼承,使得被繼承人名下的財產存在被“他人”分割的風險,顯然與繼承制度的功能相反。
(二)與繼承法的精神相悖
依據繼承法第十條規定: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
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這一原則的確立,也是基于立法者對于傳統倫理以及社會和諧穩定的把握。現實中,轉繼承人一般為被繼承人的第二順序繼承人,在存在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情況下,由第二順序繼承人來參與繼承,與繼承法的初衷不符。
(三)違背被繼承人的自由意志
如果要問,死者生前財產權往哪里延伸更符合被繼承人的意愿?答案毫無疑問是由被繼承人的家庭成員來繼承,而不是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來享有。轉繼承制度人為的擴大了潛在繼承人的范圍,尤其在遺贈的情況下,在受遺贈人未實際取得遺產又死亡后,直接法定為“轉繼承”,這是對被繼承人自由意志的肆意推定和歪曲。
(四)無謂的制造爭議,無助于家庭的和睦和社會的和諧
很多原本無繼承關系的人因為被轉繼承人晚去世幾天產生的轉繼承而糾纏在一起。繼承人需要找到分戶另過的叔伯、姑姑、兄弟姐妹,并向他們解釋“他們都有繼承權”,如果房子需要過戶到繼承人名下,那么需要請求他們都去辦理放棄繼承的手續。如果他們平時關系好或者有聯系還好辦,一旦平時交惡或者常年沒有聯絡,那么繼承人的繼承權利就很難實現。
廢止現行轉繼承制度、設定轉繼承的例外規定。我認為理想中的轉繼承制度只包含“自上而下”的轉繼承,而不包含“自下而上”的轉繼承,也就是說把被轉繼承人限定為被繼承人的子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二條建議修改為“繼承開始后,被繼承人子女沒有表示放棄繼承,并于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繼承遺產的權利轉移給他的合法繼承人”,或者干脆擴大代位繼承的解釋,將其納入代位繼承的范疇。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解決遺產無人繼承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滿足我們社會基本的倫理道德的要求,符合祖父母隔代撫養孫子女的愿望,也契合了代位繼承制度的設計初衷;第三、可以簡化繼承手續,減輕當事人準備材料、提供證明材料的負擔,加快財產流轉的速度。
[1]王志剛,賈中海.公平的正義理論及其權利依據[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7).
[2]廖小平.可持續發展的兩個倫理論證維度——兼說生態倫理與代際倫理的關系[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D
A
2095-4379-(2017)25-0186-01
賀振廣,男,畢業于聊城大學政法學院,任職于山東省聊城市魯西公證處,自2010年起任職公證員,從事公證業務和理論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