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永振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我國保險業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法律問題研究
赫永振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推動我國保險業償付能力體系建設將進一步增強中國保險業抵御風險的能力,顯著提高我國保險業在國際金融監管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償二代實施有助于夯實保險強國基礎,促進保險公司轉變發展方式,引導行業轉型升級,不斷擴大我國保險業國際影響力,積極主動參與國際保險監管組織活動。
償二代;三支柱;風險監管
全球保險監管改革的不斷推進及我國保險市場的日益壯大,對我國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償二代實施現狀為視角,對我國保險業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作相關解析,以期推動我國保險業之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保險監管制度的形成與發展,歷經深刻變革。與此相應,我國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的歷經前償付能力監管時期、與市場行為監管并重時期和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的“三支柱”監管時期三個階段。
我國保險業初始發展時期,監管水平相對較低且受國情影響長期以市場行為監管為重點。1998年保監會正式成立后根據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及當時的市場經濟狀況,先后頒布了《保險業監管指標》、《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以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增補完善,彌補法規短板,“市場行為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并重”的監管模式開始實施,切實保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該時期采取市場行為嚴格監管原則,償付能力監管開始作為我國保險監管的一項重要正式制度,法律地位大有提升。《關于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將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監管作為監管范疇之一。真正實現償付能力監管、公司治理結構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的現代“三支柱”監管框架。
(一)我國第一代償付能力制度的具有局限性
首先,由于第一代償付能力監管相對側重定量監管,使其在有效防范動態風險上無力為之、風險管理水平上還有待加強,其整體框架還有待完善。其次,忽視風險導向,因此保險公司的風險狀況反映存在缺陷。再次,第一代償付能力覆蓋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在借鑒歐盟相關模型和標準制定上,與我國新興市場快速發展、市場多變的現狀水土不服。最后,國際償付能力監管已逐漸向三支柱框架趨同,第一代償付能力發展已經滯后于該發展的趨勢。
(二)國際保險監管規則逐漸趨同
在償付能力監管方面,巴塞爾委員會于1999年提出三支柱框架,即監管框架由原先單一的資本監管擴展為覆蓋定量風險監管、定性風險監管和市場約束的所有與償付能力相關風險的三支柱框架。2011年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發布了新版的26項保險核心原則,標志著國際保險監管規則建設開啟新征程。
(三)我國償付能力監管改革具有良好的基礎
與歐美國家不同,我國具有統一的保險市場,為保監會對所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進行監督和管理提供統一的環境基礎。其次,作為新興市場國家,我國償二代更符合新興市場國家發展現狀,在發展前景與發展速度方面存在比美、歐更大的空間。再次,償一代的實施已經為我國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建樹立了健全的償付能力管理意識和風險意識。所以,我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改革實際上已經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實施基礎。
2012年3月,保監會發布《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建設規劃》,該設計規劃指出,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將于三至五年內建設完成,并實現資本監管體系全面轉型。
(一)我國第二代保險償付能力監管的目標
切實推動償二代的建設與實施,目的在于通過彌補風險監管短板提升行業風險管理水平,實現監管升級進而推動市場化改革等方面產生巨大影響。
第二代償付能力制度的建設兼顧風險防范與價值增長,致力于有效緩解市場中業務快速發展與資本相對短缺的矛盾。在放松對市場行為行政管制的同時,強化資本約束,彌補監管短板。整合資源,強化監管程序合法合規性,努力實現覆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監管。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保險公司風險大小來確定具體的資本要求,進行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能力評估與評價工作,改善公平市場競爭環境。
(二)我國第二代保險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的設計框架
《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整體框架》于2013年5月正式確立了三支柱框架體系和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的總體目標。我國償二代整體框架在借鑒歐美等國成熟有效經驗的情況下,制定了償二代建設的一些基本技術原則,既與國際監管發展趨勢相接軌,又符合我國保險業監管的發展現狀,極具本土代表性。
我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以我國新興保險市場的特征為設計基準,該監管制度更加符合我國保險業發展現狀,更加注重保險公司的動態監管、定性監管及資本架構和市場適應性。其次,我國保險市場具有全國統一的市場基礎,亦具有統一的監管基礎,有助于提高監管效率。最后,償二代以風險為導向,但更兼顧價值,有助于更好的更好地反映行業風險。
盡管償二代實施以來,行業狀況總體形勢良好,但目前國內外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償二代落地實施情況尚不樂觀。償二代運行工作相關機制仍亟待完善,全面實施償二代,仍任重而道遠。
(一)指導全行業推進行業風險監測制度建設
當前保險業處于轉型升級、跨界融合的重要歷史機遇時期,亟待在風險可控范圍內創新調整產品架構,同時要加強對償二代標準下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的監管力度,實行針對性、及時性的監管措施。在深入了解保險公司資產配置情況和企業財務狀況下,有效督促保險公司做好資產負債匹配工作,推動保障投資安全穩健化。此外,還可以要求償付能力未能達標的公司提前做好風險防范預案,督促其盡快改善償付能力狀況,切實防范風險。
(二)注重建立保險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作為全行業保護被投資人合法權益最為直接有效的手段,在社會監管制度和誠信監管制度完善方面不可忽視。完善有效的信息披露機制是保險業監管的應有之義,并以此推進市場透明度,促進保險業自律與規范經營。
(三)完善自律性行業組織和中介組織
償二代監管體系下尚未完全建立依托行業組織和中介組織形成多層次、全覆蓋的保險監管組織體系,尚未充分發揮這些組織對保險監管的專業性技術支持作用。全面實施償二代需要在健全上述機構組織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相應功能,實現組織協調、信息溝通等基礎信息傳導,逐步實現充當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和行業經營行為的監督者的功能及效應過渡。
我國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尚處于過渡時期,存在諸多問題尚待解決。總之,無論是強化償付能力監管抑或是完善保險監管制度,均應圍繞保護被保險人利益和防范市場風險這兩項目標展開,以增強我國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1]強強.中國現行保險監管法律制度研宄[D].吉林大學博士生論文,2010.
[2]孫積祿.保險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孟龍.中國保險監管國際化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4]朱志超,李致鴻,趙萍.中國保險業發展趨勢報告2017(上):2016年保險業發展“八大關鍵詞”[N].21世紀經濟報道·數字報,2016-11-29.
[5]陳文輝.建設自主監管規則,參與全球金融治理[N].人民日報,2016-2-3.
[6]償二代元年:中國保險業改革新起點[Z].2016陸家嘴論壇.
[7]王銀成.償二代引領保險業轉型升級的機制與效果分析[J].上海金融,2016(9).
[8]劉婷婷,趙志強,周艷海.淺析我國保險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J].經濟研究導刊,2016(21).
[9]章建偉,周宇梅.國際保險監管新框架與我國保險監管改進思路[J].南方金融,2006(7).
[10]郭艷,胡波.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國際趨勢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問題,2008(7).
D
A
2095-4379-(2017)25-0202-02
赫永振(1992-),男,漢族,山東聊城人,黑龍江大學,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