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春 李 超 霍孟軍
1.西藏大學政法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2.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社區安全法律制度探析
——以拉薩市為例
李 春1李 超2霍孟軍2
1.西藏大學政法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2.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小政府,大社會”模式的確立,使社區安全建設提上議程。社區安全建設需要教育、行政、經濟等必要手段,但都離不開作為社區安全建設強有力后盾的法律來進行具體規范。拉薩擁有獨特的環境,因此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對拉薩社區安全建設及其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法律保障;拉薩社區;社區安全
(一)基本概念界定
“社區”最早由德國社會學家裴迪南·滕尼斯在其《社區與社會》中提出,之后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社區概念進行了界定。雖然相關概念界定很多,但其內涵卻相差無幾,即都是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一定的人口,一定的管理制度,共同的文化。
“安全社區”于1989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第一屆“世界意外事故與預防”大會上首次被提出,即一個安全社區首先是一個地方社區,這個地方社區至少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針對所有居民、環境和條件制定積極的安全預防計劃;二是擁有包括當地政府、工商企業、消防機構和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志愿者組織和社區共同參與的工作網絡,網絡中的各個組織緊密聯系,充分運用各自的資源為社區安全服務。
(二)社區安全理論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社區安全最早由德國學者裴迪南·滕尼斯提出,在其發表《社區與社會》后引起了研究社區的熱潮。新西蘭、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對社區安全的稱謂不一樣,但內涵差別不大。早期學者對社區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災害,指出政府應承擔重要責任。至上世紀80年代,西方開始將社區安全管理作為一門正式學科,理論研究也逐漸成熟,并運用于社區的具體治理。
2.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關于社區安全的研究很多,有學者從管理主體角度進行論述,認為社區安全的管理主體應由政府治理的單一模式變為多元化共同治理,除政府以外,還需要安保公司、社區志愿巡邏隊等輔助力量。認為這種多元化的治理模式不僅可以實現民主、高效、協作,且可以有效利用社會資源。還有學者提出加強法律在社區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加強社區安全的法制建設等。
(一)安全設施缺乏
安全設施包括安保人力資源、防盜監控系統、消防器材等。通過走訪調查發現拉薩市社區的安保人員責任心不強,經常有擅離職守的情況,一些居民小區的安保人員對進出的車輛、人員并不詢問登記。社區由于沒有持續的社區安全建設資金投入,設施規劃存在嚴重不足,使得社區安全設施建設發展存有很大漏洞。
(二)安全組織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拉薩市社區沒有專門的社區安全機構,一般由擔負多種職能的綜合機構負責治安和交通問題。社區安全管理制度多為防火防盜、用電安全等普適性的內容,沒有根據社區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制度。
(三)志愿者組織結構單一、社區成員參與不夠
相比國外社區治理的多元化模式,志愿者隊伍對社區安全的建設發展發揮著的重要作用。但在拉薩市社區,很難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即使有志愿者,也多是年齡偏大的退休人員。除社區居民委員會外,社區的其他組織都是被動參與社區的建設,他們認為社區建設是政府的事,與自己無關。
(一)社區主體的法律地位構建
對社區安全進行法律制度上的保障,應通過立法清晰界定社區各主體及其相應的法律地位。
1.加強政府在社區安全建設發展中的作用。政府應從服務角度出發,對社區安全進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社區保障措施。同時應最大限度發揮社區群眾力量,提高社區群眾的安全、法律意識。
2.提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群體力量。樹立社區安全,人人有責的觀念。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根據各自社區的不同特點,從社區安全建設的重點出發,設立社區安全自治事項。
(二)加強社區安全糾紛調解
在藏區很多地方,遇到糾紛,當事人并不尋求法律救濟,而是通過中間人進行調解。若將這種解決糾紛的方式運用到拉薩市安全社區的建設中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原因在于,藏民信仰藏傳佛教,十分尊重當地德高望重的人,社區調解給雙方當事人創造了協商的環境,當事人說出自己的想法,得到對方的理解和諒解,更容易從根本上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經過調解后當事人很有可能恢復以前的關系。若運用法律解決糾紛,雖可以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矛盾,但司法介入,會使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僵持,結下仇恨。因此,社區調解更能深層次地解決糾紛,維護拉薩市的穩定。
[1][德]裴迪南·滕尼斯.社區與社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石玉慶.城市社區管理體制創新[J].社會視野,2007.7.
D
A
2095-4379-(2017)25-0239-01
李春,女,漢族,西藏大學政法學院,民族法學專業研究生在讀;李超,男,漢族,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在讀;霍孟軍,女,漢族,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