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春芳 劉竹君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論繼承類型的完善
耿春芳 劉竹君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繼承法作為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持婚姻家庭秩序穩定和社會和諧有積極意義,在民法典的制定過程中如何更好的完善繼承法的相關規定受到了法學專家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此時,將繼承法中規定的繼承類型或者是方式給予明確,使之更加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同時又不違背社會傳統所包含的公序良俗尤為必要。
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公序良俗
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目前學界普遍認可的繼承類型主要有兩種,即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這也是司法實踐中涉及繼承糾紛時法官據以裁判的主要依據。此外,自然人對其遺產的處分方式還包括遺贈。就其性質而言,雖然都是自然人對其遺產進行處分的方式,但遺贈并不同于繼承,它不屬于繼承的類型。
繼承制度的設計應符合遺產流轉規律。所謂遺產流轉規律是指長輩尊親屬積累的財富在其死亡后向其血親傳承的方向,即家族積累的財富是向何方向傳承,故遺產流轉方向就是人類社會遺產流轉的運行規律。①它不因立法者的意志而改變,是人類社會繁衍生息數千年形成的規律。世界上大多數繼承法的制度設計都遵循了這一規律,同時也是制定繼承類型尤其是法定繼承的理論基礎。
(一)法定繼承
法定繼承的首要問題是繼承人的范圍過窄。楊立新教授認為主要是血親繼承人范圍過窄,僅僅規定被繼承人的父母、子女、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作為其遺產的法定繼承人,這與我國當下形成的獨生子女居多的家庭模式不相適應。倘若獨生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其遺產將面臨無血親可繼承的境況,在無人繼承時只能被收歸國家或集體所有。這不僅有違遺產的流轉規律,而且不利于對自然人私產繼承權的保護。
此外,法定繼承的順序也過少。若無第一、第二順序繼承人時,被繼承人的遺產繼承將會終止。另一個問題是將配偶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欠缺科學合理性,因為如果子女死亡,被繼承人的遺產將全部由其配偶繼承,致使其他血親得不到任何繼承。
另外,法定繼承的范圍也不明確。對于法定繼承人們往往更加關注被繼承人的遺產應當如何分配,卻忽視了其生前所負債務由誰承擔,債權人應向誰主張自己的合法債權等義務性問題。
(二)遺囑繼承
私法自治是民法的靈魂與核心,法律行為制度是私法自治得以實現的工具。②我國《繼承法》第17條規定了遺囑繼承,且遺囑繼承的效力優先于法定繼承,這也充分體現了法律對當事人意思自治以及自由處分私產權利的尊重。遺囑繼承發展至今受到了世界各國繼承法的普遍推崇,展現了其獨特的法價值。然而,法律天生具有滯后性,繼承法也不例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遺囑繼承在處理遺產糾紛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我國《繼承法》第22條第1款雖提到了有關遺囑行為能力的問題,卻沒有具體的規定。此外,對于遺囑的效力形式過于限制,實踐中爭議較大的打印遺囑效力未作明確限定,以及公正遺囑效力優先原則是否絕對適用,夫妻共同遺囑應否被承認、遺囑生效時間等諸多問題都亟需有效的解決。
(一)改革法定繼承制度
針對法定繼承中繼承人范圍過窄和繼承順序少的問題,可以通過呼吁立法擴大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同時改變和增加繼承順序來解決。例如擴大法定繼承人的范圍,由現在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擴展到四親等以內的直系血親。其目的是減少無人繼承的情況,避免遺產“充公”。改變繼承順序主要涉及配偶和父母,從遺產流轉規律的角度看他們位于繼承的第一順序欠缺合理性。應明確在子女能夠繼承遺產時將父母挪至第二順序或者不參與繼承,以防止遺產向旁系血親流轉,同時這也不違背人倫孝道。至于配偶,其和被繼承人的關系最為密切,所以繼承資格毋庸置疑。但為了繼承制度制度更加體系化可以考慮配偶作為無固定順序繼承人,根據繼承份額以及和誰一起繼承來確定其具體繼承。③有關法定繼承的范圍應當予以明確,繼承人應概括繼承,在繼承權利的同時也要替被繼承人履行生前所負的債務,這也是我國傳統“父債子還”的一種體現。
(二)適當修改遺囑繼承的相關內容
首先,應當規定取得遺囑行為能力的年齡、精神狀況等可能影響遺囑效力的因素。增加設立遺囑的方式,明確打印遺囑、錄像遺囑等的效力,區分適用公證遺囑優先適用的例外情況,以盡可能地保護被繼承人的遺囑實現權。最后,要確定遺囑生效的時間是否必然與被繼承人死亡的時間重合。
關于繼承的類型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但無論是法定繼承、遺囑繼承,亦或是遺贈規則,甚至是繼承協議等這些決定遺產歸屬的制度都必須以被繼承人的意思自治為核心,尊重遺產流轉規律,符合社會對公序良俗的期待。只有這樣,繼承法才有希望實現其解決糾紛的功能,而不是額外的“引發”矛盾。
[ 注 釋 ]
①楊立新.民法分則繼承編立法研究[J].中國法學,201(2).
②劉志剛.基本權利對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影響及其限度[J].中國法學,2017(2).
③楊立新,和麗軍.我國配偶法定繼承的零順序改革[J].中州學刊,2013(1).
[1]楊立新.我國繼承法修訂入典的障礙與期待[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6(5).
[2]馮樂坤.限定繼承的悖理與我國<繼承法>的修正[J].政法論叢,201(5).
D
A
2095-4379-(2017)25-0249-01
耿春芳(1991-),女,山東菏澤人,長春工業大學,民商法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社會保障;劉竹君(1969-),女,吉林人,碩士,長春工業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