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巧靈
中共漯河市委黨校,河南 漯河 462000
堅定理想信念 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韓巧靈
中共漯河市委黨校,河南 漯河 462000
當今中國共產黨人正面對著國內外復雜的社會環境,各種風險和困難需要戰勝與克服,承擔著繁重的執政使命,這就需要牢固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這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就要把加強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確保黨員牢固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永不放棄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1]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在第一部分也開宗明義的提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必須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建設,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2]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全黨同志必須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主觀世界,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不斷增強政治定力,自覺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必須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以實際行動讓黨員和群眾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不但提出了要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新要求,而且明確了新形勢下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建設的新方向。
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以及當時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總結歐洲工人運動的經驗,并批判地吸收了人類優秀思想文化的基礎上創立的。在當今世界,沒有任何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這樣深刻地影響并改變世界。不只是社會主義國家,即使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對政治、文化和學術思想的影響作用。
堅定理想信念首先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是有關正確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本質和功能的根本問題。它不是兩個互不相關的問題,而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只有正確理解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才能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反對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反對一切左的和右的觀點;也只有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以創造性的、發展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才能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本質[3]。馬克思主義不僅僅屬于馬克思和恩格斯個人,它是一種學說。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馬克思主義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繼續得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包括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它們在馬克思主義中構成一個從理論上相互支撐相互滲透的統一整體。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科學體系,他研究的是整個客觀世界以及社會形態更替的規律、資本主義發展規律以及具有客觀社會依據的關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科學構想。它的最根本的目的和使命就是為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指明道路。如果要從本質上回答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我們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為他們后繼者發展的、以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為使命,以建設共產主義為最高目標的科學理論體系。基于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理想社會及人生意義的最高境界的思想的確信與尊崇,即對共產主義社會及在這種社會下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狀況的確信、敬仰與尊崇。
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科學價值之一就在于它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共產主義的社會理想做出了科學的論述。《共產黨宣言》首次運用歷史唯物論,馬克思主義從此成為了共產黨人分析問題的基本工具,就是因為他的深刻性,透徹性,到現在為止沒有一種學說能夠比它更深刻。在《共產黨宣言》中對“如何改變世界”做出了明確的回應,提出了建立更具合理性的社會形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設想,這一設想也是幾千年來人類理想的科學結晶。
歷屆黨代會和黨章明確指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在馬克思主義那里,共產主義作為人類的社會理想,作為一切進步的人們有限人生的無限價值的體現,就本質而言,共產主義信仰是一種政治信仰。“馬克思政治信仰的本質特征就在于它蘊涵著社會理想并致力于人的境況的改善。所以,當我們探討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時,既是在論說馬克思的社會理想,也是在論說一種人的境況的改善。社會理想、人的狀況交融在一起,形成了馬克思政治信仰的最后和最高形態,就是共產主義。”[4]所謂共產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黨人,對于人類社會所能達到的理想狀態的合理想象。這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共產主義是一種為實現其價值目標和社會理想而不斷實踐的現實運動。
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如果從莫爾德《烏托邦》算起,已經形成和發展了近500年;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實踐,如果從巴黎公社革命算起,已經發展了100年;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制度,如果從俄國十月革命算起,已經發展了近百年,社會主義傳入中國已經一個多世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之奮斗已經快一個世紀;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也超過了半個世紀,社會主義給整個人類歷史和中華民族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中國是實踐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共產主義是我們的終極社會目標,在實現這一社會理想的過程中,立足于中國的現實條件,中國共產黨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規律,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最根本的就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道路、理論和制度關系,作了深刻闡述。這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偉大成就。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科學命題的提出,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確立和發展,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內涵的認識逐步深化。
在現階段,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是一個有三個層次構成的目標體系:第一個是作為根本方向的共產主義;第二個是作為長遠目標的民族復興;第三個是作為近期目標的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實踐和理論的主題,也是貫穿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在新的時期里,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切實擔負起時代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為建設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
[3]陳先達.馬克思主義十五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
[4]荊學民,施惠玲.馬克思政治信仰的邏輯演進[J].哲學研究,2010(9):36.
D
A
2095-4379-(2017)25-0291-02
韓巧靈(1981-),女,河南平輿人,碩士,中共漯河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