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鳴
(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文化館,江蘇 連云港 222042)
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策略
孫藝鳴
(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文化館,江蘇 連云港 222042)
舞蹈創作基礎、舞蹈表現及舞蹈結構樣式是舞蹈編導教學的重要內容,如何高質量的將這些內容融入到教學當中,高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就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舞蹈形象思維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舞蹈編導中滲透舞蹈形象思維進行分析,詳細論述如下:
舞蹈編導;思維能力;課程創新;形象思維
“編”與“導”相輔相成,相互結合是舞蹈編導的專業特點,在舞蹈編導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作、編排舞蹈能力,還需要加強學生指導舞蹈排練能力[1]。而做到這兩點的前提在于重視和加強培養學生的舞蹈形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是文藝界、美學界討論得很多的一個重要問題,眾說紛紜,爭論頗多。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形象思維又稱藝術思維,指作家、藝術家在觀察生活、吸取創作材料直至具體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思維活動。舞蹈形象思維則是形象思維在舞蹈創作中的特定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舞蹈形象思維能力既可以增強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舞蹈學習質量,最終達到培養優秀舞蹈編導人才的教學目的。
日常生活是舞蹈創作的重要來源,通過高度概括生活素材從而形成舞蹈編導的思維創作。因此,具體形象與形象思維創作間具有密切聯系。舞蹈編導過程中要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并進行提煉概論,作用于創作。經舞蹈編導全面感知和理解客觀事物后,才能創作出與觀眾有強烈共鳴的作品。真正的舞蹈藝術是人體動作的組合,還是具有節奏的音樂[2],并具有豐富的情感和靈魂。舞蹈創作與形象思維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形象思維讓舞蹈充滿生命力。日常生活中,舞蹈編導要對客觀事物充滿好奇和求知欲,這樣才能更好的釋放情感,更好地拓展想象。舞蹈作品的靈魂在于情感的共鳴,一個舞蹈作品不管他的動作多么優美,表現多么精致,但是如果不能在情感上與觀眾相通,那么就無法激起觀眾的熱情和喜愛,只能成為一個身著華裳的行尸走肉。
舞蹈基礎訓練的目的在于鞏固學員基本功,夯實學生的舞蹈基礎,有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日常性、基礎性是舞蹈基礎訓練的特點,奠定了其在舞蹈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著手于最基礎的舞蹈基礎訓練,重視培養學生的舞蹈形象思維,指導學生進行站立、手位動作等基礎動作訓練,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肌肉記憶,最終減少學生做規范動作的難度[3]。經訓練后,學生在舞蹈編導活動中可直觀的發展舞蹈動作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糾正,自行完善舞蹈編導內容。由此可在日常基礎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舞蹈形象思維能力,進而實現教學目的。
除去日常基礎訓練外,藝術鑒賞能力也是培養學生舞蹈形象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藝術鑒賞訓練的主要內容為對舞蹈錄像、舞蹈攝影及現場舞蹈分化進行藝術鑒賞,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不同的鑒賞內容帶來的感覺也是不同的。舞蹈錄像可以為學生帶來靈活生動的感受,但是其角度為拍攝師角度,過分追求視覺效果而忽視了對舞蹈藝術的重視;舞蹈攝影是靜態的感受,可抓住某一瞬間的舞蹈表演,可加深學生的理解[4],切實感受舞蹈藝術的魅力;舞蹈表現可為學生帶來最直觀的感受,舞臺布景、風光等為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提供了最為直接有力的幫助。
語言訓練包括身體語言訓練和口頭語言訓練。舞蹈是一種身體語言,不同的肢體動作可表達出舞者的不同感受。訓練身體語言時可通過設計不同的情景讓學生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還可以應用類似于啞語的形式進行相互交流,鼓勵學生應用簡單肢體語言表達更多內容,加強學生的身體語言能力。口頭語言多應用于舞臺劇[5],應用口頭語言可以使舞蹈表演更加生動豐富。口頭語言訓練時要結合故事性和舞蹈性,不僅要表現出舞蹈技術性還需要表現出舞臺劇故事性,提高舞臺劇的表現力。
舞臺表演是舞蹈編導的最終目的,因此在舞蹈編導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保證能夠獲得真實的舞臺體驗。舞臺表演訓練時,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自身不足與缺陷,舞臺體驗更加真實。訓練完成后,鼓勵學生間進行相互交流學習,分享各自的舞臺經驗,取長補短。
舞蹈藝術的主要形式就包括抒情類舞蹈,是一種情感直接表現和抒發的舞蹈,直觀明顯。抒情類舞蹈教學中要創造合適情景,幫助學生在不同情感中體會不同情緒。文化內涵與舞蹈藝術的結合是抒情類舞蹈教學的重點,配合情感的表達則是其教學重點[6]。藝術來源于生活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生活情景,在舞蹈中融入生活情感,充分表現舞蹈的情感。
敘事類舞蹈可豐富舞蹈藝術內容,可將抽象的舞臺藝術轉變具體化的內容。敘事類舞蹈可還原故事和表達故事寓意,利用最簡單的動作表達最完整的故事。
舞蹈編導必須充分利用各個器官,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同事物進行感知,有意識的豐富和美化客觀事物,形成表現記憶。敏銳的感知力是對舞蹈編導的首要要求。經過對大量表現做出反復感知方可升華舞蹈編導的主觀意識和情感,為舞蹈創作奠定良好基礎。
舞蹈作品的高度和深度與編導的思辨力和影響力關系密切。舞蹈創作過程中,編導若缺乏高度的思辨力和理解力則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膚淺單調的作品。對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對角色內心的掌握和領悟等都與編導的思維想象掛鉤,可以激發更多的聯想和想象。此外,舞蹈作品的選題也是至關重要的。
想象與聯想是舞蹈形象思維中的核心部分,貫穿于舞蹈形象思維的全過程。編導的親身經歷是舞蹈作品創作得前提,由好評,作為驅使,在形象思維作用下進行優化組合[7],最終產生新意象。舞蹈創作過程中,舞蹈形象是最為重要的成分,編導的想象與聯想是其的最基本的來源。
較高的藝術修養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可豐富舞蹈形象思維,為其提供豐富的材料。實際生活中,舞蹈編導不可能對所有的生活類型和事物都能感知和經歷,因此需要不斷的學習和進步,加強自身文化與藝術素養。
形象思維是指在抽象情感表達上采取具像事物的方法。舞蹈編導也是通過形象思維進行舞蹈藝術構思的過程,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舞蹈創作是一個抽象性轉變為具體性的過程,與其他組織生產相較而言具有較大差異,經具體事物感知了解后方可以形成舞蹈創作中的形象思維。舞蹈編導教學包括多方面的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滲透舞蹈形象思維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舞蹈編導興趣,加強專業學習能力,通過日常基礎訓練和舞蹈教學兩方面進行培養鍛煉,可顯著加強學生的舞蹈形象思維能力。
[1]侯麗娟.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J].藝術評論, 2015.
[2]陳妙蘭.論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
[3]吳蓓.舞蹈編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13.
[4]柳沐圻.論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J].北方音樂, 2015.
[5]劉瑩.探討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J].大眾文藝, 2016.
[6]武欣.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策略[J].藝術科技, 2015.
[7]劉昕.談舞蹈編導在創作中力求獨特創新[J].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2.
J711
A
孫藝鳴(1966—),女,江蘇省連云港市文化館舞蹈老師,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專業大專,中央黨校法律系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