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靜
(江門幼兒師范學校,廣東 江門 529080)
國考背景下幼師鋼琴教學改革方向探析
盧 靜
(江門幼兒師范學校,廣東 江門 529080)
國家統一的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的全面實施,對幼師鋼琴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考模式的變革,取消了藝科單獨命題形式,而是將之融入到面試環節,需要學生具備更高的彈唱與表演綜合能力。因此,針對幼師學生鋼琴教學現狀,積極從鋼琴技能及教學質量改革上來適應新的變化顯得尤為重要。
國考;幼師;鋼琴教學
鋼琴課是幼師教育重要專業課程之一,也是幼師需要具備和掌握的必要技能。隨著國家對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視,幼師學生在走向教師崗位之前,需要通過國家統一的教師資格考試,方可申請教師資格證。然而,國考制度下對鋼琴聲樂舞蹈等藝科將列入面試環節來考查。因此,國考模式的變革,對鋼琴教學提出了改革訴求,必然需要從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上來適應新形勢。
國考制度的實施,對幼師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來講,主要表現在:一是幼師學生自身條件的特殊性。幼師學生多數為初中畢業,很多來自農村,自小音樂教育相對缺失,國考制度對學生鋼琴素能要求較高,而這些從未接觸過鋼琴的學生,甚至是“零”基礎學生,他們錯過了學習鋼琴的最佳年齡,手指基本定型,特別是對于精細動作的控制力難以做到足夠彈性與靈活性,韌帶力量雖大,但反應不如兒童,給后期的彈奏教學帶來更大阻力。不過,幼師學生記憶力、理解力、分析力較高,卻可以通過刻苦訓練來彌補這些不足。二是幼師專業鋼琴課程教學目標具有特殊性。鋼琴課程教學作為幼師專業課,其開設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基本的彈奏技法,特別是利用鋼琴來組織幼兒音樂教學。幼兒音樂教學需要與游戲活動、音樂律動等進行融合,鋼琴伴奏、即興彈唱等能力成為重要素質要求。三年制的幼師中職,只有兩年的在校學習期,加之其他幼師課程,練琴時間相對不足,想要獲得鋼琴彈奏能力難度更大。三是幼師鋼琴教學形式較為特殊,與傳統鋼琴“一對一”教學相比,幼師類鋼琴課堂教學主要以集體課為主。集體課教學教師通過示范來融入理論與技能知識,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相應的技巧方法,并從練習重點、難點上來提升教學質量。然而,因集體課教學面對的學生多,教師教學形式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學生綜合技能的提升。
幼師鋼琴課程教學在適應國考要求時,著重從鋼琴基礎知識、即興伴奏技能等方面,來結合學生基礎,科學、靈活融入新的教學改革思路,來提升幼師在國考中的競爭力。
根據近年幼師國考鋼琴教學目標,從教學內容的慎重選擇上,把握國考出題動向。一方面圍繞國考綱要,結合幼師鋼琴學科的實際,明確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目標,特別是培養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地配彈兒歌;另一方面在調整教學內容上,還要把握幾個原則。一是實用性原則。對于教學內容的篩選,首先要注重節奏明快、簡易、特色性兒童音樂。比如《粉刷匠》、《娃哈哈》、《小星星》等,對于一些節奏復雜的音樂,比如《故鄉的親人》等,要給予簡化。另外,結合幼兒教育階段音樂教學活動的組織需要,選擇相應的音樂素材,特別是幼兒園常用的音樂或兒歌,比如《我愛我的幼兒園》、《三只小豬》、《小燕子》等。二是要注重音樂的規范性。從幼師鋼琴技能考查的層次來看,對所選擇的音樂作品要具有規范性,特別是基礎性練習曲目,要能夠融合音樂樂理和和聲等知識,要能夠突顯先技能后理論特色,幫助學生盡快從簡易伴奏漸進推向復雜的伴奏技能中。三是要注重多種音樂技能的整合性。對于過去的幼師鋼琴教學,往往傾向于學科教學,以鋼琴技能為中心,忽視了國考對鋼琴素養的考查。比如在考查即興伴奏能力上,還要強調與音樂六法的融合;如何在鋼琴課程教學上靈活的穿插、融入不同教學法;如何在音樂活動中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編排不同的音樂旋律;小的孩子傾向于簡單、明快、歌詞重復性高的曲目,大一點的孩子適當增加音樂表現力強的曲目,由此來適應國考背景下對幼師音樂素養的多方位考查。
針對國考要求,對幼師鋼琴課堂教學流程的優化,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鋼琴素能的養成。過去的課堂教學,以理論講授、教師示范,學生練習為主。該流程難以順應國考要求,一方面學生學習很被動,無法提升課堂高效學習質量;另一方面由于集體授課帶來的學習練琴積極性問題,也難以保障持久、高效學習。由此而來,改變傳統鋼琴教學傳統流程,增強課堂教學活力,需要從調動學生積極性入手。首先在課堂導入環節,要關注課前預習,課堂新舊知識的銜接教學,特別是對已學知識的回顧與運用,啟發學生融入新知識,避免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造成“教”、“學”步伐不一致。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多媒體課件,以及通過創編方式來做好課堂過渡,激發學生熱情。其次要做好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特別是對于問題導向教學法的運用,要強調學生的問題意識,以趣味性語言來拉近師生交流,增進學習氛圍。再者,突出學生練習與個別輔導的融合,要發現學生的練習共性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增強學生練習自信和自主性。
從幼師鋼琴師資條件來看,無法滿足一對一教學,在教學資源整合上,也難以滿足國考提出的彈唱綜合能力。因此,教學模式的變革就顯得尤為關鍵。筆者結合自身對國考大綱的理解,以及在幼師鋼琴教學實踐中分析,提出“合-分-合”三階段教學法。第一個“合”,主要是在鋼琴基礎知識教學階段,以大集體授課方式為主,便于學生從相互交流中來發揮合作學習優勢。“分”,主要是針對國考前期階段,對學生即興兒歌配彈能力進行專門性訓練,這一時期將學生進行分組,建議教師分小組教學,以便于對不同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也能對一些突出的錯誤、細節進行及時糾正。國考以后再回到“合”模式,以大集體授課為主,便于學生間的相互借鑒與促進。同時,在教學進度改革上,傳統的即興配彈課時安排較晚,迎國考強化訓練時間倉促,很多學生練習量不夠,影響即興彈唱能力的發揮。因此,筆者建議將兒童配彈內容盡早提前,從第一學年就開設彈奏課程,遵循由淺入深規律來融入不同的歌曲,強化伴奏、和弦等能力,第四學期進行即興彈唱強化訓練,著重鞏固鋼琴伴奏專業技能。
國考對鋼琴即興彈唱及配彈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學生的技能訓練要從左右手配合、和弦熟練度等方面進行大量練習。如果依照過去教學思路,難以在短期內突出學生配彈技能。要注重多種技能的整合訓練,比如對一些兒歌進行老歌新唱,融入轉調訓練;在鋼琴彈奏部分融入聲樂課程,把握視唱練耳訓練;在教學組織上引入獨奏、齊奏、分組對抗等形式,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鼓勵學生大膽進行編曲訓練,對一些曲譜進行創新配彈等等。
迎接國考對幼師鋼琴教學的新挑戰,就需要結合當前幼師鋼琴教學現狀及問題,打破固定教學模式,圍繞國考命題及考查方向來靈活優化教學內容,合理重構教學流程,引入新的教學思路來強化學生樂理知識、鋼琴技能的融會貫通,為贏得國考,順利走上幼教崗位打下基礎。
[1]王春曉.教師資格“國考”與人才培養模式的互動關系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18).
[2]潘莎莎.提升幼兒教師鋼琴運用能力的策略探析[J].藝術科技,2015(05).
[3]江海燕,馬維納.高師鋼琴教學改革新思路探討——新型數碼鋼琴集體課與傳統鋼琴小課的有機結合[J].現代商貿工業,2011(22).
[4]王亞書.芻議高等院校鋼琴教學改革的走向[J].現代教育科學,2010(S1).
[5]李虹.關于高等藝術學院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初探——以延邊大學藝術學院數碼鋼琴集體課為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2).
[6]管建華.21世紀初: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音樂人類學在中國[J].音樂藝術,2009(01).
[7]王海英.“順應”與“引領”——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要之間關系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7(Z1).
[8]張愛華,曉黛.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文化訴求——華東師范大學朱家雄教授訪談錄[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7(02).
[9]高翯.淺析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鋼琴課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拓展[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5).
J624
A
盧靜,女,畢業于韶關學院,就職于江門幼兒師范學校,研究方向:幼師鋼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