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敏黎
(貴陽市實驗小學,貴州 貴陽 550000)
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率的策略探析
熊敏黎
(貴陽市實驗小學,貴州 貴陽 550000)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其中“美”的培養需要通過藝術類課程來開展,音樂欣賞課是小學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程,如果學生從小開始接受音樂的熏陶,可以培養學生高質量審美情趣,形成積極向上的個性品格。但目前小學開展的音樂欣賞教學活動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本文主要從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尋找提高教學效率的策略。
音樂欣賞;提高教學效率;策略
我國現階段為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小學廣泛開設音樂課程,其中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為主要的教學目標[1]。但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長期的外界熏陶和情感積淀的過程。當前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復雜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提升。所以探究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率勢在必行。
絕大部分學生在小學音樂課正式開展之前對音樂的接觸都是通過家庭教育或者網絡電視傳媒等,他們對音樂的認識也只是淺層的、低水平的,對音樂的相關知識知之甚少,音樂學識基礎薄弱。而且小學生的思維水平不夠,理解能力不足。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足夠的背景知識作支撐,要想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較好的音樂欣賞能力難度很大。
當前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在課堂上多放歌,學生多聽歌為主,以學生學唱為輔。對大部分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并沒有了解每首歌曲的創作背景,他們也沒有學會如何欣賞音樂,他們學習的“聽歌”“唱歌”沒有真正意義上了解歌曲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實際是被灌輸音樂,而不是被教師引導去欣賞音樂,因而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在小學的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通常是教師先給學生講解音樂創作背景和歌曲表達的情感再欣賞音樂,學生不一定真的可以在聽某首歌曲的時候感悟到作曲家要表達的情感。教師給的情感分析會起先入為主的作用,教師對歌曲的情感體驗會代替學生原本會產生的強烈的自我體驗。如果每次音樂教學活動教師都這樣先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那學生自身的體驗便會越來越少。
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必須讓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和興趣,其中音樂基本知識是必須知道的,至于理解表達能力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必然會有所發展[2]。首先學生要先知道音樂的基本音調有哪些,要記住不同的音階。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入門的時候可以通過播放《音樂之聲》中的《Do Re Mi》開始,在歌曲中教學生最簡單的幾個音節。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感受音樂,力求快樂”為切入點,愉快地引導學生進入音樂世界,探索音樂元素,學生在學唱《Do Re Mi》的同時,會覺得音樂很有趣,學音樂很快樂并開始喜歡上音樂課程,為教師后期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礎,也便于教師引導學生體驗音樂中要傳遞的情感,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率。
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給學生講解歌曲創作背景,然后再給學生播放歌曲,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一首歌曲的曲調間、歌詞間所表達的情感,去思考,去聯想。教師一節課也可以多介紹幾首歌曲給學生,并且每首歌每堂課的學習模式要保持一致,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了課堂開展模式和思考欣賞模式,音樂欣賞能力就能慢慢培養起來,教學效率也能得到提高。例如,在欣賞《閃閃的紅星》這首歌時,可以先告訴學生它的創作背景:1931年,潘冬子被柳溪的土豪胡漢三拷打逼問他父親的下落,后來潘冬子被紅軍救下,他父親跟隨紅軍離開時給他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他的母親為掩護紅軍而犧牲,教他更加堅強。后來潘冬子多次幫助紅軍最后他父親親手為他戴上了那顆閃閃紅星,他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創作背景介紹到這里就可以了,教師給學生播放歌曲,告訴學生“閃閃的紅星”在歌詞中指我們偉大的中國工農紅軍,接著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作詞家在歌詞中對紅軍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從曲調中去感受作曲家演唱者的情感,再要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去表達對這首歌的看法。而后,教師可以再尋找幾首歌,以相似流程進行教學。
教師在放完歌曲后不用急著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情感體驗,而是要給學生表達的機會,把課堂的體驗主體交給學生,學生們在課堂上交流自己的歌曲聆聽感受,對教師介紹的歌曲創作背景發表感想。如欣賞《乃呦乃》這首少數名族土家族的民歌時,教師簡單介紹創作的環境背景后,學生認真聽完歌曲,教師要先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對這首民歌的看法,提問學生“喜不喜歡這首歌”“為什么(不)喜歡”“如果閉上眼睛,聽這首歌的時候你看到了什么”“你對民歌有沒有其他的了解”“有沒有喜歡的民歌,會不會唱”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展示歌曲的體驗看法,教師最后參與交流討論。
音樂教學不像語文、數學等科學類課程可以通過格式、公式來教授給學生,音樂的欣賞是非常個性化的,沒有絕對的方向限制。一首歌會給不同人不同的感受,不僅源于創作人的情感影響,還源于聽者自己生活的聯系,是更深的情感共鳴。為了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率,音樂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為己任,不僅僅要帶領學生完成音樂知識的積累,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從音樂本身去體驗生活感悟世界,
[1]鄭海燕.關于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率的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7(11):214-215.
[2]江曉燕.如何提高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率[J].大眾文藝,2014(03):211-212.
G623.71
A
熊敏黎(1986—),女,苗族,貴州務川人,貴陽市實驗小學,教師。
課題項目: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范式探索——以貴陽市實驗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實踐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