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瑤
新媒體時代電視劇制播的新變化
文/張 瑤
電視劇制作是電視劇的內容生產過程,作為電視劇產業的源頭,在整個電視劇產業鏈中占據重要位置。隨著新媒體發展的日益深入,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日益豐富。當渠道不再作為稀缺資源制約人們的信息獲取,內容就成為影響人們做出個體選擇的主要動因。在這一背景下,為了能夠把控電視劇內容創作的方向和質量,并保證獲得購播先機,以視頻網站為主要代表的新媒體不再滿足于以往傳播平臺的定位,紛紛效仿電視臺,深入到電視劇生產源頭,尋求除了電視劇播放外的更深層次合作。
在我國電視劇的發展初期,電視劇的制作主要是由各省級電視臺完成的。在這一時期的電視劇制作機構都具有國有事業性質,直接受到國家管控,后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1995年11月,我國廣播電影電視部頒布了《影視制作經營機構管理暫行規定》,其中第五條規定:個人、私營企業原則上不設立影視制作經營機構,這是我國在電視劇生產領域首次不再明令禁止民間的參與。隨后我國廣電部門又相繼頒布了《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管理辦法》(1995年)、《廣播電視管理條例》(1997年)、《電視劇管理規定》(2000年),這些管理規定進一步默許了民營電視劇機構的存在與發展。2003年,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首次向8家民營機構頒發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全面放開了電視劇制作機構的民間準入。電視劇制作權的逐步放開,使我國的電視劇生產機構的性質呈現出國有、私有、混合所有制并存的狀態,即電視臺所屬或所控的電視劇制作機構、民間電視劇制作機構、電視臺外部的企事業單位并存。
電視劇產業主要分為電視劇制作與電視劇播出兩個環節,伴隨著我國電視劇制播分離制度的不斷發展深化,電視劇的商品屬性被強化,生產制作必須要接受市場和電視臺的雙重考驗。目前,我國電視劇生產制作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商業投融資和播放權的銷售。電視劇的商品屬性決定了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高的利潤是制作者追求的首要目標,而為了實現制作機構的長線發展,其就必須在保證品質的同時迎合市場和受眾的需求和品味。在電視臺壟斷播出渠道的時代,制作公司為了實現電視劇的成功播出,必須依附于電視機構,電視臺對電視劇制作具有很高的話語權。然而伴隨著新媒體播出渠道的開辟,電視臺的渠道壟斷優勢被打破。新的傳播渠道讓電視劇制作機構看到了新機遇,特別是伴隨著網絡視頻行業的逐步壯大,新媒體在電視劇傳播上的優勢也越發凸顯,傳統的電視劇制作發行模式產生了變化。制作公司打破原有的“衛視+地面”的發行方式,開始將新媒體納入主要播放平臺之一進行考量。
隨著各衛視間、網站間的競爭逐步加劇,臺網之間都開始希望通過差異化的電視劇內容凸顯競爭優勢,各大視頻網站與電視臺開始就電視劇的獨播權、首播權展開爭奪,獨播權和首播權的成交價格也一躍成為一部電視劇盈利與否的關鍵。為爭取商業價值的最大化和投資回報效率最大化,多數大的影視制作公司擯棄原有的獨立制作方式,轉而采用制播緊密結合的模式,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和播出平臺共同進行電視劇項目的創投,由此,電視劇的定制概念開始出現。電視劇定制主要是指播出方以前期投資、提前支付購劇費以及其他實物投資等形式介入上游制作環節,待電視劇審查通過后,取得優先播放權或分享投資利益。這種定制模式的出現,在分攤成本、降低風險的同時,也能夠把控電視劇內容創作的方向和質量并保證獲得購播先機。如2010年,北京衛視與安徽衛視就共同合作定制了電視劇新版《紅樓夢》、新版《三國》等,取得了很好的播出效果。
新媒體平臺電視劇播出所產生的轟動效應,不僅讓電視劇制作者們看到了新的渠道與發展機遇,也讓視頻網站意識到了優質電視劇對視頻網站點擊率拉動的巨大潛力,以網站為代表的新媒體紛紛向作為產業源頭的電視劇制作者們拋出橄欖枝,尋求除播出以外的更深層合作。一些資金充裕、實力雄厚的網站直接進入電視劇的制作行列,試圖打通產銷播結合的、符合新媒體特性的電視劇全產業鏈。新媒體試圖通過掌控整個電視劇內容產業鏈并借助互聯網渠道優勢來開辟新的營收模式。新媒體參與電視劇制作環節,在某種程度上與電視臺向電視劇制作者定制電視劇的原因相同,希望能夠把控電視劇內容創作的方向和質量并保證獲得購播先機。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相比傳統電視臺,新媒體對內容的依賴性更強。新媒體信息存儲的海量性決定視頻網站在資金、帶寬等外部條件滿足的基礎上,對于內容的追求永無止境,而新媒體自身的內容產出能力尚未發展成熟,急需人才儲備、經驗積累和先進技術,而以影視公司為代表的電視劇制作者們,經過近20年的發展,吸引和聚集大量的資金、人才和技術。通過與電視劇制作者合作,新媒體與影視公司搭建起良好的溝通平臺,不僅能夠吸引對新媒體感興趣的專業人才,實現資源和人才的合作與儲備,又能通過學習,打通整個電視劇產業鏈的各環節,為網絡自制的出現和發展做前期鋪墊。
新媒體與電視劇制作主體的初級合作。2008年11月中旬,我國最早的視頻網站優酷網宣布與百家電視臺及大型影視音樂公司成為聯盟伙伴并簽約1000多家電視劇制作單位,獲得40000部集影視劇的播映權,我國影視公司與視頻網站的合作由此展開。各視頻網站紛紛通過電視劇制作機構購買電視劇的網絡版權,在網上基本能夠看到所有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
2009年2月23日,優酷網宣布獲得了由著名導演康洪雷攜《士兵突擊》原班人馬制作的軍旅題材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的首輪同期播放權,就《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播出及利益分成,優酷網與該片的制作方華誼進行了多次協商,此次合作,標志著影視公司與視頻網站都在合作的道路上向前邁出一步。
2011年,“限娛令”出臺后,電視臺和視頻網站都開始加大對獨播劇的采購力度,熱錢流入導致優質的電視劇資源被哄搶,為了能夠在電視劇播出環節搶得先機,視頻網站開始參與電視劇制作,有的視頻網站甚至在項目尚未啟動之時,就預付網絡版權費用。樂視網宣布計劃用4000萬元投拍《傳奇之王》《北京愛情故事》《懸崖》《喋血孤軍》等劇目;搜狐網相繼投拍電視劇《錢多多嫁人記》《我的經濟適用男》;愛奇藝參投《愛情公寓4》等,一時間在視頻網站的助力下,電視劇價格節節攀高。但作為商品的電視劇本身具有風險屬性,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影視公司尚不能完全把控市場走勢,加之我國電視劇生產處于供遠大于求的狀態,因此,視頻網站跟風注資電視劇的風險較大,稍有不慎滿盤皆輸。在這一背景下,憑借著穩定的廣告和點擊量,視頻網站也開始學習電視臺,向內容制作方向發力。
運行“電視臺”模式的新媒體。
以往,視頻網站主要是作為電視臺同步播放的線上頻道而存在,本質上內容的掌控權依舊在電視臺。而自從作為電視劇新媒體傳播平臺的視頻網站意識到掌握“內容”實現差異化競爭的關鍵并不在于版權的購買,而是要掌握從制作到渠道的整個內容產業鏈后,2013年起,各網站開始大力發展自制節目進行內容生產,并且從內容生產商——影視公司這個產業鏈的上游開始合作并購。2013年10月8日,樂視宣布以16億元的價格收購花兒影視;2014年8月25日,優酷土豆集團宣布成立“合一影業”電影公司;2014年8月27日,愛奇藝與華策影視合作成立華策愛奇藝影視公司;2015年,騰訊視頻入股檸萌影業,與新麗傳媒、光線傳媒等建立合作關系;一些其他新媒體網站,如游族網、途牛旅游、360、阿里巴巴等也紛紛乘著這股浪潮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這樣的趨勢使視頻網站在經營模式上與傳統電視臺的差距越來越小。作為新媒體環境中的“電視臺”,目前的視頻網站已經初步完成了“制作+渠道”的內容產業鏈布局,試圖通過自產自銷組合出拳的方式,形成全產業鏈盈利。盡管從廣告規模來看,目前視頻網站與電視臺仍相差甚遠,但電視臺的主流媒體地位日益削弱已是不爭的事實。當新媒體具有與電視臺同等的節目制作能力后,電視臺目前僅是緩慢下滑的廣告收益,也許會在某一個時間節點出現斷崖式銳減。此外,與電視臺不同,視頻網站的靈活性使其在與影視公司合作后能夠創新更多的營收模式,如周邊產品、在線游戲等,不單單依靠定期播出節目來吸引廣告投放,不定期的話題引爆和演出營銷,也會帶來更廣泛的合作和盈利模式。
視頻網站與影視生產者的“第二次握手”。2014年,上海電視節白玉蘭論壇上,騰訊視頻召集業內專家、影視公司負責人齊聚一堂,探討“視頻網站與影視產業的第二次握手”這個話題。如果說“第一次握手”指的是影視公司開始將電視劇網絡版權出售給視頻網站,那么“第二次握手”則是影視公司開始與視頻網站合作,針對新媒體傳播平臺拍攝“網絡劇”。
慈文傳媒與騰訊視頻合作制作網絡劇《暗黑者》、由滕華濤監制并任出品人與土豆網合作《小野獸花店》、歡瑞世紀與愛奇藝聯合出品的《盜墓筆記》、慈文傳媒與愛奇藝合作推出《花千骨2015》、慈文傳媒與PPTV推出的《執念師》、唐人影視與搜狐視頻合作的《無心法師》、搜狐視頻與山影集團、正午陽光等合作制作《他來了,請閉眼》等,均取了很高的網站點擊率與業內評價,特別是《他來了,請閉眼》更是首次實現了網絡劇向主流電視臺的反輸。2016年以后,隨著網絡劇投資額度的進一步增加,慈文、華策、歡瑞、唐人等專業的影視制作公司紛紛投身網絡劇制作行列,聘請專業的電視劇制作團隊,制作出《盜墓筆記第二季》《執念師第二季》《無心法師第二季》《九州·天空城》《天機名錄之玄界》《重生之名流巨星》《藏地密碼》《余罪》《明星志愿》等網絡劇。傳統電視劇、電影制作團隊的介入使網絡劇的制作水平獲得大幅提升。
專業影視制作團隊與新媒體多樣化傳播平臺相結合,使得網絡劇不再是“低俗而上不了臺面”的代名詞,其制作愈發精良,如果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除去播出平臺的差異,未來網絡劇與電視劇間的區別將越來越小。
如果追本溯源,網絡劇與電視劇的母題都是戲劇,戲劇這個母題與廣播相結合,就成了廣播劇;與舞臺相結合就成了話劇;與銀幕相結合就成了電影;當戲劇與電視相結合就成了電視劇,與網絡相結合就成了網絡劇。編劇與網絡劇本身就同根同源,加之無論是電視還是新媒體都尚未超越視聽新媒體的范疇,在部分領域產生重疊再正常不過,正如愛奇藝版權管理中心總經理張語芯所說:“當你投入一個很大的網劇,其實已經無所謂網劇不網劇,你投的就是一個Drama,只是說播出平臺在網絡。”隨著越來越多的優良團隊開始參與到網絡劇的制作當中,網絡劇反哺電視臺的時代也許即將到來。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