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羽
(蘇州市職業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信息社會對高校音樂教育的影響
黃新羽
(蘇州市職業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空前發展,涉及各個領域,高校音樂教育也不例外。本文以信息社會為背景,分析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受到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力求為高校音樂教育提供參考。
信息社會;音樂教育;對策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與普及,國人極大程度開闊了視野,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日益明顯,對音樂教育和藝術培養的渴望極為迫切。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音樂教育開拓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從時間、空間上填補了傳統音樂教育的不足之處,靈動地整合教育資料,并為音樂教育的模式和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拓寬了音樂教育的途徑。
縱觀當下音樂行業的發展,不難發現現代化技術已經被很好地采用,推動著音樂行業更加穩定的發展,與此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之前的音樂專業和內容,如信息社會里音響導演、音樂制作等新學科的產生。但是這種變化并沒有在高校音樂教學內容中體現出來,很多音樂教育專業的課本知識還是幾年前的模樣,沒有出現新的元素。就音樂創作而言,這門課程是音樂專業中前沿課程,該課程內容中應該囊括現代技術元素,但是這門課程的教材在更新上也很不理想,主要內容依然為巴洛克時代的巴赫、亨德爾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肖斯塔科維奇、潘德雷斯基等人,新時代的音樂技術和發展依然看不到多少內容。
當時代步入信息社會,音樂學科因為有了科學技術的帶動而實現了良好發展,然而在聲樂課教學上,教師并不能夠經常結合新的作品進行講解,大部分學生并不能夠對新的作品有足夠的了解,新作品的二次創作更無從談起。器樂演奏課中,學生只重視經典曲目的學習和級別的考試,新曲目成為冷門。
目前音樂培訓機構在音樂教育領域的勢頭有增無減,一些高校學生,除了上學校的正常課程以外,還在教育機構接受培訓。信息技術的發展,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一些新曲目可以通過網絡傳輸,學生的新作品也可以秒傳給指導教師。對音樂創作和臺風表演,學生可以錄制視頻傳給老師。在聲樂創作軟件教學中,有非常清晰的目標。例如Cool Edit Pro 的使用,Adobe Audition的操作,GoldWave的音樂合成等。信息社會化的音樂比賽更是鋪天蓋地,如“超級女聲”, “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信息社會這些比賽的吸引力對高校音樂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是社會音樂教育機構風生水起的催化劑。
信息社會,現代化技術能夠和音樂每個專業相結合,音樂相關學科進入更加完善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音樂學科內容必將發生些許變化,有的是對傳統知識的補充,有的是將落后的傳統元素剔除,還有的是賦予音樂學科新的元素。比如新的作曲技術和樂器演奏以及新的名詞術語等都屬于音樂新的元素,因為現代化技術的產生和出現在音樂學科中,推動著音樂學科前進。但是高校音樂教育速度還沒有跟上,教材和觀念的落后促使很多學生無法在新的問題上給出正確答案。而社會音樂教育機構高薪聘請專家、教授任教,教學上借助網絡技術和最新軟件,專業考級也是機構派人陪同,全方位現場指導助威。因此,高校及時刷新教學內容是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也是教育現代化的直接體現。
興趣是有效教學的保障,對于教學而言,學生必須對所學事物保持高漲的熱情和一定的好奇心,才能夠主動的學習知識,教學目標才能夠實現。如果高校音樂專業設置上無法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或者教師教學思想落后,不重視這門課程的教學,都會導致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假如不及時進行高校音樂教育觀念的更新,對音樂知識進行完善,信息社會對高校音樂教育的影響只會越來越大。
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生意味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與此同時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也應該發生變動,這樣才能夠在新的時代中適應,實現發展。盡管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和高校相比,有許多獨到之處,然而私人授課教師隊伍中,部分教師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如果沒有教師從業資格證,或者專業技術不達標,不僅不能傳授給學生真正的本領,長遠而言不利于音樂本身的前進。高校應該意識到學院的優勢,改革教學內容,開辦專業藝術班,滿足個別家庭的要求。
音樂教育屬于教育系中的一部分,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生對其發展有一定的作用,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等均發生部分變動,教學內容不再僅僅是傳統的課本知識,教學形式也不再僅僅是在教室內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更加完善和系統。時代的前進要重視教育,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從思想觀念上進行更新,樹立新的教學觀念,同時及時掌握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推動音樂事業的前進。網絡信息各種各種,極大程度上豐富了音樂教材內容。高校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進行教材的完善,采用當下新的音樂元素,更新教材內容,同時完善學生獲取教學資料的途徑,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見識,實現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音樂教育途徑、教育資料和教學對象以及教學觀念等都發生明顯變動,只要高校利用自身優勢,勇于更新觀念,拓展教學內容,前景依然是光明的。
[1]孫作東,徐敦廣,王輝.中國當代音樂教育發展的現狀與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6):294-296.
[2]牟玉.對社會音樂教育發展現狀的思考[J].音樂時空,2015(14):133.
J6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