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菲
(揚州大學音樂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當代古箏發展現狀的研究
杭 菲
(揚州大學音樂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古箏愛好者涌出,全球掀起了一股“古箏熱”,同時社會問題便也不斷出現。隨著古箏市場的膨脹,古箏表演現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對古箏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作用。
古箏藝術文化;傳承;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古箏藝術越來越走近人民的生活,也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古箏發展的形式已在文藝方針的指導下與先前截然不同,大量學者已對此話題進行了研究思考。筆者在參考了前輩的文獻以及對此課題的研究的情況下,展開了自己新的觀點。
2012年中秋晚會中,央視演播廳連線湖北黃鶴樓,同時轉播上演了室外室內的百人齊奏的震撼場面。當流行樂與傳統樂結合在一起,一首動聽的《青花瓷》流進人們的心田;如國內首支由古箏進行協奏的大型古箏演奏曲目《東渡》①。雙古箏領奏,40臺古箏協奏,60位合唱人員配以鋼琴打擊樂,樂曲一氣呵成之態,將鑒真百折不撓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如在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的《光榮綻放》節目中,觀眾可以有更多的機會看到很多優秀的演奏家精彩的表演。
近年來,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一些與古箏有著歷史性淵源的國家舉辦一系列的古箏大賽,比賽面向全世界習箏愛好者,所以也涌現出大批的古箏“達人”。由此可見,古箏這件中華民族的傳統樂器,已流傳至異國他鄉,并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致力于古箏發展的一些藝術家為了弘揚文化發展會帶著專題研究、去往全國甚至世界各地開一些獨奏會,做一些講座,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古箏文化,也讓更多的習箏者有更多的機會學到專業知識。如大師班,主要教授一些較難的曲目或是一些常用的指法的彈撥技巧;由于曲目的演奏因人而異,所以這種授課形式一般會講解他們在演奏該曲時的心得以及特點。
就古箏而言,更多的是表演跨界?,F實生活中,一些音樂組合相繼而出,將原本古典的音樂“改編”,以此來引起新時期、新形勢下觀眾的共鳴。最為突出的便是十二樂坊組合,她們將我國民族樂器用一種新型的表演形式將民族音樂展現在人們眼前。為了達到演奏效果,會將樂器midi化,融入電音元;表演曲目也再不局限于專業領域,會加入流行音樂元素。這種將純樸韻味的流行音樂元素相互融合的創新音樂活動符合了現代社會的需要,也對古箏的發展與創新有著頗為重要的意義。
中國民族音樂家田青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中國的傳統民族音樂面對最大的問題便是后繼乏人”。由于古箏文化發展過快,原先古老而傳統的音樂也滿足不了各個層面彈箏者的需求,與此同時,許多擺脫了中國傳統調式的古箏曲目被創作出來。
很多學者會將傳統曲目和傳統風格曲目相混淆,這直接反映出彈箏者對于概念不徹底理解的問題。傳統曲目的學習比較單一,旋律不同于現代曲目那么色彩豐富,主要靠理解以及對于指法特點的掌握,所以大部分彈箏者會覺得枯燥乏味,這也是現在傳統文化破壞的原因之一。由于世界大戰的原因,西方音樂流傳至各個國家,隨著時間的流逝,西洋音樂也在中國發展了起來,所以現如今許多音樂創作都變得“西化”。古箏在國際背景下,也產生了變革。創作的題材、古箏的定弦調式以及作曲的命名都發生改變。演奏技巧方面,古箏越來越注重左右手的配合,傳統的扎樁技巧近年來已被很多人忘卻。
社會為了迎合一些習箏者對于獎項的需求,過多舉辦大型器樂比賽,從而使得比賽含金量不高,加上經濟利益的驅使。大型的比賽通常會邀請某些名師作為評委,而往往其學生則會有很大的優勢;同樣的“學院風”,國內一些比賽只限定一些知名院校的學生報名參加,這便在某一程度上直接忽視了綜合性院校里的佼佼者。
先從高校說起。高校老師大多注重教學結果,趕進度,教學一些難度技術較大的曲目時,一味地練習指法難點或是分段練習。這種做法在某一程度上使得學生喪失了對于曲式結構的分析的能力,從而不能很好地詮釋出曲目的主題與內涵。古箏演奏屬于二度創作,每一位演奏者對于樂曲的理解是不同的。而某些老師,總是用同一種要求來規定每一位學生,并不會做到因材施教,從而使得其學生演奏風格都是雷同的。這一點充分說明,高校教師急于達到某種演奏效果從而忽視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
再說社會上的教學狀況。現在類似的孩童古箏演出很多,卻很難打動聽者,特別是在齊奏時,很多表演者濫竽充數、混水摸魚。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來自于古箏教學問題。由于古箏得到良好的發展,導致古箏市場日益彭脹,最直接的問題便是師資力量跟不上如今的古箏教學市場,從而便得大量不合格的教師進入古箏教學的行列。
古箏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瑰寶,在社會的發展中,我們需要保護。現如今古箏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我們應并加以重視并解決,共同將古箏藝術文化發揚光大。
注釋:
①《東渡》是由我國著名音樂家何占豪教授創作,向鑒真大和尚表達緬懷與敬仰之情。
[1]王英睿.二十世紀的中國箏樂藝術[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
[2]陳素慧.古箏在新加坡發展現狀研究[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4.
[3]楊文亞.古箏傳統曲目現代傳承的問題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4.
[4]李雅謙.建國后17年(1949.10-1966.6)的古箏獨奏曲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9.
[5]仝意.古箏教育現狀的分析及思考[J].大眾文藝,2015(15):217-218.
[6]祁艾.對音樂表演藝術中跨界現象的探究[D].天津:天津音樂學院,2011.
J632.32
A
杭菲(1994—),女,漢族,揚州市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古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