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敏
(寧德師范學院教育與藝術學院,福建 寧德 352000)
從“厭琴”現象看幼兒鋼琴教育
魏莉敏
(寧德師范學院教育與藝術學院,福建 寧德 352000)
當代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很大發展,對文化藝術的追求越來越多,但凡家庭條件允許,家長大都會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一門藝術。“鋼琴熱”就是在這樣社會背景下產生的一種現象,幼兒學習鋼琴已然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說到這里,為什么鋼琴教育就成為眾多門類中比較普及的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鋼琴被譽為是“樂器之王”,是一件和聲樂器。鋼琴音域較寬、音色層次豐富,表現力強;通過鋼琴的學習,幼兒可以為音樂學習建立良好的基礎音樂理論的根基;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和鋼琴之間的關系是最自然、最放松的,這很適合年齡較小的兒童。因此,鋼琴在大眾音樂教育中很具有優勢。
厭琴;幼兒;鋼琴教育
伴隨著“鋼琴熱”現象的出現,“厭琴”現象也成為了幼兒鋼琴學習不容忽視的問題。相當一部分琴童在接受鋼琴教育的過程中,產生抵觸情緒,有些幼兒或許在鋼琴學習初期興趣還算濃厚,但堅持不了多久,“厭琴”情緒便開始顯現出來。
下面,筆者就針對幼兒“厭琴”現象的原因進行全面的剖析,并提出幾點建議。
筆者認為,幼兒“厭琴”的緣由,有孩子本身的內在原因,也有教師、家長及社會造成的外在原因。幼兒本身并不喜歡學習鋼琴,是造成他們“厭琴”的主要原因。如果,幼兒自身對鋼琴學習興趣濃厚,出現“厭琴”現象的可能性就不大;幼兒自身對鋼琴學習毫無興趣,“厭琴”就不可避免了。當然,學習鋼琴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這就要靠家長和教師的努力配合去達到。往往琴童剛開始對鋼琴的學習興趣很高,在家長和教師等錯誤的教學方式和學習動機導向下,也會造成幼兒“厭琴”。
筆者認為,在討論“厭琴”現象問題時,我們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是幼兒的心理,家長要懂得判斷、觀察,想清楚孩子感興趣的是鍵盤還是聲音?很多時候,小朋友第一次見到鋼琴都很開心,立馬奔到鋼琴前在鍵盤上亂彈亂摁。這時候多數家長都會認為孩子對鋼琴是有興趣的。但這時你會發現,孩子根本不關心發出什么聲音,他們覺得這種玩法能制造出聲音就夠了,盡管這樣的聲音在老師看來是一坨一坨的噪音。也許這恰恰反映了他們的耳朵對聲音根本不敏感,如果真的要面對鋼琴教學,他們反應會相對遲鈍,造成學習困難,繼而產生了“厭琴”的思想和情緒。第一次遇見鋼琴,孩子瞎彈瞎按只能說明是一種本能,不能就此就幫孩子斷定他們對學習鋼琴是有興趣的。我認為,幼兒本身對學琴沒有興致是造成后來“厭琴”現象的主要原因。
造成幼兒“厭琴”教師方面的原因總的來說可以歸結為三點:一、社會教學師資來源廣泛,水平優劣不等;二、選用教材過于陳舊或者沒有因材施教;三、“重教輕育”,只憑經驗,只懂技巧,對其他相關交叉學科,如幼兒審美心理學等知之甚少,教授過程直白生硬,缺少讓幼兒學習的興趣。
幼兒鋼琴教育屬于社會教育,是屬于校外教學的范疇。大多數的琴童家長在為幼兒選擇教師時并不了解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及素質。社會教學并不像學校教學那樣,教師不能做到都是固定的,很多琴行在招聘教師時,門檻設置低,不考慮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師德等必備條件,使得幼兒的鋼琴學習在師資方面得不到保障。有時也存在教師自己的鋼琴彈奏水平高,但教學方面的能力欠缺的現象。
教師在鋼琴教材的選擇上過于陳舊,不考慮幼兒的認知特點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鋼琴教材選擇上,有的老師過于習慣性使用“湯拜車”作為教學內容,這些教材雖然經典,但對幼兒來說,趣味性還是少了很多,容易導致幼兒的厭煩心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關注學生演奏技巧的鍛煉,把本來輕松愉悅的藝術素質教育硬生生地變成了枯燥乏味的鋼琴技術訓練。筆者認為:這與教師自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匱乏是分不開的。優秀的教師應該適時以幼兒的認知和心理特征為依據,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去進行教學實踐。因此,教授過程直白生硬、單純的技巧訓練,很容易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琴童家長中,存在這樣兩類:有的家長過于強調學琴的重要性,以家長自己的意志為中心,對孩子施壓學琴;有些家長則只負責提供資金支持,對孩子的學琴狀況不聞不問,跟老師課后缺少溝通或溝通不暢,這兩類家長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家長以自身意志施壓給琴童,就不能得孩子帶來輕松的學琴環境,幼兒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家長只管花錢,其他不聞不問,等于把幼小的琴童置身與孤立的“戰場”,這樣只能是適得其反,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
另外,一些家長甚至完全不具備藝術修養方面的知識,從幼兒學琴開始,家長對鋼琴教育就沒有好的認識,盲目以自己的意志去要求孩子學琴,不能起到很好的輔助、輔導作用。
琴行是承擔大部分琴童學習的機構,而琴行的宣傳大多以展示學員考級證書及各類參賽證書為主,也從未有過類似詳細的師資介紹,師資參差不齊,人員不固定,導致琴童更換教師過于頻繁,特別不利于初學琴的幼兒。
各類社會比賽和考級干擾琴童的學琴動機。由企業出資贊助的比賽太多,導致比賽內容不規范,往往初賽復賽都只彈一個曲子,要求過于簡單,得獎不能做到實至名歸。考級機構多,商業性強,帶應試教育色彩。這些都是干擾家長、教師和幼兒學琴動機的外部社會原因。
鋼琴學習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學問。幼兒時期的鋼琴教育在整個鋼琴教育中至關重要,屬于非常關鍵的啟蒙階段。所以,要想培養兒童學琴的興致、提高藝術修養,是需要家長、老師和社會共同努力來完成的。針對琴童學琴出現的問題,筆者按圖索驥地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幼兒在鋼琴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首要因素,所以家長和鋼琴教師需要想方設法調動幼兒學習鋼琴興趣。琴童家長和鋼琴教師要多和幼兒談心、溝通,及時解決他們的困惑,緩解他們的厭煩心理,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對幼兒多加鼓勵,千萬不要強硬地催促。引導幼兒去多多聆聽、多多演唱、多多練習,也是逐漸增強幼兒對鋼琴學習的興趣的好辦法。
教師要全面提升自己作為一名鋼琴教師應具備的素養。從教育學來講,一名優秀的幼兒鋼琴教師除了要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有足夠的幼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鋼琴教師是幼兒鋼琴教育中教學過程的主體,所以,為幼兒選擇一名優秀的啟蒙教師尤為重要。鋼琴教師要在自身鋼琴專業素質方面過關的同時,努力地豐富自身的教學知識,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特征,這樣才能真正的成為一名合格的鋼琴教育工作者。
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材。在選擇使用什么教材教學的時候,鋼琴教師更要從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幼兒時期,孩子活躍、愛動,那些感染力較高、帶有濃厚趣味的作品對他們來說,更容易被接受。另外,幼兒階段接觸到的音樂,更多的以兒童歌曲為主。所以,選擇兒童歌謠改編的鋼琴作品進行教學,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教和學兩方面,教師起到的是主導作用。預先把曲子的難點指出,并告知具體練習方法,這樣小朋友在家練琴過程中,碰到這些難點就能從容應對,少了畏難情緒,自然不容易產生厭琴的情緒和思想。再有,幼兒的接受能力薄弱,不可能一下子做到所有要求,教師每堂課的教學只要突出一兩個教學重點,這樣益于孩子吸收、弄明白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無形中增添了孩子學琴的自信。總而言之,教師在對幼兒進行鋼琴教育過程中,要多動腦筋,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所以,老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就要靈活、多變。這樣才能讓幼兒樂于學習,達到良好的效果,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也有幫助。
家長首先要在端正自身的觀念,確立良好的鋼琴教育觀念。家長在引導幼兒走上鋼琴的學習道路時就要明白,幼兒學習鋼琴不是為了跟風,不是為了參加等級考試,更不是為了攀比別人家的孩子。家長要懂得,讓幼兒去學習鋼琴是想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加強孩子在藝術方面的素養鍛煉,與此同時鍛煉孩子堅強的毅力,養成幼兒專注堅持的精神。考級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是激勵藝術學習的手段,家長和教師容易把自身的功利心態帶給幼兒。隨著孩子琴藝的逐步提高,家長和教師自身容易在孩子的學琴動機方面出現偏移,他們會把各種比賽、考級等壓力施加給幼兒,不利于幼兒的鋼琴教育。所以,作為家長和教師,自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學琴動機,才能更好的引導幼兒。
在幼兒學習鋼琴中,家長要努力做好陪練工作。有人說,學習樂器,孩子的堅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考驗家長的耐心。家長要懂得陪練的藝術,讓孩子充分感覺到,在接觸鋼琴學習這個陌生的領域時,有父母的陪伴,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會感覺孤立無助。陪練過程中,家長也能及時發現幼兒出現厭倦情緒,及時開導,并表示理解、體諒孩子學琴的痛苦,很好地跟幼兒做好心靈上的溝通。
幼兒鋼琴教育中,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特征,在幼兒的學琴過程中,從幼兒的認知特點出發,正確地引導和輔助,讓幼兒學習鋼琴真正的成為他們身心發展的有益行為。當琴童出現“厭琴”現象時,家長和教師不要埋怨,不要著急,及時發現幼兒“厭琴”的緣由所在,并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作為家長,首先不能以自身的意愿去強制要求幼兒學琴,這是行不通的。當自己的孩子真正的走上了學琴的道路,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鋼琴教育觀,時刻謹記幼兒學琴的目的是提升幼兒的身心素養,而不是為了攀比、考級、比賽等。從幼兒的心理特點來看,需要家長教師的引領去學習、認知、聯系,所以家長要做一名合格的陪練。作為琴童學琴的教師,鋼琴教育者也要全面地去規范自身。教師必須具備作為一名幼兒鋼琴教師的所有素質,技術過關這是不必多說的,另外全面了解幼兒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也是必要的。在教學實踐中,鋼琴老師要選擇易于幼兒掌握的教材,采用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法,讓幼兒輕松快樂地學琴。只有這樣,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消除琴童的“厭琴”心理,使幼兒鋼琴教育順利有效地開展。
[1]王軼書.淺談幼兒鋼琴教育中的教師素質[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03):16.
[2]姚麗娜.淺談幼兒鋼琴教育中的教育心理學問題[J].中等職業教育,2009(11):42-44.
[3]鄭琳.有關兒童業余鋼琴音樂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02):70-71.
[4]鐵云嬋.從心理學角度談如何解決幼兒鋼琴教學中的厭學情緒[J].黃河之聲,2014(06):50-52.
J624
A
掛課題號:2014年度寧德師范學院青年教師科研專項課題 2014Q28
魏莉敏(1986—),女,寧德師范學院教育與藝術學院,研究方向:鋼琴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