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殿金
(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研究
楊殿金
(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當中,通過抒發內心的情感,可以提升自身的整體素質水平,這種精神文化傳遞方式就是音樂文化。音樂文化在許多領域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音樂家所創造出來的音樂作品,是人類共有的精神文明財富。音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整體的文化修養,促進社會更加穩定和諧地向前發展,音樂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社會音樂文化和學校音樂教育之間經常會有互動,音樂理論和音樂社會實踐相互結合在一起,可以共同的去推動音樂文化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音樂教育;社會音樂文化;互動研究;雙向互動
音樂屬于文化的一部分,音樂、文學、舞蹈和美術都屬于文化的范疇,共同組成了文化。文化精髓最直接的體現方式就是音樂,通過音樂可以使人們在心靈上達到共鳴,音樂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社會生活當中的基本組成部分就是音樂活動,在音樂活動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音樂教育,音樂教育是所有音樂活動的基礎。在舉行音樂活動時,所有的人都可以參與到活動當中,所以說音樂涵蓋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音樂教育具有非常鮮明地音樂屬性。中國音樂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凝聚了無數人的創作和精神,祖先們對于音樂的詮釋融合在音樂文化當中。將音樂文化匯成音樂曲調流傳了下來,最主要的教育素材就是音樂作品,音樂教育具有很多音樂屬性。經典音樂作品是地區歷史文化的凝聚,能反應出當地居民的精神風貌以及生活風俗,帶有濃烈的民族氣息,蘊含了豐富的民族風俗習慣。《走西口》是山西地區經久不衰的一首民歌,表達了陜北人民對于生活的向往,展現了陜北人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不遠萬里離開家鄉去別的地方發展。從歌詞當中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歌詞主要是描述妻子或者是未婚妻對情郎的思念之情,其中關于男女之間的感情描寫的淋漓盡致,離別的情意躍然于紙上。《走西口》不僅表達了當地的風俗習慣,同時也反映出了當地社會生產力落后的現實,音樂文化已經演變成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些古典詩集當中以及現代文學作品中,音樂文化都有著深刻的體現和仔細的描述,許多文獻充分肯定了音樂在社會上的地位。音樂文化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當地的經濟和生活情況,也包括了人們對于生活和勞作的情感和內心抒發。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之間密切相連、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共同發展。社會音樂如果沒有音樂教育,那么社會音樂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就會漸漸消失,音樂教育如果缺乏了社會教育作為內容,那么音樂教育也不可能得到長遠的發展。音樂教育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可以決定自身領域和其他領域發展中的平等,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還會和其他的領域進行溝通,在溝通的過程當中實現內容的交互,推動著各自領域蓬勃發展。音樂教育可以推動音樂文化提高自身價值,延伸出音樂文化獨特的功能,音樂教育是文化傳播的一種形式,可以使音樂文化變得更加廣泛和普及。
社會音樂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音樂文化在經過長期的時間積累,在內容以及旋律的表達上,會含有當地獨特的民風民俗。一首民歌可以充分的展現出民族鮮明的特色,也會含有當地音樂文化的成果,比如說陜西甘肅地區的民歌,無論是歌詞的展現還是韻律的表達,都充分展現出了陜西甘肅當地的歷史風貌和風土人情。音樂包含作者的情感,歌詞容納了地方的風格和作者的作詞習慣,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會在其中得到很好的展現。正是因為音樂教育的發展,才推動了社會不斷的穩定持續向前發展,音樂文化為社會發展出了巨大的貢獻。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密不可分。在整個音樂系統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從音樂本質上來分析,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是互通的,具備相同的音樂文化屬性。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在表達的形式上有所不同,雖然兩者都具備了音樂的基本屬性,但是音樂大系統會束縛音樂文化。由此看來,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兩者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也就是說,一者發生變化另一者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在穩定發展的社會音樂環境之下,因為環境可以得到穩定持續的發展,在整個音樂發展的過程當中,音樂教育在其中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之間存在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兩者之間之間互相推動彼此的發展,音樂教育要想持久的開展下去,就必須將社會音樂文化融入在其中。通過不斷地對音樂設施進行提升,可以有效地推動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鼓勵群眾對音樂進行積極地學習,在全民學習音樂的良好氛圍之下去,推動音樂教育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就是流行音樂文化,如何對流行文化進行準確的定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音樂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會吸收現代元素,也就是說流行文化會逐漸滲透到音樂文化當中,并成為音樂文化未來發展的精髓。為了使音樂教育可以得到穩定持續的發展,必須要與時俱進,將現代流行因素逐漸滲透到音樂教育當中,逐漸將流行音樂元素轉變為音樂教育的素材。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向前發展,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精神文化變得越來越豐富。現在流行音樂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推崇和熱愛,從音樂本質上來說,流行音樂和其他的音樂形式都具有的音樂元素,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人們最關注的還是教授音樂的形式。我國音樂發展過程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民俗音樂,民俗音樂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形式,所以一定要得到有效地傳承和創新。在傳統的音樂文化當中,存在著現代機械所不能取代的發聲技巧,并且有一些歌曲的歌詞內容是非常具有傳承價值的。民俗歌曲的歌詞內容充分體現出了民族的精神文化,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典型代表。在研究音樂教學和民俗文化的過程當中,如果想要充分挖掘出民俗音樂的內涵,首先就要了解這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現在主流音樂文化的發展趨勢有一個明顯的走向,不同時期的音樂文化具有不同的特點,為了更加了解現代主義的音樂文化內容,必須要深刻理解社會精神文明以及民族風俗習慣。
一名優秀的音樂教育文化傳承者,一定要具備開放的心態,要以一顆包容的心去容納社會現代音樂文化,吸收現代音樂文化當中的精華,推動傳統音樂文化教育的發展。在音樂教育文化宣傳的過程當中,要積極肯定的對外界發揮正向作用,不斷地去推動自身傳統音樂文化的穩定可持續發展。音樂教育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還要認清自身的形式,了解傳統音樂文化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吸收現代音樂文化所存在的精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在加快發展的過程當中民眾的生活需求已經基本得到了保障,目前人們格外關注的就是精神層次的追求。音樂教育的發展形勢以及程度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創新教育的傳播形式和內容,結合現代音樂文化的元素,配合全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要求,共同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需要對音樂教育體系進行創新,在發展中發揮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傳統音樂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巧妙地避開傳統教育形式的缺點,高效地去吸收現代教育形式的優點。音樂教育在傳統形勢下,會過多的注重音樂演唱技巧的訓練,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會加大理論知識的灌輸強度,忽視了音樂文化當中最重要的東西,忽略了傳承精神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在現代音樂教育模式之下,應該加大力度對現代教育模式進行改革,音樂教育需要不斷地去融入社會音樂的話,用創新性思維來推動音樂教育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拓展音樂文化的發展渠道,結合現代新興媒體,共同推動音樂文化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對于活動機制要進行整體調整。開放音樂教育的宣傳模式以及音樂內容,不應該將傳統音樂教育封閉在一個固化的系統中,應該將音樂文化推廣出去,聯合社會、家庭和校園,共同建立一個創新型的音樂教育體系。為傳統音樂教育形式增添新型的音樂內容,拓展新的傳播形式,實現音樂教育對社會精神文化活動的輻射。
在全民族共同向前發展的過程當中,教育的發展形勢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整體上是對教育的模式進行不斷地探索和完善。傳統的音樂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傳統的音樂教材過于枯燥乏味,不能引起現代人的學習興趣。在音樂教育開展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喜好以及學習心理,逐漸地去融入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內容。音樂教育和音樂文化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為了更好地去傳承音樂文化,必須要經過長期的音樂教育熏陶。透過音樂文化可以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雖然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之間存在著關系,但是兩者之間是大不相同的。在音樂文化傳統中,充分體現了一個民族的觀念形態,包括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通過音樂文化可以了解一個民族的價值體系,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音樂文化傳統的基本內容,同時推動著音樂教育整體的發展。在整個音樂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教育觀念逐漸形成,教育的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新,教學的方法也得到了革新。語言、語音和音調中,通過知識的融合可以產生最初階段的音樂,在后期不斷發展和修改過程中,音教水平會提升到一個階段。在整體的音樂活動當中,需要充分的對學生的音樂聽覺進行鍛煉,使學生可以直接的面對民間音樂,全身心投入參與到音樂當中。在初步感知音樂的同時,要上升到對音樂理性的認識。用耳聽只是簡單的初步欣賞,只有上升到內心去感受,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音樂當中的內涵美。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民間音樂,只要加強音樂教育與現代音樂元素的融合,就可以吸引人們對于民間音樂的了解。融入地方濃郁的特色文化,可以使當地的群眾積極的投入到音樂當中,融入群眾的藝術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可以推動音樂穩定可持續的發展。音樂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音樂文化也要進行選擇,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還要對音樂文化進行了系統性整理。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受教育者的心理水平,授予不同的音樂傳統文化內容,實行因材施教的學習方法。
在當代音樂研究領域當中,最重要的研究課題就是社會文化和音樂教育之間的關系,兩者如果進行全面的合作可以推動音樂事業的文件可持續發展。現在音樂文化的發展趨勢,要和當代的音樂教育內容進行結合,不斷提升音樂教育水平。音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習者整體的文化修養,文化精髓最直接的體現方式就是音樂,在音樂活動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音樂教育。
[1]王勇華.論多元文化語境中的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傳承[J].教育與職業,2007(30).
[2]王亞軍,董曉光.關于社會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01(09).
[3]孫丹陽.對發展音樂教育傳承音樂文化的思考[J].才智,2013(28).
[4]劉明.當代中國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教育問題初探[J].歲月(下半月),2010(11).
[5]徐晶晶.文化視域中的中美音樂教師教育課程比較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6]趙娟.中國社會音樂教育鋼琴課程之文化闡釋與建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J60
A
楊殿金(1977—),布依族,本科,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律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