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鵬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山東 東營 257000)
多元化體系下鋼琴教學模式的發展
翟 鵬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山東 東營 257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推進,多元化教學體系被引入我國高校教學活動中。鋼琴教學作為一種具有藝術性、多樣性、靈活性的教育內容,將多元化體系運用其中,能夠促進我國鋼琴教育教學活動的改革與發展,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多元化體系;鋼琴教學模式;改革與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多元化教育體系備受關注,實現教育理念的多元化、教育方法的多元化,使學生能夠全方位、多角度的吸收知識,培養學生自主能動性,增強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為社會發展培育新型人才成為現代教育的根本目的。為此,本文將針對多元化體系下鋼琴教學模式的發展與應用進行分析與探討。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層指出,21世紀人才培養側重于專業化、全才化,將“專”與“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達到辯證統一的效果。鋼琴教育作為一項藝術審美教育,具有獨特的藝術內涵。通多對學生進行專業化的鋼琴教育,使學生具備專業的鋼琴演奏技能。隨著時代的發展,鋼琴藝術對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為使學生能夠達到該標準,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需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地進行培養,在鋼琴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體育、美育與勞育,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意識,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增強學生音樂創造力。新時期鋼琴教育活動,并非將學生作為知識吸收的容器,是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調動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自主能動性,使學生能夠根據個人需求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挖掘與探索,最大程度上開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將全面化發展、專業化發展、個性化發展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培養現代化社會所需的新型人才。因此,多元化模式是現代化鋼琴教學工作的必然需求,是培養“人”的基本需要。
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理念逐步實施,早在1995年教育部的相關教育改革文件就曾明確指出,改革教學方法,使現代化教學內容與課程結構具綜合性與實踐性。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引導下,可將現代化鋼琴教學工作歸為三個教學方向:鋼琴技能教學;鋼琴理論教學;鋼琴藝術實踐。其中,“鋼琴技能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鋼琴演奏、鋼琴即興演奏能力;“鋼琴理論教學”,主要是提升學生鋼琴技術理論知識、鋼琴教學法基礎知識、鋼琴藝術發展史知識、鋼琴論文寫作知識、鋼琴文獻知識等;“鋼琴藝術實踐”,主要是指學生將“鋼琴技能”與“鋼琴理論”合二為一,在個人認知能力的處理下,對其進行靈活運用。為保證新課程鋼琴教學改革內容、教學目標能夠有效實施,需要實施多元化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個人知識體系的相互融合,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我國社會各行各業呈現高速發展的局面,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已經逐步的深入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在“互聯網+”理念的引導下,開展“互聯網+鋼琴教育”是現代化鋼琴教學的主要發展方向。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鋼琴教學活動,將其作為現代化鋼琴教學的主要補助手段,有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擴充知識的容納量,沖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落實因材施教,良好地展現出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增強鋼琴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效率,培養出具有現代化知識水平、專業素養的鋼琴人才。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提高音樂教學的影響力,增強教育部門對音樂教學的重視。
鋼琴涉及音域較為廣泛,具有“樂器之王”之稱。鋼琴演奏活動能夠豐富人們社會生活,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在素質教育的引導下,將鋼琴教學引入音樂教學活動之中,從學生個人需求角度出發,對學會實施鋼琴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提高學生個人修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從我國目前鋼琴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較大,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個體能動性,制約了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均衡發展;鋼琴教學方法多為“一對一”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受師資力量的限制,無法滿足廣大學生的需求,制約了鋼琴教學活動的普及,使鋼琴教學活動無法廣泛開展;從鋼琴教學內容來看,教學內容主要圍繞鋼琴的基本手法展開,側重鋼琴演奏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從鋼琴考試制度來分析,考核機制較為單一,無法對學生鋼琴技能掌握情況進行全面分析與考察,降低了學生鋼琴練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無法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創新性學習能力與綜合性學習能力,降低了鋼琴教學質量。除此之外,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鋼琴教育工作對學生鋼琴技能要求越來越高,鋼琴教學問題日益突出。隨著多元化教學體系的逐步引入,將多元化教學模式運用到現代化鋼琴教學工作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鋼琴水平,加快鋼琴教學工作的開展。
通過對傳統鋼琴教學模式的分析,結合現階段鋼琴教學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著手,注重學生鋼琴技能訓練,使學生能夠掌握多種彈奏技巧,充分展現學生的鋼琴表達能力,對現階段鋼琴教學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逐一突破,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將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多元化教學模式,實現鋼琴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
通過研究與探索,多元化鋼琴教學模式大體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個別授課”。“個別授課”又被成為“小課”,基本形式為“一對一”進行鋼琴技能的授課活動,著重培養學生彈奏技能與演奏技巧。該教學形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靈活性,能夠根據學生具體學習情況進行技能講授,落實“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點,展現學生的自我價值,使學生能夠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因此,該教學形式教學效果十分明顯,是鋼琴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其二,“小組授課”。“小組授課”是一種集體性授課方式,在“個別授課”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將鋼琴技能、知識水準相當的學生進行組合,進行集體指導,避免“一對一”教學形式的枯燥無味,使學生能夠互相學習、互相對比,懂得互幫互助,學習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鋼琴練習活動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相比于“個別授課”的教學內容,“小組授課”教學內容主要是技巧型訓練,能夠在學生掌握鋼琴彈奏技能與演奏技巧的基礎上進行提升,提高學生彈奏內容、技巧處理、瀏覽曲目的能力與效率,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降低教學成本,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鋼琴學習活動中。其三,“理論教學”。“理論教學”屬于“大班授課”形勢,主要教學內容為鋼琴專業素養、理論性知識,學生通過學習該教學內容能夠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增強學生音樂感知能力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認識能力。其四,“即興伴奏”。“即興伴奏”是音樂教師必備的演奏技能,是鋼琴教學的有一發展方向,為鋼琴教學提供發展基礎。開展“即興伴奏”教學應注重學生個人演奏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開展節目排練、第二課堂輔導等工作。
開展多元化鋼琴教學活動是現代化鋼琴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為避免新舊教學模式之間發生摩擦,教師在開展多元化鋼琴教學工作時應注意一下幾點內容:鋼琴教學初期做好學生技能評估工作。為落實因材施教,從以人為本的發展角度出發,全面了解學生鋼琴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鋼琴演奏水平、實踐應用能力,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對學生開展相應的鋼琴教學工作。“個別授課”作為鋼琴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應充分利用該授課模式的優勢,對學生在鋼琴演奏中所存在的技術難度進行逐一突破,根據學生的鋼琴技能水平,結合鋼琴教學目標,為每一學生制定出相應的教學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均衡發展,展現個性價值;“個別授課”與“小組授課”的層次有所不同,應切實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布,避免學生之間的過大差異;教師應正視“個別授課”、“小組授課”、“大班授課”三種授課方式之間的差異與聯系,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每種授課方式的優勢,使學生能夠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
傳統鋼琴教學模式注重鋼琴彈奏技能的培養,鋼琴彈奏技術其是演奏基礎,為順應時代的發展,實施多元化鋼琴教學體系,需要將鋼琴理論知識、彈奏技能與實踐應用聯系在一起,明確三者之間的關系,構建新型鋼琴教學體系,并根據教學發展在原有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進行改革與創新。
鋼琴教育具有較強的特殊性,是培養學生文藝素養的基本方法,教師應將鋼琴理論知識作為單獨的學科,注重鋼琴理論知識在鋼琴教育工作中的影響力,并在各項鋼琴教育活動中滲透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應注重鋼琴演奏難點的教學工作,大部分學生進行和聲變化演奏時總是出現問題,教師應從學生的演奏作品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了解自己所演奏作品的創作內涵,使學生能夠從根本上掌握和聲演奏技巧,明確和弦、調式的變化情況,提升鋼琴演奏的和聲感;將理論知識與彈奏技巧結合在一起,能夠使學生準確掌握音樂彈奏技巧,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深入感受鋼琴藝術的魅力與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引導下,鋼琴教學活動應注重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能力的結合,培養學生藝術實踐能力。鋼琴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僅僅讓學生進行課下練習,無法展現學生的學習效果,需要學生大量參加各類鋼琴演奏活動或比賽,鍛煉學生的登臺演奏能力,豐富學生舞臺知識,提高學生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與隨機應變能力,避免學生在登臺表演或者是比賽過程中出現失誤。因此,開展多元化鋼琴教學模式,需要給予學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與發展平臺,使學生能夠將個人所學,完美的展現出來。
鋼琴演奏形式有很多,例如練習曲、四手連彈、伴奏等,為避免鋼琴教學活動的枯燥無味,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演奏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教學課堂更具靈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質量。
在“小組授課”活動中,教師開展合奏教學,能夠增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升學生團隊意識,提高學生對鋼琴音樂的感受能力,使學生能夠互補學習,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團結、合作,是新時期教學改革發展的基本要求,能夠有效促進鋼琴教學改革,實現多元化教學體系。
傳統鋼琴教學形式較為單一,為“一對一”教學形式,該教學形式充分注重學生的個人差異,有利于因材施教戰略的實施。為實現多元化鋼琴教學,促進現代化鋼琴教學體系的改革,需要在傳統鋼琴教學形式的基礎上進行發展與改革,將多種教學形式運用到鋼琴教學工作中,注重學生合作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通過上文對多元化體系下鋼琴教學模式的分析,從中得知鋼琴教學形式處“個別授課”以外,還有“小組授課”、“理論授課”、“即興演奏授課”等多種教學形式,避免學生應“個別授課”形式一直拘泥于自我的小空間,防止學生因“一對一”授課形式感到枯燥乏味,需要適當增加“小組授課”、“理論授課”的課時,使學生能夠懂得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團結意識,使學生能夠相互取長補短,挖掘學生個人潛能,使學生能夠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即興演奏授課”主要是為培養學生鋼琴技能的教育能力,為鋼琴教育工作培養下一代可用人才,為鋼琴教育工作提供可持續發展基礎。
從傳統鋼琴教學評價體系來看,“考試”是檢測學生鋼琴技能與水平、教師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基本形式。鋼琴考試大體被分為兩個方面:“筆試”,對學生鋼琴、音樂理論性知識進行評價,了解學生理論性知識水平;“面試”,學生利用鋼琴進行曲目的演奏、伴奏活動,了解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該教學評價體系具有較強的目的性與針對性,無法全面了解學生鋼琴的學習情況,呈現機械化教學模式。從現階段學生鋼琴學習與實際應用來看,學生對音樂作品缺乏理解能力,實踐應用能力較低,與新課程改革理念相違背。為加快鋼琴教學體制的改革,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需要教育部門轉變鋼琴教學評價體系,對現階段所實施的教學評價模式進行調整,增強教學評價模式的靈活性與全面性。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將多元化教學體系運用到鋼琴教學活動之中是鋼琴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為落實多元化教學體系在鋼琴教學模式中的應用,需要教育部門擴大鋼琴教育平臺,在傳統“一對一”教學形式的基礎上,增加“小組授課”、“大班授課”等新式,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防止學生因枯燥無味的教學氛圍降低學習興趣;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全方位、多角度的開展鋼琴授課活動,充分展現“個別授課”、“小組授課”、“大班授課”的優勢,注重學生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審美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李佳琪.中美普通高校音樂學專業鋼琴副修課教學之比較研究[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6.
[2]吳琨.多元與創新—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國家級精品課程《基礎鋼琴》特色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3]徐荃.高等學校音樂專業鋼琴集體課與小課循環教學模式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6.
[4]梁曉寧.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高師鋼琴教學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
[5]劉娟.對高校鋼琴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剖析及解決途徑[J].戲劇之家,2014.
[6]曾小鶯.新形勢下高職高專鋼琴教學問題、改革與培養目標探析[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
[7]湯莎.鋼琴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文史月刊,2012.
J624
A
翟鵬(1976—),女,山東省東阿縣,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