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霞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論美育與藝術教育的關系
——關于大學美育的幾點分析
徐艷霞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在教育實踐中,美育與藝術教育聯系密切,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單純依靠藝術教育課程教學實施美育,將無法達到理想的教育目標。基于這種認識,本文在敘述美育與藝術教育概念的基礎上,對二者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關于大學美育實施的建議。
大學美育;藝術教育;關系
在大學階段,美育和藝術教育都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學校能否完成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藝術教育課程目前承擔美育實施的重要任務,以培養大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為目標。實際上,大學美育與藝術教育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不能僅依靠藝術教育進行美育的替代。還應加強美育與藝術教育關系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實施大學美育。
所謂美育,就是美感教育的簡稱。開展美育,目的是引導人們認識、體驗、感受和欣賞美,從而學會創造美。對于受教者來講,通過美育則能使其形成美的品格和素養。從組成上來看,美育包含自然美、藝術美、生活美、科技美等多個方面。所以只要以美學為原則,就能使美育在各個領域得到滲透。因此在教育中,美育對各種教育都有所包容,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在當前國家倡導和諧社會建設的背景下,美育被定位成素養教育、以人為本的情感教育,需要作為基礎性的教育形式用于加強人的人文情懷和道德素養培養。
目前,人們將藝術教育解釋為以藝術為載體的一種教育方式,其核心則為審美教育,用于進行人欣賞、評價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從藝術教育的概念可以看出,開展該種教育需要以審美為媒介進行審美活動開展,采用的教育內容應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能夠滿足人的審美需求。在實施該種教育時,則要引導人參與到審美活動中,以便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大學教育中,藝術教育并非是專業藝術教育,不以培養藝術家為目標。所以,藝術教育需要為全面培養大學生素質而服務,將教育目標定位為培養學生審美和藝術素養。
在大學階段,美育與藝術教育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既存在一定的涵蓋關系,同時又存在一定的差別。對二者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開展實踐教育,進而更好地完成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的培養。
從概念上來看,美育的范圍十分寬泛,藝術教育只是其中的一種形態。在大學階段,諸多藝術課程都承擔著大學美育實施責任,如《美學原理》、《音樂欣賞》等。實際上,除了《大學美育》為專門的美育課程,美育都要借助其他課程實施。而藝術的天然的審美對象,藝術教育也需要以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為主要目標,所以其主要需要發揮美育的功能。不同于其他教育手段,藝術教育在學生身心教育方面均能發揮一定的作用。由于擁有豐富的情感,藝術活動的開展也能使學生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所以在美育實施方面,藝術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從廣義角度來看,美育將依照美的規律引導人們完成靈魂塑造。而美的實踐活動不僅發生于藝術領域,也存在于社會生活和自然界中[1]。藝術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同樣要遵循美育的教育邏輯,即從認知到創造的過程,需要引導人們主動接觸美,然后逐步形成鑒賞美的能力和相應的價值體系,最終實現藝術美的創造。按照國家對高校藝術教育的要求,還要將藝術教育當成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在大學藝術教育課程開設上,《美術鑒賞》、《音樂鑒賞》等多門藝術課程的教學要求首先都強調引導學生學會鑒賞美。所以,盡管大學課程中缺少美育課程,也不能認為藝術教育能夠代替美育,不能只在教育中強調藝術教育而忽視美育。因為,美育除了包含藝術教育,還包含社會審美和自然審美等方面的內容,還要開展系統美學知識教育,以便使美育得到全面的實施。
盡管美育在概念上對藝術教育進行了涵蓋,但二者在實質上仍然有一定的差別,這種差別能夠在教育實施方面得到較好地體現。
首先,美育不僅能夠在教學和學習活動中得到實施,也能在生活、工作中得到實施,所以美育為一種隱性教育。不同于美育,藝術教育還要更多的通過教育者實施,因此盡管內容上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卻依然屬于顯性教育。從教育目的上來看,美育和藝術教育雖然都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學會鑒賞和創造美,但是美育的最終目標是對學生人生價值觀進行培養,藝術教育則是以培養學生藝術文化素質為目標。
其次,從教學范疇上來看,美育強調進行人的審美感受和個性情感等方面的培養,藝術教育則不僅需要強調這些內容,還要完成藝術知識的教學。而知識教學屬于“智育”的范疇,并不在美育范圍內。從這一角度來看,藝術教育中也包含美育無法涵蓋的內容,所以二者之間仍然存在明顯的差異。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學藝術教育過于注重知識教學,在欣賞藝術作品時過于強調理性分析,總是直奔作品主題內容講解。但是,藝術教育具有美育的性質,還應圍繞審美進行知識講解,不能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忽視藝術教育的美育性質,反而強調其“智育”性質,則違反了藝術教育課程的開設初衷,并且也無法發揮藝術教育的美育實施作用。
最后,藝術教育實施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審美理論教學,同時也要強調審美實踐教學。通過審美實踐,才能真正加深學生美的感受,從而在得到審美教育的同時,獲得藝術素養的提升。然而就目前來看,大學藝術教育缺少實踐技能訓練,開設的課程大多為《影視欣賞》、《文學欣賞》等理論課程,幾乎不涉及實踐操作。從美育實施的角度來看,學習審美理論盡管有助于學生學會欣賞美和鑒賞美,卻無法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情感體驗,所以無法真正實現美育功能[2]。因為,只有開展審美活動,才能建立主體與客體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的身心得到發展。從藝術教育的角度來看,開展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得到技能的鍛煉,進而使學生藝術素養得到真正提升。此外,正是由于美育中還涵蓋社會美育和自然美育等藝術教育中不具有的內容,才需要開展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接觸其他形式的美。從這一角度來看,藝術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兩方面的目標,一方面是落實美育特殊任務目標,另一方面則是達到藝術素養培養的目標。從這一角度來看,美育和藝術教育盡管有一定的差異,卻需要采取相同的途徑實現教育目標。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大學美育與藝術教育存在一定的差異。未能理清二者的關系,導致目前大學美育未能得到較好的實施。為此,還應加強大學美育實施途徑的思考,以便使目前美育的實施情況得到改善。
藝術美僅為美育的一部分內容,所以藝術教育無法真正代替美育。想要真正實施美育,還應完成專門的美育課程設置,從而引導學生更好的完成美學知識學習。為達成這一目標,還應重新認識美育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避免將美育與藝術教育混淆,開設專門的美育理論和實踐課程,以確保美學能夠作為一門課程被學生學習。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真正掌握美學基本知識,并學會認識美、發現美和欣賞美,進而為美的創造奠定良好基礎[3]。只有將美學當成是一門課程,才能使學校忽視美育的情況得到改善,進行美學公共必修課的建設與開發,并通過加強美育評價引導師生關注美學知識學習,同時不斷進行美育工具的完善,進而達成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在學習美學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審美實踐的開展。因為通過審美實踐,才能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利用理論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導,進而獲得更好的美育效果。而開展審美實踐,也能使美育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豐富,引導學生學習自然美、社會美等各種美。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普遍人情冷漠、精神空虛等不良現象。在社會審美實踐中接觸這些情況,并以美學知識為指導解決人的精神困境,則能幫助學生完成完美人格的塑造,進而實現美育的最終目標。為此,大學階段還應進行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的審美實踐活動的開展,并在全校范圍內完成審美氛圍的營造,以達到引導學生參與審美實踐活動的目的。采取該種措施,則能將美育從課堂延展到課外,因此能夠為美育的實施提供更多保障。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美育與藝術教育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從概念上來看,美育對藝術教育進行了涵蓋。但在實踐教育中,美育與藝術教育在教育目標、內容和實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忽視這些差異,才導致大學美育未能得到真正的落實。因此,在美育研究方面,還應加強對美育與藝術教育關系的研究,以便尋求途徑更好地實施美育,繼而完成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1]李如密,屠錦紅.當代大學美育:價值辯護、困境透視與振興之路[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95-98.
[2]高筱媛.論大學美育公共課教學的要素協同規律[J].江蘇高教,2016(02):113-115.
[3]吳靜.從“美育”到學校藝術教育——淺談王國維、蔡元培的早期美育思想與近代美育實踐[J].美與時代(下),2014(08):117-119.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