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婷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0)
淺析宋詞風格成因中的若干音樂元素
王雅婷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0)
宋詞作為我國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文學與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宋詞的起源、部分經典宋詞的賞析以及宋詞風格成因中的若干音樂元素來對宋詞這一中國文學兩大巔峰之一的文學藝術進行賞析,初步探討音樂元素對宋詞風格成因的作用和影響。
宋詞;風格;音樂元素
隨著隋唐燕樂的發展,宋詞從中誕生出來,它是一種將音樂與詩歌巧妙結合在一起的優雅的文學形態,既具有詩歌的韻律也具備音樂的優美。
(一)宋詞代表性作者及其作品
提到宋詞,人們就會想起那些在歷史文化星空中熠熠生輝的璀璨明星,他們是詞風大氣的蘇軾;是詞風雅致的晏殊;是風格婉約動人的柳永;是清新情深的李清照;是壯闊悲涼的辛棄疾;是心懷愛國情懷的陸游;是周邦彥;是黃庭堅;是王安石;是歐陽修……在這條歷史文化長河中,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人物和事跡,宋詞作為一種文學載體,已經不僅僅具備基本的文藝欣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的真實面貌,勾畫了詞人內心深處了情感,讓我們不得不沉醉其中。
(二)經典宋詞的賞析
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在這首詞當中,作者蘇軾開篇壯闊,為我們繪就了歷史長河大浪淘沙,英雄人物層出不窮的壯闊景象。隨著詞人的引領,我們聯想到了三國時期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暢想“檣櫓灰飛煙滅”的談笑風流、恣意瀟灑。然而,人生如夢,不管是怎樣波瀾壯闊的雄壯景觀終會湮沒于世回歸平靜。簡短的詞句讓我們領悟到的不僅僅是詩詞優美的韻律感,也是人生的一場感悟;另一方面,我們在誦讀這首詞時,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韻律,朗朗上口,如流水般順暢,且極具詞韻美感。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宋詞在人們的口語誦讀中具備著獨特的韻律感,這也是宋詞的一大特點。
(一)宋詞的詞韻
從音樂的聲律角度來分析,宋詞并不像唐詩一般對仗工整,相反,它的字調以及每一句的長短都是處于動態的變化過程中的。然而,不同于大而化之的認知,宋詞即時詞句長短不一、韻律起伏多變,然而它在詞韻的運用上卻具有著明顯的統一性。對于一首詞而言,不管其平仄存在著怎樣的變化,最終都必須回歸統一。宋代的詞人在進行填詞時,非常注重韻位的相關分布,這是由于調與韻有著相互映照的明顯關系,宋詞的這一特性也被后來的戲曲、雜劇所仿效。
(二)在音樂藝術的傳播下,宋詞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不同于現在只有詞沒有樂的遺憾情況,宋詞在宋代的創作往往是一種詞樂并行的美妙藝術。以柳永為例,他所創作的《雨霖鈴》,一經問世,就被大小歌坊爭相傳唱,一時流傳四方。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就足以令世人纏綿忘懷,更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凄美動人。動人婉約的詞句輔以優美動聽的音樂,這使得宋詞時至今日也為世人眷戀。
(三)詞樂合一的最佳境界
在宋詞的整個流傳過程當中,音樂與之一直具有著緊密的聯系,也因此,音樂已經融入到宋詞的各個方面中來。無論是宋詞的韻律,還是填寫宋詞時所要注意的平仄四聲,都與音樂息息相關,是故,我們可以認定,音樂對宋詞的風格具有顯著的影響。與此同時,宋詞也借助音樂的“東風”,吹入到千家萬戶,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去。例如,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就為我們呈現出了詞樂合一的美妙情景。
(四)宋詞是作者生活與情感的體現,是藝術與情懷的美妙交融
隨著對宋詞研究的深入,通過歷史文獻的記載,我們發現,宋詞蓬勃發展的年代,也是無力抵御外敵的特殊歷史時代。當時,北有遼、金二國,西有西夏國,雖然經濟水平發達,然而對于生活在那個年代的有識之士而言,往往抱憾終身。他們一生渴望收復故土,卻終究遺憾落空。例如,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和“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無不反應了詞人心中壯志難酬的苦悶悵惘。這一點,對女詞人也同樣適用。例如,李清照既有“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俏麗怡然,也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悲戚。
宋詞作為我國文學盛典的兩大巔峰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本文通過對宋詞代表性作者及其作品的簡要了解和經典宋詞的賞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宋詞風格成因中的若干音樂元素。并從宋詞的韻律、宋詞在音樂輔助下所具有的觀賞性、詞樂合一的美妙境界以及對宋詞作者情感的簡單探討來作出初步分析,從而進一步加強對宋詞的了解,和其與音樂的密切關聯,并對其進行賞析。■
[1] 周品生,曹曉宏.略論宋詞風格成因中的幾個音樂元素[J].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2,2:101-106.
[2] 師文凱,呂君.全宋詞中“紅牙板”意象之場所研究——兼論宋詞婉約風格與“紅牙板”意象呈現場所的關系[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14,35,4:58-64.
[3] 梁歡華.略論宋詞鶴意象的類型及內涵[J].賀州學院學報,2014,30, 4:85-90.
[4] 劉佳婷.詩情詞韻,流行依舊--從流行歌曲中看唐詩宋詞[J].青年文學家,2013,19:42-43.
[5] 夏郁,徐福梅.淺談當代流行歌曲歌詞與唐詩宋詞文化的融合[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