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王中山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秦亞潔
(湖北師范大學,湖北 黃石 435002)
淺析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首演與當代演奏家的比較
——以王中山為例
秦亞潔
(湖北師范大學,湖北 黃石 435002)
當今箏壇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優秀的古箏演奏家不斷涌現,且由于演奏家們個人的風格、技巧等等的不同,對同一首音樂作品演奏出了不同的版本,《臨安遺恨》便是其中一首。為了使廣大箏習者更易理解和演奏該作品,本文從樂曲及作曲家創作背景、音樂曲式及藝術特色和不同時期的兩名演奏家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在自己演奏此作品時做到汲名家之長,成一家之言。
山《臨安遺恨》;林吉良;何占豪;陳愛娟;王中山;比較分析
此曲為中阮演奏家林吉良于1990年首創,初始為阮獨奏曲,后經何占豪幾度改編成為現當代優秀的古箏協奏作品。樂曲取材于元代薩都刺的傳統樂曲《滿江紅·金陵懷古》的旋律素材創作的阮獨奏曲,后經何占豪編配為中阮、琵琶和古箏協奏曲。該曲表現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飛被奸臣陷害囚禁在臨安獄中,在趕赴刑場的前夕,對社稷面臨危難的焦慮,對家人處境的掛念,對奸臣當道的憤恨,以及對自己精忠報國卻無門可投的無奈而引發的一系列感慨。
本曲是對愛國英雄岳飛臨刑時情感表現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林吉良與何占豪兩位作曲家共同創作的結晶。該曲的成功少不了在民族音樂素材上的成功篩選,以國內外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人物形象和具有歷史厚重感的曲調進行表現,使得音樂的欣賞無文化層次的差別,掃清了賞音障礙。
《臨安遺恨》是一首歷史題材的現代箏曲,它借鑒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與發展。作為一首大型協奏曲,全曲運用變奏式寫成,采取單一主體的不同變奏,從幾個側面刻畫了英雄岳飛的各種情感。該曲共分為七段,即引子、主體、四個變奏以及尾聲。調性上在D宮與G宮中轉換,并加入了移調;結構上采取總分總的形式進行展開;邏輯上采取“倒敘”的手法,以岳飛在獄中對生平的回憶為線索貫穿始終。
第一段(1-42)為全曲引子部分,前奏運用鋼琴或交響樂團的協奏來展示悲壯之情,古箏則以強有力的右手和弦與左手大幅度刮奏同時奏出,將悲憤之情繼續渲染延伸,以確定本曲內容表現的基調;第二段(43-96)以慢板呈現出全曲主旋律;第三段(97-207)運用快板,奏出猶如岳飛率領三軍騎著戰馬在古代疆場奔馳的節奏型,情緒激昂,場面壯烈;第四段(208-316)采用柔版是曲調冷寂悲慘,富有層次感;第五段(317-348)以中板的速度表現出輕快飽滿的旋律,猶如在述說著主人公對昔日與家人歡聚情景的回憶;第六段(349-359)乃全曲的華彩部分,聲音急促,表現手法更為自由,留給聽眾無盡的想象空間,同時也將主人公對自己死前未能繼續為國效力及被奸臣所害的憤恨之情升華到了峰頂,為全曲高潮;第七段(360-383)也是全曲的最后一段,是主題的再現,調性進行了轉調,且以更加哀婉平緩的曲調烘托出對英雄的追憶。
(一)首演陳愛娟演奏分析
演奏家陳愛娟于1993年11月以上海管弦樂團協奏的形式,首演了作曲家林吉良與何占豪創作的大型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并由何占豪親任指揮。她以純熟的技巧,動聽的音色和動人而極富激情地演奏,將此曲享譽海內外。
時長14′26"的全曲,在交響樂隊的渲染下將全曲故事主人公的哀、恨、惋、嘆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臨安遺恨》的前奏在管弦樂團與鋼琴的協奏下劍拔弩張似的迎面席來,聲勢浩大,氣勢逼人,瞬間將聽眾拉入該曲的背景故事中。弦樂余音未了古箏便以一大撮和弦和強刮帶出故事主人公的激憤、豪邁和一絲沉重之情,為全曲奠定了感情基調。接下來的近13分鐘里,古箏在管弦樂隊的協奏下層層展示著英雄的內心世界,并將其內心情感推向升華,也將全曲沖上了最高峰。尾部1′30"的主題再現,演奏家把上滑音彈奏的利落有力恰似主人公掉落地上的淚珠又剛強般地反彈了,搖指帶出的哀嘆也被那股誓死不屈的愛國之情所渲染。
(二)王中山演奏分析
演奏家王中山協同香港中樂團演奏的《臨安遺恨》將英雄岳飛的故事再次帶入大家的視線。時長15′12"的全曲,在其嫻熟的技法、飄逸灑脫又不失柔美的音色下,細膩、傳神,又恰到好處的演繹出了“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且陽剛之氣覆蓋全曲始末。大型交響樂團的完美配合,給予了單個鋼琴伴奏所無法比擬的恢弘氣勢,同時加上王老師深厚的技巧功底,諸如掃弦和雙手和弦時是把全身力量集中于指尖迸發,而非僅僅依靠手腕或手臂的力量。
王中山是一位炫技大師,也是一位激情滿志的古箏演奏家。此曲在其鏗鏘有力、干凈利落的演奏下,略微將某些音的處理加以改編,如在全曲第二部分箏演奏部分加入了樂隊間奏,將左手的琶音和部分分解和弦改為刮奏,加入了右手的裝飾音等,使全曲的視聽效果更為震撼、牽動人心。
(三)二者分析比較
由林吉良和何占豪共同創作的大型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雖然同用交響樂隊伴奏,但由于演奏者和伴奏樂團不同,首演陳愛娟與當代演奏家王中山在該曲演奏上產生了不同的音樂氣質和音響共鳴,但同時也不乏共通點。
首先,在全曲的總時長上,陳愛娟相比王中山略短。這跟其對音樂的理解、演奏風格、技巧以及伴奏樂團密不可分。與陳愛娟合作的樂團是上海管弦樂團,其中的主要伴奏樂器為鋼琴;而與王中山合作是香港中樂團,該交響樂團的規模較管弦樂團比更大,所涉不同類別伴奏的樂器更多。配器越多,總譜也就更為復雜,全曲時長亦略長。
其次,在引子前奏上,首演陳愛娟在該曲中歷時28",由管弦樂團與作為主要伴奏的鋼琴共同協作,以呼之欲出,排山倒海之勢將故事帶入聽眾眼簾;王中山的前奏時長42",香港中樂團將陳愛娟前奏中鋼琴柱式和弦部分改由打擊樂進行演奏,加入定音鼓、大鼓、銅鑼、銅嚓,以增強樂曲氣勢,從一開始就以震撼的音響效果拉開本曲故事的篇章。同時,陳愛娟在樂團的尾聲余音未了之時便以有力的和弦大撮加刮奏掃入,恰似英雄岳飛急切想為國效力的心情;而王中山則是在伴奏的弱音結束后才進入,是對岳飛性格中那種淡定的體現。隨后在引子中的第9小節,陳愛娟直接是按譜面所示彈奏搖指3,而王中山在該音的演奏上,搖指由5滑至3,使旋律較陳來說更有起伏感。在11小節弱進的長搖演奏上,兩位演奏家也略有不同。同為弱進,王中山的弱則更有由無聲到有聲之勢,力度、音量、氣勢上的強弱對比更明顯。而后的一連串勾托勾托抹托指序的彈奏中,王中山較陳愛娟更強調音頭,彈奏手法都是傳統箏曲的演奏技法,但力度上的松弛有度,使得樂曲聲音的表現力更為豐富。在樂曲引子的尾音6長搖的處理上,陳愛娟依譜彈奏,王中山則在收時加入了左手的刮奏。
在慢板的處理上,或許由于二者地域、性別不同,故而在演奏曲風上也各有千秋。陳愛娟在本段中奏出了自己家鄉福建箏所屬的南派箏里細膩柔美,韻味深長,技法上滑音柔和,以遵循原譜為原則,未隨意增加花指等裝飾技法,指序上多用順指,體現出一種古樸、典雅的特點,展現出女性彈箏的陰柔之美,并透露出一種悲戚之情;作為河南人的王中山,在對本段的演奏中奏出了北派箏的特點,猶如河南版的岳飛愛恨分明。音色鏗鏘有力,棱角分明,音頭明顯,音符的顆粒感較強,聲音表現極具爆發力,技巧上的加花運用較多,上下滑音的左手按壓力度較大,陽剛氣息明顯。
快板中,不論是快速食指點彈,還是左右手交替快彈,陳、王二人都在演奏上將快彈發揮到了極致,激情滿志,音色干凈利落,亦是二人深厚技術功底的體現。
華彩部分,陳愛娟的開頭奏出了琵琶十面埋伏旋律伊始的音效,強勁中帶著彈性;王中山的開頭則以氣勢逼人又干凈利落的掃弦逐漸將主人公的悲憤之情提至峰頂。同樣,在華彩部分的演繹,因是散板,陳、王二人的表現別具特點。陳愛娟仍依譜面進行演奏,王中山則在其中加入了快速輪彈等技術性指法來表現聲音的急促感。
全曲尾部的演奏上,王中山自帶河南箏的風格,指尖鏗鏘有力,加花裝飾的指法出入的游刃有余,這也是其扎實技術的體現。在尾聲的處理上,把原譜的抹托彈奏改為了有層次的長搖,一步步將全曲推向高潮,最后7個剛勁有力的和弦速度依次遞減,預示無盡的遺憾。陳愛娟在這部分的處理上依然遵循規矩的譜面節奏與音型,技法上也是福建派的彈撥特點,哀婉平緩的曲調寄托著后世對英雄的無限追思和緬懷。
總析全曲及二位大師對該樂曲的演奏,可見傳統箏法乃基石,現代離不開傳統,要重視傳統與箏韻的掌握,從而做到將演奏技法在傳統與現代作品中都能靈活自如的運用,融會貫通。同時,同一作品由于演奏者的性別,對樂曲的理解,所屬派別以及所配伴奏的不同,也會呈現出了不一樣的音樂視聽效果。每個人都是一個極具個性的鮮活個體,也各具特色,箏習者們在研習掌握名家精華的同時,不必按部就班的去刻意模仿,而是要學會融會貫通,奏出自己的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