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陽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張曉陽
高中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歷來為人關注,因為得作文者得語文高考之天下。但在實際教學操作中,不少教師感到作文教學難度比較大,往往投入了許多時間和精力,而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造成作文教學高能耗、低收效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學生對創作過程沒有進行精雕細琢,沒有進行反復的錘煉。本文主要針對這一方面談談筆者的思考。
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尤其是考場限時作文,對學生寫作功底的要求更高。我們應該認識到,好的文章固然有靈感突發、一氣呵成的,但這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好文章都是通過反復推敲、揣摩、修改之后形成的。持續不斷的修改能夠讓文章更加出彩,無論是立意結構、選材用材、還是語言表達均如此。一個人的寫作能力是要靠平時鍛煉出來的,雖說考場上反復修改不太現實,但平時的作文我們就要在反復修改中提升作文水平,這樣到了關鍵時刻就可以一鳴驚人。令人遺憾的是,不少學生缺乏這種自覺修改意識,往往是文章一寫完就認為大功告成,只等老師判分;按理說教師評講后,我們也應該及時針對自己寫作中的不足,再次對文章進行修改,也就是所謂的二次作文,但很少有人這么去做,認為再寫沒必要,不如換個題目寫寫,缺少實踐操作,結果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完全沒有領悟到一題多寫、一文多改的好處。殊不知,寫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修正提升的過程,因此要教育并指導學生在作文寫作中養成修改意識,要讓學生學會耐心打磨完善并不精致的初稿,學會提檔升格自己的文章。
高中生在作文創作過程中如何進行修改?修改的方式多種多樣,既可以是自我反復回讀后的調整完善,也可以是老師同學評改后的糾正再寫,既可以是局部的文句潤色,也可以是全篇的推翻重構,無論是哪一個層面、哪一個角度進行改,都要堅持三點基本原則。
1.多方征詢原則 對于高中生而言,一個人的思維深度、閱讀積累、寫作經驗畢竟都是有一定制約的。同樣的文章,不同的閱讀者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修改建議。因此在改之前,我們提倡寫作者不要怕出丑,應敢于將自己的文章拿出來,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看法,在眾人的七嘴八舌中發現共性的問題,找準修改的方向。
2.分清主次原則 一篇好的作文,從初稿到定型是一個逐步提升的過程,不可能一下子很完美。有時候,文章在多個方面需要下刀子動手術,而我們又無法一步到位時,就應該分清主次,先從最要緊的點改起。比如,文章的立意和個別語段均有問題,此時顯然立意修正最為關鍵,那是致命傷,必須第一時間救治。
3.自主實施原則 作文的改主要靠自己、主體在自己,別人的幫助指點只能起到輔助促進作用。所以,對要修改的文章,一定要有自我的思考與辨別,科學取舍各種修改建議,充分考慮修改的價值和操作的可行性。
一篇好的作文是靠不停的修改、打磨創作出來的,高中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一定要摸準改的路徑,把握改的要點,提高改的成效。
1.對照要求自我修改 當一篇文章創作出初稿之后,我們要學會換種身份出現,即由寫作者變為閱讀者,要以評判者的視角審視文章的優劣。要從文章命題初衷出發,認真思考寫作內容、立意取向、謀篇布局、素材運用、遣詞造句等諸多方面是否符合相關要求。如果發現問題,就要及時記錄下來,然后進一步思考如何調整處理。若是字句表達方面的簡單問題,完全可以在原句上或改動或補充,若是段落層次不分明的邏輯問題,就要重新切分排布,若是較為嚴重的文體不當或立意問題,就要重起爐灶了。總之,文章要首先自己去審視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
2.同伴互助討論評改 在完成自我修改之后,接下來就要尋求他人的幫助,而周邊同學是最好的資源。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事實證明在日常寫作訓練中,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來修改作文是非常可行和有效果的。因為一方面需要修改的文章,也是同學們一起同寫的,他們比較熟悉,有各自的思考基礎,便于討論互動;另一方面,高中學生畢竟寫作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對文章的評判標準有一定的了解,具備基本的鑒賞能力。有時候,讓學生相互評判,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可避免教師的思維定勢,給當事人不一樣的建議。當然,筆者認為在同伴合作評改時,教師首先也要做好相應指導,如明確品評角度等,確保基本方向不出錯;要提醒學生認真討論,各抒己見,達成共識后再提出具體修改建議,甚至要求提供修改示范,這樣在民主討論氛圍中進一步提高文章評改的針對性、有效性,讓學生在討論之后能夠有的放矢進行修改完善。
3.教師個性化指導修改 教師對學生的評改指導是最直接有效的,我這里所說的指導是指師生間面對面、就具體文章展開的個別化指導。日常教學中,我們教師的指導更多停留在集體層面上,主要針對面上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例如針對全體學生闡述某類作文的通常寫法,對學生進行方法論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掌握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技巧;或者是就某次訓練對學生習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講評。這樣的指導不是說不需要,只是每次都采用這種方式,針對性就不強,效果不佳。我們說,文無定法,學生的習作沒有一篇是相同的,盡管有共性問題,但具體到每篇文章中,問題又是千差萬別的。這時候,需要教師就文論文,面批作文或者就具體文章詳細點評指出成功或不足,對學生來說這才具有實際指導作用,否則永遠是隔靴搔癢。
作文難寫,作文難教,雖說寫作是個十分不易的過程,但只要認識到好作文是可以反復修改出來的,我們就不該畏難退縮。古人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佳話,我們的學生也應有反復修改完善的意識和習慣,善于不斷打磨自己的文章,讓文章更出彩,成就高分優作!
★作者單位:江蘇海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