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鵬 常方舟 王 韌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2017年文化系列藍皮書”新聞發布會綜述
程 鵬 常方舟 王 韌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上海文學文化系列藍皮書”是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建設的品牌產品,權威發布上海文學文化發展領域的熱點和重要問題,預測、展望上海文學文化發展的新趨勢、新特征,已經連續出版逾十載,被列為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的重要成果之一和上海“兩會”的指定選送書目。為加強文化發展系列藍皮書的宣傳力度,擴大系列藍皮書的海內外影響力,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于2017年5月13日舉辦了“2017年上海文化發展系列藍皮書”新聞發布會。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光東研究員主持了發布會。
上海文化發展系列藍皮書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榮躍明研究員在發言中表示,上海從2007年就提出了把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作為主要目標。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上海文化發展已經形成了自身特色:一是充分揭示上海城市文化繁榮發展、亮點并呈的多樣化態勢。二是客觀反映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目標推進及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功能構建的年度進程。三是實事求是地反映上海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文化消費發展變化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現實情況表明,在公共文化服務由政府提供、基本以免費分享為主的背景下,人們對文化空間的需求和文化內容的要求,正越發凸顯。他希望上海文化系列藍皮書作為科研機構的年度性研究成果,能夠對推進今后上海文化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王為松代表藍皮書出版方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書店出版社,對“上海文學文化系列藍皮書”的出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提到在剛剛召開的上海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韓正書記總結了過去5年來取得的文化發展成就,對未來5年文化發展的戰略也作了比較清晰的布置,希望文化發展能夠提供思想引領,能夠提供精神力量,能夠提供人文滋養,希望文化在未來能夠跟科技、教育、金融、貿易融合發展。因此他建議上海文化藍皮書今后的選題,應參照市委對文化發展的總體要求確定每年的研究選題。
發布會上,各位執行主編先后介紹了各本藍皮書的主要情況。《上海文化發展報告(2017)》執行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鄭崇選副研究員介紹了該卷藍皮書的主要信息。他指出本卷藍皮書以“文化創新的上海實踐”為主題,系統梳理了當前上海文化建設面臨的新背景,預測展望了上海文化發展的新趨勢,進而指出未來上海加快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進一步提升上海文化軟實力的主要路徑和具體舉措。該藍皮書還指出,未來面對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深刻變化,上海文化發展必須聚焦核心,把提升文化軟實力作為增強上海綜合競爭力的核心因素,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全面解放文化生產力,加快文化建設步伐,持續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
《上海文學發展報告(2017)》執行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陳占彪研究員介紹了該報告的主體部分,它由三部分構成:一是作家的書寫上海。邀請金宇澄、吳亮、夏商、徐錦江、域外訪滬作家等人談他們的上海寫作和上海印象。二是批評家的上海文學。邀請張鴻聲、楊揚、曾軍、程德培、李耳、格非等人從理論上總結“上海經驗”、批評作品。三是書寫上海的歷史資源。值魯迅誕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紀念之時,邀請了魯迅長孫周令飛及張夢陽、王錫榮等學者討論魯迅及其創作與上海的關系。在茅盾誕辰120周年暨抵滬100周年紀念之際,藍皮書課題組邀請了茅盾的內侄女孔海珠及陳思和、陳建華、鄭大圣等學者,研究分析了茅盾創作與上海的關系。另外,該報告還對上海民間詩社、翻譯文學、文藝理論、精品佳作等作了一定的掃描和分析。
《上海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17)》執行主編花建研究員介紹了該卷藍皮書的內容特點。他指出,這本研究報告圍繞上海在邁向全球文明城市的過程應如何建立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目標、重點和措施,全面研究了上海文化產業體系建設面臨的任務。其中,總報告匯總了上海文化產業在“十三五”期間的重大任務,并歸納了上海文化產業體系的基本特點:一是符合知識經濟發展規律,二是與旅游、經濟、貿易相互融合聯動,三是與國際廣泛聯接,四是體現全球文化中心的文化生產力規模和能級,并具有強大文化輻射力。該報告還探討了文化產業若干新業態,提出了上海在順應分享經濟趨勢過程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具體對策思路。
《上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報告(2017)》執行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徐清泉研究員指出,這本報告梳理了上海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和問題,全方位地展現了基層公共文化治理的成績和經驗,為實現下一階段文化發展總目標提供了積極的借鑒意義。他還代表課題組匯報了該報告在數據分析、規范管理、創新機制和信息化治理等四方面呈現出的以下幾方面突破和亮點:一是直觀數據揭示上海基層文化發展狀況。二是在文化規范管理方面,本報告以城區廣場舞規范管理為例,分析了一些城區基層文化多元治理的有效經驗。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機制得到了長效化實施。四是公共文化服務正在迎來多主體、多力量、多協調的“精細化”治理新時代,精細化治理的目的是要實現“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群眾受益”的具體指向性目標。本報告課題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如既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八小時外”群眾問題活動的服務覆蓋尚存在明顯的空缺和不足。
《上海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17)》執行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劉軼研究員介紹了報告的編纂緣起和報告看點。他指出,從宏觀發展形勢來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電影產業促進法》和美國電影協會發布的全球電影市場報告等動向顯示,中國內地已經領跑海外市場,成為目前全球最具潛力的電影市場,同時也是熒幕總數最多的國家。但是,2016年同時也成為全國電影票房首次不升反降、單屏幕產出下滑的轉折年份,中國電影產業在高速發展下的新變化尤其值得關注。從上海電影產業的發展來看,上海的電影票房收入增速雖與全國持平,卻也呈現出同比下滑趨勢。上海電影產業還存在本土電影創作者知名度和辨識度不高、上海作為主要出品單位影片的影響力不足、上海電影品牌標準尚未確立等突出問題,有待解決。這份電影產業年度報告主要圍繞粉絲電影、年度電影、影人訪談、影視人才等產業熱點進行了深度考察和分析,并簡要回顧了上海電影產業的發展歷程。
《上海文化交流發展報告(2017)》執行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饒先來副研究員介紹了該卷報告的主要內容。該報告以“服務國家戰略,開創上海文化交流新局面”為主題,主要聚焦于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上海對海外、對臺港澳地區等文化交流方面取得新進展。報告共分為“總報告”、“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文化經濟與文化交流、國家形象與文化傳播、海外文化機構研究、港澳臺地區文化交流與實踐等五大欄目。“總報告”指出,上海可以利用獨特的區位、環境與文化優勢以文化的方式對待“一帶一路”倡議,豐富內涵,擴大影響,開創文化交流新局面。“國家形象與文化傳播”欄目所列報告指出,對外文化有兩個特點,一是很多傳統文化內容缺乏現代感。二是缺乏互動性的交流。“海外文化機構研究”欄目主要對上海高校孔子學院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現狀及潛在的問題等進行梳理、匯總和思考。“港澳臺文化的交流”版塊,提出要加強對港澳臺文化交流的總體戰略設計,以滬臺交流合作為切入口,實現多層次、多平臺文化交流。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2017)》執行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畢旭玲副研究員介紹了全書的總體情況。她指出,本報告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個案研究等六大板塊組成。2017年的熱點主要體現在“總報告”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利用”兩個欄目上。“總報告”是圍繞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行的總結和反思,報告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設的內在需求,它是培育城市精神、傳承城市文脈的重要舉措,也是新形勢下國際大都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本和動力。而非遺生產性保護是近些年非遺發展和研究方面的熱點,本報告專欄也對其進行了分析總結。
與會的新聞媒體代表就媒體關心的上海文化發展數據統計與分析問題進行了討論。《解放日報》理論部王多副主任認為,文化的發展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文化支撐著人文,文化也讓人文有了溫度,“一帶一路”五個重點合作方向之一“民心相通”就可以用文化來解釋。《中國文化報》記者洪偉成認為,這套藍皮書可以承擔起有關上海文化發展的重要數據的調查統計和分析任務,使之不僅成為宏觀理論的集成,更是新聞媒體發布數據的來源。《新民晚報》首席記者王蔚從新聞的角度看上海文化,并聯系具體案例,寄望上海文化發展系列藍皮書課題組,可以適時對上海市民的文化心態作適度的關注研究。
針對與會代表的意見和建議,榮躍明表示,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作為全國25家高端智庫成員單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信心、有決心在推進上海經濟文化快速發展、推動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的過程中,更廣泛地吸引和發揮社會各方面的文化研究力量,努力發揮藍皮書服務上海、服務全國的文化決策咨詢作用,使其成為藍皮書中具有上海特色的品牌產品。
責任編輯:沈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