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飛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
論“中國紅”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孫曉飛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紅色的習俗,“中國紅”就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顏色的一種色彩。“中國紅”經過歷代的繼承、沉淀、蛻變、改進,已被世界人民所認同。當今世界文化交匯,“中國紅”將成為一種流行于國際的時尚,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藝術設計將走向世界。
中國紅;色彩符號;心理效應;象征意義;包裝設計
對于設計文化的內涵,設計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兩個方面,亦稱為隱性文化和顯性文化。前者是指設計物中蘊含的看不見的宗教信仰、倫理制度、風俗習俗等意識內容。后者是指設計藝術傳承中形成的統一的形式規律與特征,如中國的木構架建筑、地中海沿岸的石結構建筑。這些可見的設計現象本身也在形成和創造文化,影響著人類生活方式的發展。①[唐家路,耿明松.設計藝術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76]
我國設計師為什么總是喜歡國外的文化,對本國的文化熟視無睹呢?主要是對本土文化缺乏自信。如何才能適當地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更好地運用傳統文化元素,使之可以達到最佳相符的程度,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已經刻不容緩了。
什么是強行制造“設計文化”?即所謂的“后現代主義”在設計界比較活躍,但是這類活躍更多是為了“中標”的一種投機,一種庸俗化的、表面上的對外國的翻譯與模仿。②[唐家路,耿明松.設計藝術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86]此類設計缺乏對我國具體情況、具體項目的功能與要求做針對性的分析和研究,這是對設計的原始意義的忽視,讓作品看起來像個單純的藝術作品,在設計中出現這樣的問題是萬萬不可的。
紅色在我國的發展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一代代潛移默化的影響,已經進入了中國人的心魂。“紅”從廣義上來說,它不是單獨指某一種顏色,而是“中國”紅色的集合。從狹義上講,“中國紅”超越國界、超越語言,它不光是我們實現幸福的標志,也是一個國家走向世界的心愿。
在舊石器時期,原始人的黯面、紋身都是采用赤鐵礦粉末與紅色泥巖染料進行描繪。此后,從商周始,愛紅意識逐步形成和確立。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化更具有濃烈的“中國紅”特色。到了盛唐時期,唐朝的強盛主要以紅色的形式表現,從而顯得非常燦爛。從宋明開始,紅色在民間逐漸普及并走向國際。在現代中國,革命的內涵附加到“中國紅”里,從而讓每個中國人的愛紅習俗成為民族意識和國家情感的凝聚。
一般來講,暖色系相比冷色系更容易讓人記住,顏色鮮艷的相對于普通顏色的商品更容易刺激大腦的記憶。屬暖色系的“中國紅”因它的高純度和光鮮亮麗的外表飽受設計師們的喜愛,例如,紅、黃是王老吉包裝使用的主要顏色,兩種色彩在視覺上顯得有點庸俗,若聯想到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在經過了數千年的積淀后,這兩種顏色是最具有傳統文化意義的色彩。用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這兩種色彩來表達涼茶是養生文化和傳統中醫藥文化的衍生品,這是十分恰當到位的。“中國紅”在包裝設計中的成功應用,增強了顧客對商品的記憶,成為顧客再次選擇此商品的重要參考。
在當代社會,中國紅元素開始向多方面發展,將傳統的珍貴、吉祥、辟邪等含義融為一個整體。如今又將中華民族的傳統色彩文化賦予了新的象征意義,使得今日的中國紅,在國家政權、政治相關的象征意義除外,也普遍用于現代商品的包裝設計中,中國紅所體現的心理效應、情感訴求、民族情結在現代包裝設計中也隨之充分傳達出來。如“五糧液”酒包裝,“五糧液”從包裝形態到色彩運用都設計得優雅大方,將“中國紅”的色彩運用的十分成功,充分渲染了中國傳統名酒的文化特色,并提升了酒的品位,同時也與節日的氣氛和高昂的情緒相符合。
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藏品,“中國紅”瓷器的紅,它的正紅色鮮艷亮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國徽的顏色是一模一樣的。這種符號化的色彩語言,無形中讓“中國紅”瓷器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中國紅”瓷器不僅在色彩上映襯著中華文化,也在其色彩之下的本體上承載著華夏千年的文化。這種與生俱來的文化符號,使得“中國紅”瓷器在商品和藝術品的身份背后,也代表中國承擔起了文化傳播大使的責任。
打造中國紅,實現中國設計之夢,必然要將“中國紅”與其他色彩元素巧妙搭配,構成更豐富的色彩組合,方能在包裝設計中取得成功。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的設計師應當積極研究不同的藝術形式,讓每一抹“中國紅”都釋放出它應有的光和熱,讓代表中國的“中國紅”永遠閃耀在世界的東方。
時代不同,設計語言也不同,各自都有獨特的時代特色。我國當代設計師應順從市場需要和時代特點,對人們的生活及情感需要進行分析,設計出能夠區別于其同類商品并可以傳達出獨特品牌信息的包裝產品。如今“中國紅”已經帶有時代的特點,人們應該理性、正確地應用“中國紅”,發掘中國色彩歷史文化的底蘊,了解“中國紅”更深層次的內涵,這樣,“中國紅”才可以在世界綻放光彩。
[1] 馮健親.色彩[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4.10.
[2] 唐家路,孫磊.中國吉祥圖案[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03.
[3] 黃國松.色彩設計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06.
[4] 朱潔.“紅”色彩文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
[5] 宋文雯.“中國紅”的魅力,美術觀察[J].美術觀察雜志社,2006(2).
孫曉飛,1992年出生,女,山東濱州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2015級碩士,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