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志,莫雙瑗
(廣西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理論與方法探索
茶文化背景下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施路徑探索
黃大志,莫雙瑗
(廣西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茶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涉及美學、社交、禮儀、修行等多個方面。其折射出來的人生哲理和育人功能與新時期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設置不謀而合。以茶文化作為實施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和路徑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和嘗試,對提高體社會育專業人才質量,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重要意義。
茶文化;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施路徑
1998年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新增了社會體育專業,從此拉開了我國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序幕。在文件中第一次對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給出了明確的界定,為高校開設社會體育專業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推動了我國社會體育專業的蓬勃發展。同時,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和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推進,以及《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在不斷提高,其具體表現為人們在參與健身活動過程中的指導需求日益旺盛。社會體育專業作為這一旺盛需求的對口專業前途本應一片光明,但在近幾年各地教育部門公布的紅牌“專業”名單中社會體育專業卻屢次榜上有名,這一矛盾不得不讓人深思。如何破解這一矛盾?本研究認為有必要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并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實施路徑,以提高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核心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教育部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做了明確的規定:“社會體育專業是培養具有社會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及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這一培養目標指引著全國開設社會體育專業的高校根據自己的辦學條件及本地區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制訂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培養目標。但從收集到的各高校的社會體育人才培養目標來看,仍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同質化情況嚴重,缺乏創新和特色。第二,培養目標中對業務方向定位存在過份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對人文素質的要求過低。第三,培養目標中服務方向定位過寬。綜合以上分析,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可定位為: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掌握人文社會學、管理學、經濟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與較強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理論、知識與技能,具備較高文明修養和人文底蘊,有團隊合作和創新意識,能吃苦耐勞、勇于實踐,在商業健身和公益大眾健身領域從事健身服務、指導、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中國茶文化的內涵包括茶領域中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2個方面。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用茶、喝茶等過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和升華出來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在我國,許多學者曾對中國茶文化的內涵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但至今觀點仍無法統一。其中,認可度較高的觀點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程啟坤主張的“清、敬、融、理”四字內涵,具體內涵為廉潔清白,清心健身;客來敬茶,以茶示禮;祥和融洽,和睦友誼;品茶論理、理智和氣。
3.1 傳承茶文化有助于提高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人文底蘊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集中華儒、道、釋三家的哲學、美學和倫理學思想精髓于一身,不但包涵有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更體現出人文科學領域知識。古往今來,涌現出大量優秀的與茶有關聯的詩茶、書畫、器具、戲曲、歌舞足以證明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世人贊嘆不已。作為從事健身服務、指導、管理等工作的社會體育人員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中的茶文化,可促進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對中國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知,并通過引導他們將茶文化蘊含的精髓內化于日常的具體工作中,對提高人文素養、形成優秀的社會體育文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2 傳承中國茶文化有助于提高社會體育專業學生文明禮儀修養
中國茶文化中有許多與文明禮儀有關的講究,如“水滿七成最為妙;鳳凰點頭三鞠躬;雙手捧茶敬客人;微笑致意有禮貌。”這些飲茶的禮節昭示著人情之美、教養之功、禮遇之恩。正如已故的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所說:“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是通過飲茶的過程對人們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和提高道德品德修養的一種有效儀式。”因此,在社會體育專業學生中傳承中國茶文化,有助學生文明禮儀的培養,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養成謙和友愛、明事知禮的習慣,對提高健身服務品質、促進建身指導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3.3 傳承茶文化有助于培養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中國茶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世界人民的影響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世界著名的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1900—1995)也曾對中國茶葉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認為茶葉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社會的又一重大發明。由于茶葉的出現,讓許多西方國家的人民從終日酗酒的生活中解脫出來,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改變了社會風氣,提高了健康水平。2015年底習近平同志在英國訪問期間,把蘊涵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中國茶葉作為最貴重的禮物贈送給英國女王,并在隨后的國宴致辭中更強調了中國是茶的故鄉,并對中國的茶文化給予了高度的認可,讓國人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在社會體育專業學生中傳承茶文化,可以讓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深刻領會中國茶文化的歷史作用和貢獻,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對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自身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起到重要的作用。
3.4 傳承茶文化有助于培養社會體育專業學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
我國茶文化中蘊含著人們憶苦思甜的哲學內涵。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徐霞客所著的《滇游日記》中對云南白族的一種獨特飲茶方式描述為:“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這種古老的飲茶方式叫“三道茶”,之所以取名“三道茶”是因為這種飲茶方式先后需要品嘗苦茶、甜茶和回味茶,以此喻義“先苦后甜,苦盡甘來”的深刻道理。現在人們常喝的苦丁茶,入口微苦,細品清甜,回味甘醇不正是體育人生經歷的一種縮影嗎?通過在社會體育專業學生中傳承中國茶文化,不僅能讓學生深刻領會“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還有助于學生樹立刻苦訓練、不斷超越自我、勇攀科學高峰的信心,培養吃苦耐勞的優秀意志品質。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起到積極的借鑒作用。
3.5 傳承茶文化有助于促進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團隊精神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融”,其指的是祥和融洽、和睦友誼之意。人們在飲茶過程中常能體會到以茶傳情,氣氛融洽,互諒互讓,水乳交融之感,這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具體體現。這一功能與體育的改善人際關系功能相通。通過在學生中傳承中國茶文化,有助于學生養成真誠待人、互敬互愛的良好品質,對改善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客戶之間人際關系,提高團隊凝聚力、向心力,促進團隊精神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
4.1 在社會體育專業學生中開設茶文化通識教育選修課程,普及茶文化
通過在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學生中開設《茶文化學》《茶文化與茶具》《中國茶療》等與茶有關的公共選修課程,向學生介紹中國茶葉的起源、發展和傳播情況,茶葉和茶具的分類、選擇和鑒賞,品茶的方法與禮儀,茶的典故,茶的保健功能,茶與藝術、哲學、宗教、社會和政治的關系,茶的加工工藝,茶的沖泡技術等。拓寬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培養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鑒賞能力,為提高學生人文底蘊,養成國際視野奠定基礎。
4.2 在體育學院中成立茶文化協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茶文化
在體育學院中成立茶文化協會,充分發揮茶文化協會的育人功能。通過茶文化協會組織體育專業學生以茶書法研習,茶音樂、茶書畫、茶電影、茶文學欣賞,茶養生講座,茶習俗展示,茶典故宣講,茶詩歌學習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和交流活動,促進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對茶文化的深入學習。此外,還可以在協會中挑選有文藝特長的學生組建茶文化藝術團,開展采茶戲、采茶舞、茶相聲和茶話劇等與茶有關的文藝節目的創作和排練,并在學校各類晚會中進行表演,促進校園茶文化的形成。
4.3 整合學校資源設立茶文化體驗中心
整合學校資源,在體育館、圖書館、英語角、讀書角、創業基地和學生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區開設立茶文化體驗中心。并聘請專業藝術師對體驗中心學生進行專業指導,提高參與茶藝體驗中心管理工作學生的茶藝水平和服務水平。同時,在茶文化體驗中心設置展示區,對學生創作的茶書畫作品、茶包裝茶器具設計作品、茶工藝品等進行展示。
在新的歷史時期,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茶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涉及美學、社交、禮儀、修行等多個方面。其折射出來的人生哲理和育人功能與新時期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設置不謀而合。以茶文化作為實施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和路徑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和嘗試,對提高社會體育專業人才質量、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重要意義。
[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EB/ OL].[2012-9-14].http://www.gov.cn/fwxx/ wy/2012-10/12/content-2242157.htm.
[ 2 ]陳宗懋.中國茶經[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 3 ]曾亮.高校《茶文化學》課程教學和建設探索——以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茶專業為例[ J ].青年文學家,2013(9).
[ 4 ]錢家榮.論茶德與未成年人道德教育[C]//倡導茶為國飲打造杭州為茶都高級論壇,2005.
[ 5 ]陳明.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與重新定位[ 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3(27).
[ 6 ]莊永達.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調研[ J ].浙江體育科學,2011(3).
G807.4
A
1674-151X(2017)01-07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1.040
投稿日期:2016-12-02
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16JGA251)。
黃大志 (1979—),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