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云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 200030)
上海市體育產業發展模式分析
李辰云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 200030)
本文首先通過對上海市體育產業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對上海市體育產業發展的投資方向進行分類,以探討政府在體育產業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義務,旨在為我國體育產業投資機會研究提供一定理論基礎的同時,也為政府機關、企業機構和市場投資者在涉足體育產業市場時提供一定的參考。
上海市;體育產業;發展模式
1.1 上海市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體育產業作為當代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有利于進一步推動體育與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伴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和諧進步與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體育產業異軍突起,其是體育事業與經濟共同進步的助推力。此外,因為上海市體育產業起步較早和發展迅速的優勢,促使上海市體育事業在當前階段已成為上海市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首先,體育產業中健身休閑市場的積極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現階段上海市全市有18 000多家體育場館,其中經營性質的體育場所超過5 500家,從業人數超過18 000人。此外,多元化的健身俱樂部、康體中心也紛紛在上海市落戶,如在上海市的高檔健身俱樂部(英國菲力斯集團)等各層次的俱樂部都在迎合不同人群的健身需要。中小型的、大眾型的健身中心更是蓬勃發展。其次,上海市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體現在體育用品市場的日趨繁榮。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對體育產業、全民健身的宣傳與重視力度的加大,國際體育用品品牌在上海有了飛躍式的發展。從市民的家庭購買到體育品牌的大力宣傳,紅雙喜等上海本土體育品牌、耐克等國際品牌均在上海市場供不應求。上海市的體育產業伴隨著全民健身的熱潮得到了十分充分的發展。再者,伴隨著國家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視加大、全民健身熱潮的進一步推進,上海市體育產業領域在進一步拓展。體育產業的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市場也在不斷拓寬,開發力度進一步擴大,而其中體育有形資產的運營在挖掘更大的開發潛能后作出了新的嘗試,通過建造體育公園的生態化環境、對市民開放力度加大等形式,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上取得了雙贏的局面。
1.2 上海市體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上海市體育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現狀,但是上海市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在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整體情況而言,現階段上海市體育產業仍存于起步階段,在一定程度上和領域上仍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上海市體育產業在上海市乃至國內的GDP總量上占據的比例仍然偏小,其發展仍具有較大且有待開發的潛能。規模性問題是現階段上海市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當前形勢下,上海市體育產業呈現產業規模偏小、發展層次偏低的問題,而與上海市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相比較,體育產業僅占據較小的市場份額。上海市的運動器材類商品的自主開發能力相對較弱。現階段的問題導致上海市的這些企業不能形成良好的規模效應,企業的市場競爭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尚有不足的地方,這將在激烈的國際市場中缺少較大的優勢來競爭。結構性問題是當前上海市體育產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問題。以下的三個部分的不平衡現象較為顯著。第一,從體育產業的結構上來說,其支柱產業是體育服務業,可以規模化的展現其價值。而經過比較可以發現,衍生產業中運動器材類和體育用品是有較好發展趨勢的。可是,上海體育產業中支柱產業所占的份額在相當程度上小于關聯產業,也同時低于體育用品產業。第二,在體育市場結構方面而言,經營類別的體育設施較少,大部分的體育場館、休閑娛樂場地在現階段仍屬于公益事業,而導致不可以完全地實現投入運營,進一步限制了其市場化運營。第三,在體育生產企業結構方面而言,依照企業制度現代性而創建的企業數量較少,國營體育企業與集體企業的資產份額較大,尤其是在體育行政機構中,非經營性的資產占據了較大的份額,且國有企業的公司化比率偏低。總體而言,民營與國際的資本在市場中都占據偏低。其產業結構的不平衡性,將在很大范圍內影響著上海市體育產業的健康與發展。
上海市體育產業路徑為以全民健身發展為基礎,在管理層面、政策層面上則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并通過市場層面的推動帶動體育產業的聯動發展,在全方位、多層面上提升上海市體育產業的發展水平。第一,在管理層面上,建立適應上海市體育產業需求的管理模式,滿足市民對體育健身需求的多元化與大眾化,使市民可以積極參與到體育賽事活動中,而相關政府機構應加大經濟投入力度,在促進全民健身方面贏得更多社會的投資與關注。第二,在政策層面上,其長期發展應當建立在開放的政策和規范化的法規環境下,使一些輔助與體育活動的場地產業化。滿足需求多樣化的政策及法規,并建立適當的保障制度,政府也在創建體育產業平臺的政策方面給予保障。第三,在市場層面上,上海市體育產業應建立開放程度高、道德素質良好、法制公平健全的體育產業市場。并進一步完善市場規則的規范化,把全民健身運動規范化地統一賽事、規劃和經營,并進行有力的宣傳。
3.1 管理思想方面
上海市政府在體育產業發展中的管理仍受傳統管理思想的枷鎖,這根植于我國計劃經濟時期。上海市政府在體育產業管理中承擔著多重任務,上海市體育產業的發展包含雙重性質,包括公益性與商業性。然而,上海市政府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的傳統管理思想制約著上海市體育產業的大力發展。上海市政府在體育產業發展進程中逐步意識到公益性與商業性在發展中并不矛盾,以市場為導向的管理思想轉變,實現中國文化體制改革可以促進公益性與商業性并駕齊驅。上海市健身培訓、體育場館、休閑娛樂場所等的轉型發展給予上海市體育產業的全面改革有力的啟示作用。改變政府機構傳統管理的束縛是艱巨的任務,需要對上海市體育市場與體育產業進行有力的理論論證與有效地分析,并進行管理者思想教育和疏導,在建立改革試點樹立成功的榜樣,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市民,以至擺脫傳統管理思想的桎梏,實現體育產業為市場導向的管理思想轉化。上海市政府部門的行為主要是在實現公益性與市場盈利性的模式下,作為開拓者、協調者的角色。像楊浦區針對該區的特點,特別設置了新的制度,就是“社區公共服務資源開放工作聯席制度”,這一制度主要是集中了楊浦區的共同資源,并且結合楊浦區政府的有關領導、相關部門、各街道辦事處及聘請一些專家組成領導機構,對該區域體育公共服務資源的開放工作做出協同領導及協調。
3.2 管理機制方面
上海市政府在內部管理層面上,內部管理機制在較大程度上延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架構,但在體育產業發展的新階段有著顯著的進步。在條塊分割方面,逐步擺脫濃重的行政色彩,充分發揮管理者的積極性與管理機構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地體現其社會服務職能。統一管理、市場調節的管理新模式有利于發揮上海市現有體育產業的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統一經營的管理方式有利于發揮體育產業的綜合效益。上海市政府在外部管理問題層面上,首先確保了上海市正在運作的體育設施做到社會效益最大化基礎上,增加體育產業發展的投資機會。在實現上海市體育產業外部管理機制產業化的改革進程中,盡管上海市體育產業未具備完全市場化的現實社會條件,但上海市的進展速度較快,在“十二五”規劃的5年內已實現較大程度的市場化運作。上海市的政府行為為體育產業的運作提供穩定的政治環境、有力的法律環境、優越的管理環境、規范化制度的環境、和諧的人才發展環境等,積極構建以市場為導向體育產業市場建設的外部管理環境。現階段,上海市政府已實現以政府組織為引導、以優惠性政策傾斜為導向,促進上海市體育產業內外部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完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化轉化、制度性改革的系列舉措。建立滿足上海市民日漸增加的體育健身需求,并適應上海市體育產業市場發展的現代體育產業發展制度。
3.3 資金與政策方面
上海市體育產業的監管政策主要隸屬于上海市政府,主要資金來源是政府資金與體育產業經營創收,因而資金短缺是制約其發展、限制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因素。在迎合全民健身的需要進程中,存在大量的商機與相當規模的市場潛能。盡管上海市位于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程度較高,但由于上海市體育產業發展的時間較短,體育市場的潛力仍有待深度挖掘。在當前上海市的社會環境下,未能完全依靠體育市場支撐上海市體育產業,實現市場化發展。因此,上海市政府相關機構在資金與政策方面的政府行為,可極大地推進全民健身運動與體育產業市場化的共同發展。上海市的政府行為在優惠政策方面的傾斜是打造一批有分量的、品牌性全民健身體育賽事,更有利于體育產業的社會功能。如上海市每年舉辦的全民馬拉松活動,報名人數的火熱程度和供不應求的報名資格,依賴于政府體育機構的倡議。在全民健身熱潮下,使市民積極參與,而商業化的社會運作也很好地帶動了體育產業的發展。
[ 1 ]繆偉艦,王穎,吳國生.邁進體育強國體育產業資本市場創新體系發展戰略[ J ].體育與科學,2010(2):33-36.
[ 2 ]楊越.“后奧運時代”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2011.
[ 3 ]蔣喆彥.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政策研究[D].山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 4 ]姜同仁,劉玉.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發展方式演進與轉變研究[ 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3(9):513-519.
[ 5 ]劉盼盼.中國體育產業結構演進研究[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6):42-46.
[ 6 ]張莉斌.推動體育產業快速成長的措施[ J ].人民論壇,2011(3):180-181.
[ 7 ]肖劍.蔣新國.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對舉辦城市競技體育發展的影響研究[ J ].惠州學院學報,2011(3):75-78.
[ 8 ]鮑明曉,趙承磊,饒遠,等.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的現狀、趨勢和對策[ J ].體育科研, 2011(6):4-9.
G812.7
A
1674-151X(2017)01-12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1.067
投稿日期:2016-10-22
李辰云(1992—),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