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
(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舞蹈創作中動作結構的應用
趙 靜
(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藝術有了更高的追求,而舞蹈作為一種傳統的通過動作來搭載人們情感與意志的藝術形式,其對于舞蹈演員動作結構要十分嚴格的要求,本文從舞蹈現狀以及表演特點入手,簡單介紹舞蹈創作中的動作結構應用過程。
舞蹈;創作;動作結構;應用
舞蹈作為人類最常見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一直都肩負著進行人類情感表達的重要意義,而大多數的舞蹈中所蘊含的情感都是通過其舞蹈動作進行承載的,舞蹈動作作為舞蹈藝術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相關舞蹈藝術家應當從舞蹈動作的創作與設計上多加研究,深入了解舞蹈的動作結構,從而使得觀眾們在欣賞舞蹈的時候引起共鳴。接下來,筆者將從三個方面簡單介紹如何在舞蹈創作過程中進行動作結構的深入創新。
從事舞蹈作品創作的人員應當對于動作結構以及舞蹈動作都有著深刻的了解,通過動作結構相關知識,舞蹈創作者們便能更好地進行舞蹈各種動作的創造,舞蹈動作創作者們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來全方位地理解舞蹈動作,建立其良好的藝術觀念,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為了使得觀眾們能夠更好的感受舞蹈意識特點,并在創作過程中善于融入生活實際中常見的元素或者事物,進而讓觀眾們感受到舞蹈藝術與生活之間存在的息息相關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建立起發現舞蹈藝術之美的良好意識品位。
舞蹈創作人員在充分理解舞蹈表演理論的前提下,應當適當進行動作表現形式的拓展,在卻確定整部舞蹈作品積極向上的主體以后,進行舞蹈動作和舞臺場景的觀賞性探究,讓觀眾們感受到舞蹈藝術的內涵的同時也沉浸在舞蹈藝術動作的優美之中。需要注意的是,舞蹈創作人員應當保證舞蹈動作技巧與人物內在表演的平衡,不應當過于重視對于舞蹈動作技巧的創新而忽略了表演中對于人物思想以及整部舞蹈表演內涵的詮釋,要注意利用舞蹈技巧凸顯表演主題,為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
在進行舞蹈動作創作的時候,利用對動作結構的應用,可以更加凸顯相關舞蹈創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在進行舞蹈創作的過程中,如果添加入動作結構元素將會使得作品得到更多業內人士的贊賞,而且當創作人員對于動作結構相關知識有足夠的了解以后,所創作的舞蹈動作更加能抓住觀眾們的心理,符合當代觀眾審美觀念,推動舞蹈表演的發展與傳播,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利用著重與對動作結構的宣傳,使得動作結構在舞蹈創作的融合得到普及。
因此,我們需要對于舞蹈創作人員持以鼓勵態度,通過更多優越條件以及政策來鼓勵創作人員們主動進行動作結構知識的探究,激發創作人員的研究動力,進而使得更多的舞蹈表演人員能夠注意對于動作的創新,普及動作結構知識,并用較高的熱情投入到對舞蹈動作技巧的探究,提升舞蹈藝術人員專業素養的同時也保證舞蹈表演意識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動作結構中舞蹈動作作為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進行舞蹈動作創造的時候就需要格外重視其動作表現,舞蹈觀賞者們在欣賞舞蹈的時候一般都是從舞蹈動作的美觀程度以及其完成動作的連貫性方面進行欣賞的,因此在進行舞蹈動作創作的時候,相關舞蹈動作設計人員就應當從人類動作結構特點入手,進行既符合當代人們審美規律又能夠完全表達舞蹈中的情感的動作,讓觀賞者們在舞者美輪美奐的舞蹈表演中受到感染,真正了解舞蹈表演的內涵。
在進行舞蹈動作設計的時候,由于人體動作結構不同,在進行舞蹈動作設計的時候就需要進行分類,我們可以根據動作的難度將其劃分為三個等級,從而舞蹈表演人員就可以通過自身舞蹈功底以及身體條件挑選符合自身的舞蹈動作進行練習,并隨著自身舞蹈水平的提升,選擇難度更大的舞蹈動作進行練習。
正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一年工。”每一次成功的舞蹈表演與舞蹈人員臺下的勤奮的練習是分不開的,為了保持舞蹈動作的連貫性與伸展性,在表演中充分釋放出舞蹈所承載的生命力與張力,舞蹈藝術家們在平時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反復練習,而且僅僅從動作層面上進行練習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帶給觀眾們足夠的藝術感染,舞蹈藝術家們還需要在練習中不斷鉆研其我舞蹈所要表演的情感以及內涵,從而在舞臺上利用動作表現技巧來完成舞蹈動作的升華,讓觀眾們完完全全融入到舞蹈的節奏中來,跟著舞蹈演員們的動作去探究其內涵。
總而言之,在進行舞蹈創作的過程中,動作結構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相關舞蹈動作創作者們應當首先對于動作結構有深入的了解,重視對動作結構形式的研究,在不斷的嘗試中將動作結構知識應用與舞蹈表演中來,從而按照舞蹈表演人員身體特點,進行動作設計,從而提升舞蹈觀賞性,增強其藝術感染力,使得更多的人喜歡上舞蹈這種藝術形式,并主動學習舞蹈知識和動作,了解舞蹈基本內涵。■
[1]鄧三秀.論動作結構在舞蹈創作中的作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5,08∶107-108.
[2]徐維聲.現代舞動作編創中獨特的創作方式[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5,11∶89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