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如
(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高校音樂教學中視聽審美教學方法研究
賈 如
(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高校是高等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教育場所,在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下,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要,迫切的需要進一步創新和完善。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教學并非是單一的知識傳授和講解,而是一種快樂學習的過程,通過視聽審美教學方法的應用,寓教于樂,賦予學習過程更多的趣味性因素,調動學生視聽感官,激發學生創造意識,提升學習水平和審美能力。音樂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實際教學中除了傳授知識以外,還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并且積極參與到審美活動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切實提升教學成效。本文就高校音樂教學中視聽審美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探究如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成效。
音樂教學;視聽審美;音樂素養;審美能力
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下,新時期對于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審美教育作為一項重要教育內容,主要是以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為主,能夠挖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而在高校音樂教學中,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并非是文學作品那樣通過文字來表達情感,更不像是美術作品通過線條和顏色來勾畫美好,而是通過聲音來傳達內心真情實感。音樂教學中,通過聽著用心聆聽刻畫的藝術形象,其中存在著豐富的情感思想,在無形中帶給人們審美體驗。所以,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應該堅持審美核心地位,推動教學理念創新,選擇合理的視聽審美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由此看來,加強高校音樂教學視聽審美教學研究,有助于迎合素質教育改革要求,為后續教學提供參考。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藝術,對于音樂的欣賞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就是審美性。通過音樂教育,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欣賞和創造能力,激發創新意識,切實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1]。通過視聽結合的審美教育方法輔助教學活動開展,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音樂欣賞和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切身感受到音樂和藝術的美妙,提升音樂感悟的同時,還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情感體驗。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音樂教師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教育,更是一種美感教育,有助于學生深入感受到音樂的美妙之處,養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反復訓練中來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可以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處。對于高校教師而言,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明確音樂課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將音樂美感貫穿于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2]。總的說來,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有針對性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夠激發學生音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加深音樂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從中感受到更深層次的快樂,提升學習成效。
音樂教學是一種審美教育活動,較之其他實踐活動一樣需要不斷探究和創新。在音樂審美教學中,學生是音樂審美教育的主體,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3]。在一首優秀音樂作品中,凝練了作者深層次的情感和智慧,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促使學生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造,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記憶。通過二次創造,學生可以將作品中所蘊含的音樂元素傳遞給觀眾,帶給觀眾更強的感染力,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養成良好的藝術素養。作曲家李斯特曾經說過,如果能將構成表演的美麗事物全部呈現在紙上,那只能說是一種幻想,任何音樂作品均是經過創作和表演兩個環節,兩者之間密不可分。從音樂表演性質來看,作曲家將自身的音樂創造靈感記錄下來,但僅僅是一些沒有生命力的音樂符號。想要賦予這些音樂符號別樣的生命力,就需要將樂譜變成生動的音樂作品,演唱出來。只有音樂表演,才能讓原本單一的音樂作品鮮活起來[4]。
一首音樂作品即是智慧的凝練,高校音樂教師除了能夠傳遞音樂專業知識以外,還要具備更加靈敏的耳朵和細膩的內心,能夠準確把握到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凝練,引導學生去學習和理解,感受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思想,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除了簡單的聽音樂以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心理變化特點,構建合適的音樂作品情境,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夠深層次感受到音樂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提升音樂審美教學成效,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在一部音樂作品中,情感是音樂生命力的凝練,通過情感體驗有助于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5]。基于此,高校教師應該注重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完善,能夠將審美教育融入到音樂教學中,挖掘學生的潛能,借助合理的技巧來設計教學方案,將情境和情感教育有機整合在一起。通過長期的積累和完善,學生不僅可以學會多首歌曲,還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音樂演唱能力和審美能力,學會一些音樂處理小技巧,激發創造力,提升情感體驗。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傳授專業的音樂知識同時,促使學生能夠帶著對音樂的理解進入角色情境中,切身感受到音樂的審美體驗,全方位感受音樂之美,對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審美能力提升作用較為突出,可以更為深刻的感受音樂之美。在審美感知基礎上,融入情感因素,完美的打造一部優秀音樂作品[6]。
(一)高校音樂教師作為音樂表演者,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突出,直接關乎到教學成效的高低。故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充滿情感和教學激情,將情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為高校音樂教育活動有序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保障。在以往音樂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以講述專業的樂理知識為主,對于情感教育重視程度不高,未能在教學中運用視聽審美教學方法。而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背景下,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情感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可以通過創設視聽情境來傳授知識,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提升作用較為突出。與此同時,在音樂教學中,對于音樂作品的演繹往往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師提供適當的指點和幫助,引導學生將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對于審美能力反復訓練,激發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音樂教學水平和音樂素養[7]。故此,以音樂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重視程度,傳授專業樂理知識同時,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和審美素養,凝練情感,提升情感體驗。
(二)增添音樂情趣,提升學生審美能力。音樂教學中,如何能夠為音樂教學增添音樂情趣,對于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只有努力發展培養學生的音樂情趣,才能在音樂教學中省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音樂內涵。故此,教師應該明確學生音樂情趣培養的重要性,單一的專業知識講述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會十分枯燥、無聊。所以,通過靈活多變的視聽審美教學方式,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升教學成效。將原本教學中的不足剔除掉,通過增加音樂情趣來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可更有效的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音樂素養。需要注意的是,音樂教師不僅需要傳授專業樂理知識,還要從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的角度去組織教學,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美感,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高校音樂教學中,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應該順應教育現代化發展趨勢,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活動開展。通過整合網絡教育資源,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能夠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學習音樂[8]。以往教學中,通過鋼琴樂器來輔助教學,配以教師的板書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十分陳舊,課堂教學氛圍沉悶,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教學效率自然無法有效提升。而在當前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活動開展,可以更好的解決此類問題,實現試聽完美融合,賦予音樂別樣的生命力。此外,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活動開展,幫助學生更深層次感受音樂魅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加強實踐訓練,在實踐中感受提升音樂成就感,對于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大大提升音樂教學質量。
此外,高校音樂教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準,能夠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協調組織各個環節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深入感受音樂美感,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音樂人才。
綜上所述,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通過多樣化教學手段,靈活組織教學活動,在傳授專業樂理知識的同時,選擇合理的視聽審美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養成良好的音樂素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1] 劉寧.高校音樂教學中視聽審美教學的方法運用[J].藝術時尚,2014,23,2:274.
[2] 吳海燕.高校音樂教學中視聽審美教學方法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2,10:264-265.
[3] 任增吉.影視音樂輔助大學音樂教學的應用及對策[J].參花,2014,31,24:144-145.
[4] 許蕾.多媒體技術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陜西教育,2015,12,9:61,49.
[5] 范宇.根植民族音樂審美環境下的視唱練耳教學依據研究[J].華章,2012,22,34:97.
[6] 郭曉艷.高校音樂教學中視聽審美教學方法研究[J].北方音樂,2017,37,11:154.
[7] 劉萍.小學視聽動覺訓練中的合唱訓練研究-以首師大附屬育新學校為個案[D].東北師范大學,2016.
[8] 潘朝陽.我只是想讓孩子喜歡音樂-多審美通道的音樂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