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麗 江西省教育學會陶藝教育專業委員會
陶藝是一種生活化且富有鮮明個性的藝術,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陶藝教學活動在課堂上出現得越來越多,它在推進學校素質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已受到人們的普遍認識和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陶藝教學課堂是發展學生觀察力、想象力的好場所,是進行審美教育、創新教育和培養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本文著重探索在陶藝教學活動中要面向學生的個性發展,要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經驗,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習過程成為富有個性化的過程。
在我們現存的所有教育方式中,學生在創意陶藝教育過程中所能體味到的樂趣應該是最為直接和廣泛的,可以說,它是一種趣味性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這從創意陶藝教育各個具體的階段和過程中都可以體現出來。在對作品的實際制作與評判中,學生無疑鍛煉了自己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想象力等各種能力,從而達成培養多種綜合能力的真正目標,因為這些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正是我們創意陶藝教育最終希望達成的目標。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就能創造與制作出具有一定審美性和趣味性的創意陶藝作品,這也可能正是創意陶藝教育的最大優勢以及開始如此普及的原因之一吧!
在陶藝教學中,如果只強調某種技法的示范或對某種創作對象的單一模仿,往往會限制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力的發揮,并會限制學生動手創造能力的發展,有違中學生本身的創造天性,會扼殺學生獨特的感受力和個性化的表現力。
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筆者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個性,并給予其自由發揮的空間和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一方面注意給學生自由創作的空間,只授予簡單的技法示范,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以獨特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同時能對他人的作品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另一方面注意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創作氛圍,引發創作思維。
第二,在陶藝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精心選編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與學生經驗有聯系的,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能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內容。例如,在輔導《創意時鐘》時,除了可以在時鐘的造型變化上引導學生思考以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各類事物,把時鐘的指針和刻度做成一個個不同的主題(如水果、蔬菜、動物、糖果等)。
第三,因勢利導是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發展的關鍵。在陶藝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其形成獨特的藝術個性和創造素養。學生階段是思維和認識活動最活躍的時期,在他們身上,創新意識往往處于潛在狀態、萌芽狀態,需要不斷挖掘。教師要及時發現這些“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對存在的不足,應及時給予耐心的疏導和幫助。如有個別學生對成型技法掌握得不到位,但是筆者發現他捏制出來的作品很有創意,很特別。因此,筆者表揚了他的創意,并鼓勵他把捏制作品通過組合的方式添加到其他技法的作品上去,這樣的作品就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后來,他慢慢就能在作品中互通各種技法,大膽嘗試新的造型方法和裝飾方法。
第四,在陶藝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平時多觀察生活、聯系生活實際,多看古代、現代優秀陶藝作品,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辨別能力,激發創作的靈感。筆者還采用單獨創作、個別組合與多人集體創作等形式,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調動他們更高的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誰不渴望獲得成功,誰不希望自己被欣賞、被肯定、被贊美?陶藝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感悟泥性,培養創新能力和展示個性。成功是孩子進步的階梯,同時也能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和心理氛圍,使學生把興趣變成樂趣。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還要為他們每個人制定一個預期可以達成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贊揚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感,從而感受學習的樂趣,更充滿信心地投入學習。
心理學實驗證明,人在有興趣的時候會把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心理活動都調動起來,呈現積極活躍的狀態,同時,興趣具有指向性、情感性和動作性,能夠引起高度的注意,激起飽滿的熱情,產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這種實驗證明: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揮80%以上,而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20%。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以后還要注意鞏固興趣,使興趣變為樂趣,從而達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