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 亞
四川民族學院,四川 康定 626001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筆記
加 亞*
四川民族學院,四川 康定 626001
本文以作者自己看的一本書為軸,從而寫出自己的感想并寫出對看了這本書的人們的期望。希望更多的人通過這本書,能遇見未知的自己。
心靈修行;希望;遇見
遇見這本書是在朋友家中,一次很偶然的拜訪,一次很偶然的翻開它。其實,剛開始,自己并沒有想要深入了解這書,可當我拿起它時,朋友就對我說:“這本書很好,我讀了好幾遍,你覺得需要的話,可以拿回去看?!庇谑?,這本書順理成章的就成了我第二個啟蒙書。
這本書是作家張德芬創作的一本以小說為題材,以心靈修行為主題的書籍。如果你在追尋人生的答案,或是嘗試解決人生的一個難題,或是處在一個停滯的階段,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也許就在這本書的字里行間,會有心領神會的一刻,答案因而自動浮現。誠如作者所說,這本書讓我真正的開始重視自己的內心,越深入越覺得自己慢慢地陷入這里面,包括老人所講的一些方法,要求主人公閱讀的書籍、電影自己也會隨著老人的要去求去做,去想,又轉念一想,這是本小說,而老人也只是存在于本書。之所以這些知識能撞擊心靈,產生共鳴,無非就是感同身受。
文中老人說:現代社會像個殺戮的戰場,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奪取別人的能量,想控制他人,用權力凌駕于他人之上,獲得別人的關注、認可、喜愛,或是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高人一等、不一而足,而這一切在夫妻、親友、親子、朋友之間,這種能量爭奪戰也屢見不鮮。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獲取別人的關注,證明自己是對的,無一不用特殊的方法證明,如果不去爭奪能量、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如果人類能夠掌握重新聯結自己生命能量源頭的秘密,就不需要用這種手段去爭奪這種能量了。而能量源頭也就是真我、愛、喜悅、和平,就是我們的“潛意識里的內心”。如果真能沖破外在的身體、情緒、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認同)那應該是達到了一種超常的境界了吧。
同樣的,在文章第八節“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則”中還有這樣一段話“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被他吸引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是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就難怪暢游倒霉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這句話就如同我們現在所說的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在通俗一點便是“物以類聚”以前總以為這個詞是貶義詞,可有時候的經歷卻告訴我們它也是個褒義詞,就像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很多的事,很多人都感覺似曾相識,就會覺得原來脾性相同的人冥冥之中總會相遇,相識?;ハ嘟o彼此帶來正能量,然后又將這樣的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當然有正能量肯定也會有負能量,我們很多人也總是習慣胡思亂想,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那些事往正能量的方向想,那樣就會讓自己不胡思亂想。而這些就恰好證明了,一個人的能量,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對他周遭的人、事、物都會造成影響。
同樣也是在這一節,老人問:“平常你看到一個人,會感到親切,舒服,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為什么對這些人會有所好感呢?是不是有些人又讓你特別討厭呢?完全沒有理由的。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每個人的能量震動頻率有所不同,而和你振動頻率相近的人就是你第一眼就覺得親切的人”這個時候你是否就會想起自己在看到一個人莫名覺得親切,而有些人第一眼就會覺得討厭這件事呢。就像我自己的一個朋友,可以說和他的相識是很偶然的,但是相識不到一小時,兩人便互相留了聯系方式,而在后來的交流中同樣他帶給我的是很大的幫助。還有借我這本書的朋友,我們甚至可以說到現在見面的次數都沒超過三次,但因為網絡,使得我們一見面便聊了好幾個小時,所以直到現在我依舊很認同作者所說的,因為你的思想感情都帶著一定的能量震動,所以會吸引和他們振動頻率相近的人、事、物。也堅信著和這兩個朋友在某一處我們是振動頻率相近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確實不會因為看了一本書就破除了一個行之有年的模式,但它也確實可以改變我們對人、事、物的態度,給我們帶來想象不到的溫暖,熟悉,親切。轉變一些固有的觀念,給我們一些思想上的沖擊,就如本書所表達的:身體的聯結,情緒上的征服、思想上的檢視、身份認同上的察覺。其實人生就是這樣由一個個圓圈組成的,想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就得學會用正確的的方式去破解。最后覺知到真正的“我”,而覺知真我就是要我們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內心打開,不斷地向內延伸,將每一個人看似牢不可摧的、固有的模式一個個打破,然后找到“我是誰”“為什么我不快樂”“為什么不能擁有我想要的生活”的答案。嘗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來面對困境,改變自己的生活。
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生命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就如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我們對于幸福的追求卻那么地相似。希望這本書能被更多的人遇見,希望更多的人遇見未知的自己,也遇見更美好的未來。
[1]張德芬,著.遇見未知的自己,2008.
[2]張德芬,著.活出全新的自己,2009.
[3]慈城落珠堪布,著.生命的真相.臺灣橡樹林出版社,2015.
[4]張德芬,譯.靈性的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2008.
[5]噶當巴德協,著.乘道總論及注疏.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6]索達吉堪布.能斷金剛經給你強大.甘肅人民出版社,2013.
加亞(1981-),男,藏族,四川爐霍人,碩士研究生,四川民族學院,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
I
A
1006-0049-(2017)17-0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