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璐
鄭州師范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淺論高校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課堂教學藝術
陳 璐*
鄭州師范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對課堂教學藝術的深入挖掘,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外漢語教學有效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主要從新時期對外漢語教學所表現出來的新特點入手,對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教學藝術問題進行了探究。
高校;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藝術
世界經濟的一體化進程,讓漢語的國際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外來留學生的增長,對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留學生群體是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效果的體現者。對漢語的工具性特征的充分運用,可以讓學生在漢語學習過程中有效融入到跨文化交際層面之中。
對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習者而言,漢語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因素與西方國家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真較大的差異性,漢語中的隱性語法關系與漢語聲調的變化也是學習過程中的難點要素[1]。留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主要影響因素。他們的學習動機主要由以下幾種因素組成:一是實用性特征;二是深造型學習動機;三是興趣型學習動機。在種族背景、政治背景和歷史文化背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認知方式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從教學模式的影響來看,一些來自西方國家的留學生往往更為喜歡自由化、交際性的教學方式,因而在對外漢語課程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對嚴肅性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革,以便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各得其所。
(一)課堂總體設計藝術
課堂總體設計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反映。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學設計也是這一課程的課堂教學藝術的外在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以下措施對課堂總體設計的藝術性進行強化。首先,在教學過程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對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性質和教學任務等因素進行明確,并要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進行確定。由于這一課程的授課對象為留學生,因而對外漢語教師也需要對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特征進行了解。在教學環節的設計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對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分配,還需要對教學節奏進行有效控制。
(二)教師教學語言藝術
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與其職業特點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對語言藝術的靈活運用,可以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從這一課程的特點來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發音標準、吐字清晰。語速需要控制在80%的學生都能聽懂的程度上。在案例運用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入手,對案例進行選擇。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的應用,也可以讓學生對漢語的節奏感有所了解。
(三)教師體態語藝術
眼神、舉止和神態等無聲語言也是教師在課堂上所常用的體態語。作為一種暗示性的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體態語對學生的間接影響。對課堂進行控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這一工具對課堂氣氛進行有效調節。面部表情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發揮這一種較為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面部表情可以隨著課堂情境的不同而產生一定的變化。教師面部表情的豐富性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所產生的疲勞感得到有效降低。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目光和表情進行關注,以便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一種親切的目光。
(四)跨文化交際藝術
跨文化交際是在特定的交際情境下,來自于不同文化環境的交際者使用運用母語或其他語言進行口語交際的活動[2]。對外漢語課程的設置,可以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化解文化上沖突,進而以一種積極的態度融入到跨文化交流之中。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也是不同文化的差異性的表現載體。也可以讓學生對不同文化進行了解。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對這一課程的跨文化交際性特征進行充分發揮。例如在對中國的傳統節慶文化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中國文化和自己國家的文化進行比較分析,這就可以讓他們對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進行關注,也可以讓他們對課堂教學所表現出來的跨文化交際感覺進行充分感知。
(一)對情境化教學模式進行應用
情境化教學模式是從學生的自身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入手,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真實情境進行模擬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教學模式。對外漢語課程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進行良性互動的過程,一些具有實踐性特征和真實性特征的教學模式的構建,可以讓留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進行有效發揮。深入淺出化的教學模式的應用,是對情境化教學模式進行應用的表現。例如在對漢語中的“把字句”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教師中的一些實物進行講解。教師可以把教室中的杯子拿起來,又重新放回桌上,也可以將磁帶放進錄音機以后,再將磁帶取出,進而讓學生利用“把”字句,對教師的動作進行描述。在課堂的導入環節,教師也可以對情境化導入方式進行運用。角色互換法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應用。
(二)對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進行激發
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情感可以在對學習者的學習信心進行強化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為了對對外漢語課程的課程藝術進行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一種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外漢語教學也是在對學生進行激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充分了解,并要對學生漢語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進行強化。針對一些學生在漢語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緊張焦慮的學習態度,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幽默化的課堂教學語言的應用,幫助學生緩解畏難情緒。例如在一些漢語語法點的講解過程中,一些學生可能會感覺學習內容相對枯燥。對此教師可以采取一些寓教于樂的方式,對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進行激發。
科學的教學方法與藝術美感之間的有機結合,可以讓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與教師自身的教學功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性,具有美學特征的課堂氛圍的構建,可以讓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1]曹慕源.淺論高校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課堂教學藝術[J].經濟研究導刊,2013,11:255-256.
[2]張秋紅,陳鶴,吳世花.高校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教學藝術[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08:75-78.
陳璐(1988-),女,河南鄭州人,碩士,鄭州師范學院文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
H195;G
A
1006-0049-(2017)17-0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