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同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浙江 杭州 310012
“一帶一路”的多維視角
李舒同*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浙江 杭州 310012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的簡稱,是我國政府立足于國內外新形勢提出的最具雄心的重大戰略構想。本文從歷史源由、政治互信、文化融合、經濟合作、地理相通和信息共享等六個方面對“一帶一路”進行了多維視角的觀察與思考。
“一帶一路”;多維視角;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主席2013年訪問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了與相關國家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此后,“一帶一路”得到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到2017年5月,北京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主席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一帶一路”得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許多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參與。
中國的對外開放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8年的張騫出使西域。他的目的雖是攻打匈奴,但用心插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張騫憑此打通了一條溝通中原與西域的通道。這也為之后班超的西域之行打下了基礎。到公元2世紀前后,一條貫通亞洲的商道悄然問世,從此便揭開了人類貿易往來的新篇章。后來,德國地理學家李?;舴以泴⑦@條主要運輸絲綢的商道命名為“絲綢之路”。
從漢代開始,中國就已經派商隊遠航印度洋進行貿易。《漢書.地理志》所記載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就有從中國的廣東一帶到南亞甚至是印度洋海域。后來的鄭和下西洋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戶曉了,其開辟了我國對外貿易的新篇章的貢獻不可磨滅。中國的絲織品也借助這條“海上絲綢之路”被傳遞到亞洲、歐洲各地區。但是勝景并不能長久延續,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撕去了中外貿易中最為光輝的一頁。直到新中國的改革開放又重新翻開了我國發展對外貿易和交流的新篇章。
2013年習近平提出在“一帶一路”的倡議時,指出我們秉著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希望打造一個集政治經濟文化為一體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但與此同時,各方面的風險也在無形中阻礙著我們前進。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國情差異也十分顯著,這就需要加強各個國家發展規劃的對接,加強國與國之間的對話。對接與對話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各沿線國家的政治互信。對中國提出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有些國家還存在不同情況的疑慮,特別是在當今世界形勢相當復雜又急劇變化的背景下,中國與各國國家、以及各個相關國家之間建立一種政治互信是非常重要。
在提出“一帶一路”之后,習近平主席訪問亞洲部分國家去宣傳該提議,中國也愿意以坦誠合作換取政治互信。正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社科院的專家指出:“人文交流是推動雙邊關系的三輛馬車之一,也是推動政治互信的重要推手?!比绻鲊g能夠以信任為橋梁,那么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經濟貿易與共同發展又何嘗不好呢?政治互信是“一帶一路”得以順利實施并取得成果的基礎條件。
“七千年來,凡有海水處,便有華人?!毕肓讼?,現在能在馬來、各斯坦國家看到我們中國的絲綢制品、茶葉、陶器瓷器等等,大概都是絲綢之路的功勞吧。絲路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早已對我國和其他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我國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在傳入阿拉伯又傳入歐洲之后,為后者進行文藝復興提供了基礎,而火藥則使世界進入熱兵器時代,并以此來擊敗歐洲的騎士階層。
不僅僅是物質的融合,思想也不例外。當孔夫子的儒家文化隨著漫漫絲路傳入外邦時,其仁、禮、中庸思想也在慢慢的影響著當地的人文,從而使儒家可以與基督教、佛教以及伊斯蘭教齊名。在思想與服飾漸漸融合的過程中,莫高窟等石窟的出現更為其增添了一種異域風情。石窟中栩栩如生的石像和壁畫上姿態優美的“飛天”舞者把我們帶回到那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絲路之上。我們要正確認識“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求同存異,兼收并蓄”。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共同體的目標。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帶有外文的進口食品在超市中隨處可見,它們大多是通過一個叫做“自貿區”的渠道進來的。而我們所說的自貿區,就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自貿區的貿易準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進入國內市場,這一條件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家來華貿易。經濟全球化對處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國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經濟全球化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我們也能更好的利用國際市場。
當我們在享受著全球化帶來的諸多好處時,隨之而來的風險是必不可少的。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的演講時曾指出:哈薩克斯坦資源豐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絲綢之路經濟帶打著“能源合作、金融合作、經濟貿易”的口號,希望能同各國建立起絲綢之路經濟帶從而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時也能夠通過這一條絲帶連同著各國共同發展。
“大陸,在這里是盡頭;大海,在這里才開頭?!边@是一句有關新航路開辟的詩句,新航路的開辟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同時也加強了各地區之間的聯系。而“一帶一路“的出現意味著新航路、新陸路的再一次開辟。遙想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當年抱著探險的心起航,最終卻為人類發現了寶地。
“絲綢之路經濟帶”從中國出發,近到相鄰亞洲各國,遠至波斯灣地中海沿岸。板塊的漂移不能剪斷我們之間的聯系,用一條絲帶將我們緊緊相連。“海上絲綢之路”也不甘示弱,從福建出航,途徑吉隆坡、雅加達、內羅畢、雅典,最后航至威尼斯。讓我們真實的去感受一下莎士比亞筆下的“威尼斯商人”。
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改變著社會生產和人們的生活,也開始深刻地改變著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加強信息服務體系與安全建設成為全球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化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提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信息互聯互通,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網絡服務體系,打造數字“一帶一路”,將對中國自身以及參與國都有著深遠的意義。非洲的一些地區由于其信息技術相對落后而無法使用信息交流,但在中國電信的幫助下,非洲骨干光纜網為當地居民帶來了福利。正如一家中國企業負責人回應:“我們不封閉、不狹隘,我們愿意以全球化的眼光來對待全世界,造福沿線國家?!?/p>
曾經有一位尼日爾青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中國學習,原因是因為自己當年留學中國,在完成學業后,他進入了一家中尼合作的公司工作。他希望尼日爾擁有和中國一樣的網絡設施,中國鼎力相助打動了一位位像他這樣的有志青年的心。由于某些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不夠先進,中國也加緊對其實施幫助。我們秉著“以信息化為引領,以信息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動力“的宗旨希望為世界的共同發展出一份力。
“一帶一路”是我國政府立足于國內外新形勢提出的最具雄心的重大戰略構想。它是我國在傳承古代絲綢之路和平友好、兼容并包的思想基礎上,為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而承擔的國際責任,旨在打造同沿線國家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我們秉著“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希望打造一個命運共同體。
[1]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的演講.人民日報,2013-9-7.
[2]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演講.人民日報,2013-10-3.
[3]習近平在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人民日報,2017-5-5.
李舒同,男,浙江溫州人,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
F
A
1006-0049-(2017)17-0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