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冰 司東現 陳宏業
鄭州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以研究生帶動本科生科技創新的培養模式
張雪冰 司東現 陳宏業
鄭州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針對目前高校本科生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實施以研究生帶動本科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培養模式,讓專業知識強、科研熱情高的研究生帶動本科生參加科研活動,是加強院系研究生與本科生的學術和科技交流,提高本科生科技創新能力以及緩解高校師資緊張的有效舉措。
研究生;科研創新;本科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并結合自身參加科技創新的經歷,提出以研究生帶動本科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的培養模式,分析了研究生在培養本科生科技創新能力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提高本科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通過調查發現,雖然大部分高校已經把本科生科技創新活動作為培養本科生創新興趣和提高本科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內容,但是依然存在諸多制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將主要因素列舉如下。
(一)本科生參與科技創新動機的多樣化
當前,參與科技創新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但參與的動機呈多樣化的傾向。部分同學盲目跟風,或被動跟隨同學進入實驗室學習,有些同學還存在功利化傾向,抱著一種急功近利的心理,為了在獎學金評定、考研方面增加砝碼。科研本身是一種與興趣有極大聯系的活動,必須依靠興趣的驅使才能保證科研的持續進行,一味的追求科研成果,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質量的科研鍛煉,無法提高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1]。
(二)培養本科生科技創新的實驗條件差
大學本科生的實驗過程主要以所學的理論課程為依托,主要是在基礎教學實驗室進行,將理論知識運動到實驗過程中,以演示性、基礎性、驗證性為特點。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大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大學生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基礎教學實驗室建設與院系研究生的科研實驗室相比投人不足,儀器設備陳舊,層次和檔次均較低,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本科生科技創新的獎勵機制不健全
為調動廣大本科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自主創新,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特別是培養和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形成一種完善合理的本科生科技創新獎勵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部分高校重視傳統物質精神獎勵,即以論文發表、獲獎、申請專利等標準來衡量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成果,通過綜合素質測評加分,給予獎學金或其他形式上的物質獎勵,忽視了課程、學分以及學生評價制度的革新,雖然形成科技創新獎勵的機制,但是這種機制不夠健全,不能夠充分調動本科生的積極性,無法形成濃厚的校園科技創新氛圍[2]。
(一)研究生自身專業知識深厚、科研熱情高
研究生完成了本科期間所有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對本專業知識體系有了一個更為深刻、全面的認識,能夠把所學專業知識熟練的運用到科研實驗中,本科生參加科技創新多數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在實際過程中,也離不開研究生的指導和幫助;研究生和本科生年齡相近,在開展工作中,更容易交流,帶入感更強,更愿意指導本科生,無形中為本科生科技創新提供了更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有利于緩解高校師資緊張的問題
院系實驗老師課題任務重,常常同時承擔實驗教學、儀器設備管理、設備維護維修和實驗室的管理等任務,帶領本科生科技創新的時間少。而研究生課程少,科研時間充足,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帶領本科生進行創新實驗,這樣老師只需給學生下達實驗任務和重要的實驗思路,研究生代替老師帶領本科生,分擔了老師的工作任務,進一步緩解了高校師資緊張的問題。
(一)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本科生對科技創新的自覺性[3]。采取多種措施激發積極性和自覺性,建立和完善學生科技創新的組織機構,加強資金保障,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完善激勵機制。一是可以修訂《本科生推薦免試研究生實施辦法》,提高科技創新成果在保研加分中的比重;二是通過表彰活動,給予精神上的鼓勵,滿足科技創新者的榮譽感和成就感。
(二)為本科生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實驗條件。培養大學本科生的創新能力不應該只局限于讓學生在基礎教學實驗室學習,院系的研究生科研實驗室應該向本科生敞開大門,鼓勵本科生進入院系科研實驗室,培養本科生實驗基本技能,讓學生自由選擇課題并跟隨研究生學習,為本科生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三)提高研究生的積極性。院系應該把研究生帶領本科生科技創新取得的成果作為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的評價標準之一,與獎學金和其他評先評優掛鉤,對取得優秀成果的研究生進行表彰,提高研究生的工作熱情,為本科生科技創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經歷了摸索啟動、走上正規和逐步深化三個階段[4],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但就目前來說,以研究生帶動本科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是一次新的嘗試,通過這種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團結協作、肯鉆研以及在科研上自立、好學、踏實的科研作風,學生的科研積極性高漲,創新能力加強。
[1]全洪兵,張紹榮,李彥.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現狀與思考[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126.
[2]鄒海貴,常立農.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內涵、特征及價值探析[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14.
[3]Shee Lippell.Creativity and medical education[J].Medical Education,2002,36(6):519.
[4]曾暉,劉洪秋.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懷化學院學報,2009(9):149.
G
A
1006-0049-(2017)17-02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