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云南省大理市下關一中,云南 大理 671000)
談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發展
王晶晶
(云南省大理市下關一中,云南 大理 671000)
當前,中國民族管弦樂隊在音響品質方面并不完善,與社會標準相脫離。創建民族管弦樂隊的音響頻譜庫,創建軍隊指引大隊式的實驗民族管弦樂隊,注重民族樂隊改革的結論,成為當前中國民族管弦樂隊提高至新標準應當具備的條件。
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發展
指揮屬于一門具有豐沛的實踐性乃至經驗性的藝術方式。當前,國內外對于民樂指揮法層面的書籍與論文十分少見,我國大型民族樂隊建立的時間較晚,專業進行民族樂隊指揮的人極少,對于民族樂隊指揮的藝術分析則更加緊缺,大致處在空白狀態。由于我國民族管弦樂隊指揮短缺,并且相應分析的文獻較少,因此通常通過西洋樂隊指揮的專業性給予參考。可是,因為民族樂隊與西洋管弦樂隊的編制設定、音色結合、樂器類別等諸多層面具有較大差異,只有有效掌握民族管弦樂隊的內容,分析民族管弦樂隊指揮和合唱指揮乃至西洋樂隊指揮的差異,才能夠良好的打造并發展民族管弦樂隊的指揮體系。
相較于我國幾千年來傳統民族器樂合奏的藝術而言,當代民族管弦樂能夠稱之為一個年輕的樂種。我國傳統民族樂隊的演奏方式較為豐富,包含了拉弦樂、鼓吹樂、鑼鼓樂、絲竹樂、吹打樂等不同演奏方式。傳統絲竹樂是通過一至兩件弦樂器以及竹管樂器相融合的樂隊,傳統吹打樂是把管弦樂器乃至單一的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相融合的樂隊。我國當代民族管弦樂隊的形成則為以上兩種基本狀態:通過絲竹樂為主的民族管弦樂隊;通過吹打樂為核心的民族管弦樂隊。這兩種樂隊方式是對傳統音樂方式的延續,以此為根基把兩者結合并給予擴大,則產生了全新的綜合性樂隊狀態,也就是目前極為推崇的當代民族管弦樂隊。
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民族管弦樂隊依舊不具備固定的發展方式,甚至還產生了一些結合新潮音樂引發的編制方式。對于當前的發展而言,編制方式并非理想模式,不應當對樂隊編制較早地給予固定,造成局限性,對民族管弦樂的發展十分不利,需要激勵不同樂隊持續給予多角度探尋,在實踐中給予試驗和調整。樂隊方式的創建成為樂隊建設的核心,其關系到樂隊發展的不同層面,不但為樂隊的創作給予一個舞臺,還為改革樂器以及音響效果建立起紐帶。在諸多樂隊方式的創建中,應當了解所有樂隊方式形成的條件與所需,并且在樂隊挑選和編排問題方面給予實踐,從而分析出相應的利弊,進行正確的選擇[1]。
樂隊指揮在17世紀只是隨意拍打,當成一個打節奏的方法,逐漸發展至19世紀,首根指揮棒產生,雖然已經具備了指揮的理念,可是對樂隊指揮的具體分工依舊不夠明確。隨后,通過印象派音樂家的推崇,指揮才逐步展現出較為凸顯的位置特征,當前,樂隊指揮已經變成樂隊的核心。
在排練時,指揮的聽音能力乃至指揮中的現場判定能力極為關鍵。音樂的基調、情緒中的改變乃至相關的音樂表達方式,均應當由指揮依照現場狀況進行相關的反應,與團隊所有隊員的配合也應當依照實時聽覺給予判定。所以,西洋樂隊指揮的聽音方法則十分關鍵。
我國民族管弦樂隊是依照西方樂隊而建立的,我國的民族樂隊當前欠缺低音樂器,所以近些年運用低音笙等樂器進行填充。由于管弦樂隊指揮的聽音標準較高,所以學習西歐音樂指揮的人具備良好的指揮方法,并且手勢語言比較正確,有的學習民樂的指揮則欠缺指揮方法的訓練并且手勢傳達不正確,因此也應當通過西方樂隊指揮經驗進行學習和參考。
我國在民族管弦樂隊乃至指揮方面參考的都是西方樂隊,建立的時間較晚,仍處在萌芽階段,在發展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我國民族管弦樂器與西方比較,音色較為響亮,因此應當通過音色總體的和諧方面給予填充,將音律給予完善,令其確保和諧的美感。在未來發展中,可以通過提高總體樂隊的和諧方面著手,添加一些低音笙等笛音樂器。
在民族管弦樂隊的指揮中,可以多參考西方管弦樂隊的經驗。比如,西方樂隊指揮在手勢乃至動作方面均較為優秀,可以參考并融合,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此建立特有的指揮風格。
音樂屬于極為主要的藝術表達方式,也屬于聽覺藝術,人們能夠透過聽覺體會音樂作品的意境及魅力。所以,我國的民族管弦樂隊指揮需持續提高自身聽音乃至迅速讀譜的能力,確保指揮動作的正確性,能夠學習與音樂美學有關的內容,從而良好地進行指揮,以此獲得長地發展[2]。
綜上所述,長久以來,歐洲交響樂隊的國際化,一直不能取代具備東方色彩的不同民族器樂方式的存在和發展。而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持續發展及完善,在表現能力乃至藝術成就方面則會愈發被人們所重視。
[1]孫克仁.略論21世紀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前景[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3(02):1-10.
[2]周雯艷.德宏民族樂器的魅力[J].今日民族,2011(04):25-26.
J6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