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苒渟
(貴陽市演藝集團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恰空》音樂詮釋中的美學思考
——音樂美學對演奏的啟示
舒苒渟
(貴陽市演藝集團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在小提琴文獻當中,巴赫的《恰空》是非常著名的一首無伴奏小提琴變奏曲。《恰空》不僅能夠表現出巴赫比較成熟的作曲技法,還能夠體現出巴赫的人格魅力以及廣闊的思想情感。音樂美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研究音樂的本質以及音樂本身的美。本文主要從音樂美學的角度來分析《恰空》中所要表達的音樂內涵。
《恰空》;音樂詮釋;音樂美學;演奏;啟示
貝多芬曾經說過:巴赫是大海。因此,《恰空》的音樂詮釋一方面是對巴赫音樂結構以及寫作手法的賞析,另一方面能夠體現出巴赫通過《恰空》所想要展現的美學思想。音樂美學的研究需要以音樂的實踐活動為基礎,從而通過音樂實踐活動的思想以及理論來分析音樂的發展方向。因此,在音樂的發展過程中,音樂美學和音樂實踐互動具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
從音樂內容方面而言,巴赫對于音樂的表現形式有著極高的要求。《恰空》的結構比較嚴謹,復調技法以及對位織體都有著較高的難度以及一定的復雜性。《賦格的藝術》以及《鋼琴十二平均律》就能夠體現出巴赫超高的技能。巴赫對于技術的嚴格要求只是其音樂理念的外在表現形式。他的作品則能夠反映出他個人的情感以及所要表現的一種哲理。從《恰空》中可以看出,這首樂曲可以表現出巴赫器樂音樂所要表達的真正意義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因此,人們對于《恰空》所要描述的情感也是各有說詞。例如:一位日本的音樂家認為巴赫的《恰空》想要描述的是一個人的一生。在剛開始時,這個人在啼哭,緊接著進入了人生比較坎坷的階段,有喜悅,勝利,衰老以及悲傷等。德國音樂學家施威策爾認為巴赫希望用一個比較簡單的主題來呼吁整個世界。在《恰空》剛開始時,巴赫從二主題不斷過渡到三十二音符,緊接著進入陰險的三主題,借助顫抖的琶音來描述山谷上突如其來的狂風,樹木開始搖動,樹葉開始飛揚。在這之后進入了美麗的D大調,傍晚時分的陽光照耀在山谷中,金色充斥在大氣當中。在D大調結束之后,音樂猶如管風琴一般開始,又好像是許多小提琴在一起演奏。第三部分由變奏25開始,然后又回到了d小調,最后在莊嚴的氣氛中結束了整首樂曲。從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描述都是個人對于巴赫的《恰空》的體會和感受。人們能夠通過巴赫的音樂獲得巨大的感染力,從而引起心中的共鳴。
聽過《恰空》的人應該都能感覺到,巴赫的這首舞曲的確是蘊藏著一種深遠、令人深思的情感。這種情感不單單只是在這首舞曲中有體現,在巴赫的其他作品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他深遠而令人深思的內涵。巴赫很多作品中的內容,都是源于他是一個虔誠的宗教信仰者,同時又具備十分高尚的人格精神。縱觀巴赫這一生的生活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巴赫一直固有一個十分崇高的信念:他想用音樂的形式來表達對于遭受苦難生命那種深刻的同情,并虔誠的他們進行祈禱,祈求他們能幸福,內心對立新必勝具有十分堅定的信心。
比如巴赫的宗教清唱劇《馬太受難曲》,巴赫幾乎在這首曲子中注入了他最深刻的情感,這種情感所表達的不單單是對人們遭受苦難、解脫苦難命運中的充滿宗教意味的觀點和理解,還有對人類世俗的人生,以及對人世間的快樂的一種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無論是對宗教,還是對音樂,巴赫永遠都是虔誠的,他把音樂作為宗教一種禮儀的服務,轉向音樂本身就是宗教。在他的很多器樂作品中,無處不在地充斥著他的這種精神。
巴赫將理性和感性在他的音樂作品中進行了十分完美的平衡,實現了內容和形式的相互協和和統一。《恰空》這首舞曲的編曲形式是變奏形式,在這首曲子中,用來塑造莊嚴主題的只有8個小節,在之后的每個變奏中也都是以8個小節為單位,使這首曲子達到了整體上的平衡。而在調式和調性上,則是以憂郁的d小調作為主調,然后在后面的變奏中,d小調和g小調會交替進行,可以說這種處理使得這種曲子的結構更加的平衡。
在這首曲子第一段結束的時候,是歸結在d小調上,之后再傳入了O大調。讓整段曲子聽起來充滿色彩的溫暖和清澈。將巴赫心中那份樂觀和對實現理想化生活的信息完美的表達了出來。第二段開始又重新回到了主調上去,實現了辯證后的統一。在巴赫的音樂作品中,最常見的兩種因素就是對位以及和聲。在巴赫的《恰空》舞曲中,這種理性化的思維仍舊存在,但巴赫也在曲子中注入了對一些富于情感表現的主調因素,這種情感因素的加入,因為樂器表達的需要,巴赫通過這首曲子,將弦樂曲抒情歌唱的特點最大化表現出來,這是他自身音樂風格的一種體現。
巴赫所表達的音樂形式是可以說是完美的,這種完美并不是形而上的,而是以他的音樂離理念和創作理念為根源所形成的完美。對音樂來說,所有的技能和樂器都是將音樂表現出來的一種手段。想要真切的表達出作品本身的情感,需要演奏者對作品有十分深刻的理解。
[1]韓藝.試析巴赫《恰空》之美[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4(04).
[2]王琦.簡析馬林巴版本《恰空舞曲》研究與演奏分析[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4.
[3]金玥.《恰空》音樂詮釋中的美學思考——音樂美學對演奏的啟示[J].黃河之聲,2009(04).
J60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