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宏蘭
(蘇州市吳中區碧波中學,江蘇 蘇州 215128)
感知、想象、共鳴
——音樂欣賞學習中的三個審美階段
蔣宏蘭
(蘇州市吳中區碧波中學,江蘇 蘇州 215128)
音樂欣賞學習是有層次的。無論學生從音樂欣賞中獲得哪個層次的影響——感官的愉悅、音樂的贊嘆、生動的聯想、理性的思考等等,只要有利于個性的和諧發展,都應該承認其是有價值的音樂欣賞。
音樂欣賞;審美階段;感知;想象;共鳴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音樂欣賞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審美體驗的過程。而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有一定程度的階段性和層次性,是一個包含音響感知(審美直覺)——情感想象(審美感知)——情感共鳴(審美升華)的多種心理功能綜合的動態過程。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學會聆聽音樂、體驗音樂、理解音樂,最終成為具有“音樂耳朵”的人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目標。
音樂欣賞的審美直覺是指欣賞者必須通過親身聆聽音響直接接受音樂信息,從中獲得直觀審美感受。而在這一階段最活躍的因素就是音響感知,但音響感知存在明顯的主觀評價現象。在音樂欣賞課上,同一首樂曲,不同的學生感受必定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覺得悅耳,有的學生則覺得難聽。這是極為正常的,就像人們常說的:“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音樂教師,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恰到好處地運用藝術通感來欣賞音樂。
在藝術通感中,最活躍的是視覺和聽覺。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視覺和聽覺的重要作用。例如欣賞名畫時,可以在無聲中聽到有聲,如“舉頭忽看不似畫,低頭靜聽疑有聲”(白居易《畫竹歌》)。聆聽名曲時也可以在無形中見到畫面,如“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韓愈《聽穎師彈琴》)。又如欣賞德彪西的《大海》,會讓人聯想到藍色的海洋,飛翔的海鷗等;欣賞格羅菲的《大峽谷》,便會想到險峻的峽谷等;欣賞舞劇《天鵝湖》里“四小天鵝”的樂曲時可以聯想到明快、亮調的優美色彩配置等。
在音樂教學中,當學生掌握一定音樂知識基礎后,我們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逐步發掘學生的音樂想象空間,幫助他們更好地欣賞音樂,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如對自然界、社會生活中某種音響的模擬(鳥鳴聲、雷聲、機器聲等);或是借用某一種既定音調、樂器象征某種形象;或是培養學生以各種藝術手法表現事物的態勢:靜態的如月光、黎明、柳樹等;動態的如馬不停蹄、波濤洶涌、萬里行軍等……這眾多的富有生命力的形象都能觸發聯想,勾起學生潛在于腦海的印象,使他們觸景生情,去尋味音樂的內在情思,去領略其真實感、美感,從而透過描繪的表象進入更高更美好的藝術境界。
例如進行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教學。樂曲以優美婉轉的旋律歌頌了祖國山河的嬌麗景色:江樓鐘鼓、月上東山、漁舟唱晚……從樂曲由靜到動、由動到靜、由遠而近、由近而遠的進行中,我們可以回味到綺麗的自然美和藝術美。教學中,我們大可不必用詩歌去描繪與贊頌,也不必用某處山水為實體進行教學,而應該用形象的聯想,去觸發學生的激情,使學生領略到,樂曲中柔婉優美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和精致細膩的配器組成了一幅淡雅魅力的長卷山水畫,讓學生翱翔于聯想的天空,飽嘗美妙的藝術享受。
所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是情感的體驗過程,是欣賞者的情感與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交流的過程。情感體驗的最基本要求是準確、深刻和細致的體驗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它包括對作品所表達的喜、怒、哀、樂等的直覺體驗,還包括對作品情感內蘊的理解。為求情感體驗的步步深入,在教學中我們還要指導學生一方面要悉心傾聽音樂;另一方面也要從樂曲產生的社會環境、作曲家的生活經歷、創造意圖、藝術風格、體裁形式的表現特征等方面進行分析,這樣才能把握作品的情感內涵。
在欣賞課上,音樂作品最深層次的意蘊,大多是將無窮之意蘊含在有盡的形式之中,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要把握這種“弦外之音”,不能靠直覺,也不能靠體驗,甚至不能依靠單純的理解,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心靈完全沉浸在藝術的意境中,理解情境中的音樂關系,要能在剎那間獲得頓悟,使欣賞的審美情感得以升華。情感升華的極至就是“情感共鳴”,即實現了藝術作品與欣賞者的“物我兩忘、心神合一”,學生通過欣賞達到悅志悅神,達到審美的愉悅和享受。
我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在社會動亂、生活無著的舊中國流浪賣藝為生,他雙目失明,飽嘗了人間的辛酸苦楚,他把積壓在心頭的怨恨和憤懣用琴聲向人們傾訴,這首著名的二胡曲就是《二泉映月》。樂曲表達了作者跌宕起伏的不同情緒,音樂從一個委婉動人、柔美恬靜的主題開始,逐漸轉而進入激動昂揚,表達了一種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最后迸發出如火山一樣爆發的憤慨,仿佛發出了“生活的路啊,你究竟在哪里?”的吶喊。這是曲作者的吶喊,也是欣賞者發自內心的吶喊,就像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聽完這首樂曲時說的那樣:“斷腸之感這句話太適合了”。這就是音樂欣賞的升華,欣賞者已經達到了情感體驗的共鳴。
由此可見,欣賞者產生共鳴的中介還是“情感”,共鳴是感覺、知覺、想象、情感、思維,是通過刺激和誘導下交織活動而產生的一種美感。沒有情感的激發,也就沒有想象的展開,沒有想象就沒有音樂欣賞,更不能有共鳴的產生。同樣的,如果沒有達到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共鳴,就不能從真正意義上到達音樂欣賞的審美升華。
音樂欣賞學習是有層次的。無論學生從音樂欣賞中獲得哪個層次的影響——感官的愉悅、音樂的贊嘆、生動的聯想、理性的思考等等,只要有利于個性的和諧發展,都應該承認其是有價值的音樂欣賞。作為音樂教師就應該努力培養學生終身渴望聽賞美好音樂的情感,使他們的心靈終身與音樂息息相通!
J6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