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盈
南京工程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7
大學生心理管理狀況調查分析
李 盈
南京工程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7
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我國對教育的投入逐漸擴大,大學生人數也不斷增多。但是,在這一過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問題日益突出。針對這一現象,我們通過問卷形式調查了解大學生心理管理的現狀,分析大學生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學校管理以及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心理管理狀況的影響,從而探索大學生在心理狀況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建議以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管理;現狀;影響因素;建議
為代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力的大學生,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道德文化素質,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即對抗挫折的能力和積極樂觀的心態。但是,現當代的大學生心理管理狀況仍存在很多的問題。
(一)以自我為中心,難以處理好人際關系,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融入不到集體之中的現象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現在的80后,90后就是計劃生育下的直接受益人。然而,父母對孩子的寵愛有的甚至可以說是溺愛,使得現在的大學生不容易考慮他人的感受,很難融入到集體生活之中,缺乏集體榮譽感。
(二)部分大學生爭強好勝心強,以至于嚴重影響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好勝心強說明了一個人具有積極進取的意識,這原本是一件值得夸贊的事。可是,過于求勝,反而會帶來負面的影響,現在部分大學生中便存在著這種問題。在另一部分的大學生中又存在著過于安逸的現象。他們認為考上大學即是成功,在大學中不抓緊機會提升自己,每天渾渾噩噩地度日,直到即將畢業,步入社會才感覺到慌張。
(三)大學生對自己不能進行正確的定位,好高騖遠。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制定的目標可以不切合實際,可以漫無天際。現在的大學生,在給自己選定目標時,就存在著眼高手低的情況,在就業這一方面表現的尤為明顯。
(一)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是影響心理管理的決定因素。一部分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會放松對自我的管制。對自身的管控能力不強,長此以往,大學生就會難以控制心理的變化,缺乏清晰地自我認識,不能以一個健康而積極的心態應對自身在發展過程中發生的改變。而爭強好勝的大學生,對自身管理過于嚴格,內心就好比整天繃著的弦,也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問題。
(二)家庭管理是影響大學生心理管理的基礎因素。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家庭一直扮演著“早教者”的身份,他們通過自己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行為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從而期望大學生能夠按照他們所預想的目標前進發展。因此,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的學習和生活的狀態一部分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在成功的家庭教育下,他們會加強對自身的心理管理,以良好的心態朝著完善自身的方向前進。
(三)學校管理對大學生心理管理起著直接的影響。隨著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不斷被發現,高校對心理教育越來越重視,并且對心理教育的方式進行持續地研究和探索。學校的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對大學生的心理管理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四)社會環境使得大學生的心理狀況發生轉變。大學生要學會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要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規劃,要承受著就業的壓力等等。但是,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之中,并不可能一帆風順,大學生自身心理與社會需要的不對稱,使其勢必會遭受挫折和打擊,從而對心理狀況產生消極地影響。
(一)大學生應理智應對,全面豐富和發展自己。“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筑師”,對于自身心理產生的問題,大學生應及早地發現,理智地應對,并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案,將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而且,在大學生活中,大學生應該把握好機會,不斷地充實自己,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實踐,促進自身全面地發展,培養自身辨別是非,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大學生能夠增強心理的抗打擊能力和面對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
(二)家庭應扮演好孩子人生導師的角色。在發現自己孩子的心理狀況出現問題的時候,家庭應該以導師的身份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然而,在孩子進入大學之后,家庭與孩子相聚的時間變短,不能夠掌握孩子心理地變化。這時候,父母就需要加強與孩子的聯系,時常與孩子通電話,以一種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和孩子聊天,引導孩子將遇到的困惑說出來,并憑借自己豐富的生活閱歷,給予孩子合理的解決方案。
(三)高校應繼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地開展,并不斷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機會,以便大學生能更好地適應之后的社會生活。如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地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就。雖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是隨著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的提高,工作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漸呈現出來。例如,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有些大學生由于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的不到位,認為去進行心理咨詢是一種十分丟面子的行為,即使心理有了困惑,也不會真正地去進行心理咨詢。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擴大其廣度,更要增加其深度,讓大學生充分地認識到在人前進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產生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這并不可恥。可恥的是,明明意識到了問題,卻不敢面對,放任其惡化。其次,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理論教育的同時,更要提供給大學生實踐的機會,增加大學生了解社會的途徑,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至于在步入社會之后感到茫然失措。
正如柏拉圖所說,“好的心理是一劑良藥,能催人奮進,反之它就是枷鎖,使人滅亡”。大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決定了其未來發展的成敗。為了促進大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管理,不僅需要大學生加強對自身的管理,還需要家庭和學校攜起手來,共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三方地共同努力之下,大學生將會以一個更好的狀態迎接未來的挑戰。
[1]江全.淺析大學生心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0):92-94.
[2]楊靖.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09(02):144-147.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