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珊
(吉林省通化師范學院分院,吉林 通化 134000)
提高中職學前專業學生的幼兒歌曲彈唱能力要素
譚 珊
(吉林省通化師范學院分院,吉林 通化 134000)
幼師需掌握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基礎知識,掌握鋼琴彈奏與運用和聲編配進行即興伴奏的基礎知識,掌握歌曲的發聲基礎、音樂律動、音樂欣賞基礎知識,從而達到“學高藝精”的教學水平。具有綜合運用音樂基礎知識和彈、唱技能解決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技術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并具有兒童歌曲演唱、兒童歌曲彈唱與即興伴奏和快速捕捉音樂元素的應用能力。
中職學前專業;幼兒歌曲彈唱;能力要素
(一)增加伴奏課時,豐富伴奏課內容
歌曲即興伴奏貫穿整個音樂歌唱教學的始終,它配合教師的范唱,讓學生完整地感受到整首歌曲表達的情感。豐富的和聲與形式多樣的伴奏音型能夠深化主題,對促進和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審美水平有著很大的作用。通過即興伴奏來表達音樂內容,推動音樂前進,也提高了學生對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現力,并增加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視譜學習新課的過程中,即興伴奏(帶旋律的)可以在音準、速度、力度等方面給學生以支持。同一首歌曲,由不同的人演唱,伴奏的靈活對演唱者情感的變化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二)對和聲曲式等理論知識的簡化教授
當學生拿到一首兒歌時,他首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視唱了解歌曲的調式、內容、情緒并能快速的進行選擇和弦與合適的伴奏織體。要想做到這一點,沒有扎實的音樂基礎理論是不可能完成好的。因此,幼師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應著重加強對和聲曲式等理論知識的簡化教授,包括音樂理論基礎、和聲學、曲式學、音樂創作、音樂欣賞等方面的基本理論,以及鋼琴彈奏、聲樂演唱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技能技巧。
(三)了解和聲進行的一般規律
和聲學課程內容相對理論化,但是該課程要求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和聲學內容相對抽象,但是對學生的音樂基礎構建非常重要。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應當注重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并且聯系教學實際,適當擴充課堂教學內容,把抽象的和聲學理論同實際相結合,以便于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將簡單的和弦編排成一段音樂,并且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進行創新,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
(四)重視歌曲的前奏、間奏及結尾的設計
前奏在歌曲演唱之前出現,它的主要作用是提示歌曲的風格特點,引導聽眾情緒,揭示歌曲的意境和氛圍。在幼兒歌曲中,常用歌曲中主要的片段作為前奏,幫助小朋友找到歌曲的旋律。間奏又名過門,在兩段歌曲之間出現, 它的主要作用是歌曲的過渡部分,可以豐富歌曲本身的形象,渲染歌曲的氣氛,也可以使小朋友在演唱兩段歌曲時得到一個短暫的休息。尾聲結句,在歌曲的最后結束部分出現,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強終止感,并對歌曲作一個簡短的回味和補充,進一步揭示歌曲的內涵,使小朋友們沉浸在歌曲帶來的快樂之中。
(五)對兒歌的曲式分析
在了解大、小調和弦編配與伴奏的基本音型后, 從幼兒歌曲的本身出發, 探究歌曲內在的曲式結構,找到曲式與編配和弦的規律,加強對幼兒歌曲的即興伴奏能力,深刻體會曲式結構在幼兒歌曲伴奏中的重要性。
俱備運用曲式分析的知識裁剪音樂片段能力,有利于教師引導選擇適宜于小、中、大班不同年齡段幼兒欣賞音樂,同時通過課外一定量的彈奏練習,合理編配伴奏和聲,并順利彈出即興伴奏內容。
幼兒歌曲——《秋天多么美》和《泥娃娃》可以做為范例,歌曲具有典型的幼兒歌曲的曲式結構,旋律簡潔流暢,并在和聲伴奏編配時蘊含著所學的大調正三和弦,學生在編配時要嚴格遵照和聲連接,通過老師對《秋天多么美》和《泥娃娃》兩首幼兒歌曲的曲式分析,將所學的伴奏和聲理論知識予以鞏固,并加深理解。幼兒教師的音樂教材在選編內容方面應突出全面性,能使幼兒教師的音樂課程教學應包含音樂知識。
(一)歌唱方法的掌握
歌唱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最常見的教育形式,是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孩子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孩子們對此也很感興趣。所謂歌唱是指用嗓音來演唱有旋律、有歌詞的歌曲以及節奏朗誦。幼兒要想學會歌曲必須理解歌詞,熟悉旋律。那么教師如何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依照新《綱要》的教育目標,以及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興趣、需要和經驗等來指導幼兒學習唱歌呢?筆者覺得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優美范唱,感染幼兒。在歌唱活動中,傳遞歌曲信息的第一使者是教師,讓幼兒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也是老師。每首歌曲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教師要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范唱,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讓幼兒從聽覺上感受美,保持對音樂的熱情,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
第二,合理運用圖譜,輕松學唱歌曲。在歌唱活動中,有時會發現幼兒會唱歌曲的曲調,但記不住歌詞。如果把歌詞內容以圖譜的形式呈現,讓幼兒觀察圖譜,在理解圖譜內容的基礎上去記憶歌詞。如:中班歌唱活動《買菜》,老師把樂句所表達的含義制作成圖譜。在范唱前提出要求,請幼兒仔細聽,范唱完后提問,歌曲中唱到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圖譜,幫幼兒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二)歌曲情感的表達
結合肢體語言,快樂表現歌曲。教師用肢體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美。例如:大班歌唱活動《歡樂頌》每一句都能用肢體動作表現,幼兒一看到老師的動作便能想到相應的歌詞,幼兒邊唱邊做動作使課堂氣氛更活躍,幼兒學的更快樂。又如:在學唱《健康歌》這類輕快活潑的歌曲時,我通過用歡快的笑臉和眼神,激起小朋友的內在情感,和老師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的進行唱歌和隨音樂節奏去進行律動表演,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創設游戲情境。對于一些活動,可以設計一些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歌唱。游戲是幼兒在幼兒園的主要活動,現代教育提倡教育游戲化,同樣在歌唱活動中也可以將游戲滲入其中。例如:《買菜》這一歌唱活動,我們就可以在活動室布置一個簡單的菜市場,每位幼兒一個小籃子,等學會歌曲后讓幼兒邊唱歌邊去菜市場買菜,既復習了歌曲,又增加了幼兒的興趣使活動得以延伸。在愉快的歌唱游戲中,幼兒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歌唱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表達能力,更使幼兒的身心得到了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