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旦
(陽春市實驗中學,廣東 陽春 529616)
學生音樂素質培養之古樂研究
莫 旦
(陽春市實驗中學,廣東 陽春 529616)
音樂,是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學習音樂,可以使學生接受美的素質教育進而萌發對音樂之美的體驗與創造,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了解世界和本民族的文化,由此產生美好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音樂教育;新課改;中華古韻;學生素質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動。
——《樂記·樂本篇》
音樂是人類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是情感的載體。一部音樂發展史就是我們人類社會發展的文化史,任何藝術作品都不能像傳世的音樂作品那樣,超越時空,在音響的流淌下訴說著它的情感與靈魂。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從黃帝開始就已有“黃帝傳旨倫制樂”的傳說。那是因為古人已經知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和“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的道理。認為音樂這一美妙的藝術,是來自于人的內心感受。所以,我們的始祖黃帝也以人為本,而命他的樂官伶倫制律作樂,為的是讓所有子民能聽到音樂,過上愉悅的生活。
音樂因其對人心的影響能力而成為了統治者重要的統治工具。“夔”這位相傳華夏最早的音樂家,傾其心力而創作的《簫詔》相傳可以把神鳥鳳凰引來翩翩起舞。在傳承了一千多年后,還令周游列國的孔子目馳神迷,沉溺于這“盡善盡美”的樂舞而“三月不知肉味”。
中華古韻源遠流長,從不可追溯的遠古到已有歷史記載的商周,就已經有了相當豐富的音樂文化的積淀。又通過雕塑、繪畫、文字等方式,將古代的音樂成就與經驗與后人分享。出土大量的文物足以證明中國古代音樂發展的高度和深度,各種有關音樂的論述,往往也是符合當時的社會發展實際的。如北方地區有傳說由孔子編訂的的民歌總集《詩經》、南方地區有屈原的《九歌》、音樂理論專集《樂記》以及傳世的歌舞音樂與器樂等等,都表明了當時社會的音樂發展已達到一定的水平。尤其是《樂記》這一重要的音樂著作,對音樂教育功能的論述可謂全面而深刻,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音樂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學音樂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接受美的體驗與創造,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了解世界和本民族的文化,由此產生美好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對于日常的音樂課堂教學而言,老師可在課堂導入方面下功夫,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始終堅持以音樂為本,圍繞主題音樂不斷變化,通過音樂的感受、體驗、模仿、探究、互動等手段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并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進行必要的思想升華。
初三音樂課本的“華夏古樂”可讓學生先觀察古琴的構造,再感受古琴的音色,最后讓同學們仔細聆聽古琴演奏。當幽靜輕清、冷峻高潔的古琴悠悠奏響,曼聲吟唱的《陽關三疊》入耳之際,仿佛一下為我們打開了一幅水墨山水長卷。樂曲所表達的情感也在師生互動討論中逐漸明朗,大家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到音樂并不只是對客觀事物的簡單描寫,同時具有更深層的內涵。《陽關三疊》是古代一首優秀的藝術歌曲,根據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譜寫而成,意境古樸悠遠、曲調情深意重、歌詞凄美深邃、旋律感人,在音韻悠長的古琴和詩意的襯托下,一唱三嘆,蕩氣回腸。往往一曲唱罷,就能讓原本吵鬧的學生漸漸安靜下來,中華的古韻穿越時空,師生的心靈在音樂的流淌中得到凈化與升華。
老師結合教材的內容還可給學生安排精美的課件,讓學生的思維乘著音畫的翅膀自由飛翔,屏幕上中國的水墨山水、花鳥蟲魚、亭臺樓閣、湖泊山巒、大漠風煙等,都隨著音樂的流動而靜靜地轉換著,意境與韻律絲絲入扣,古意盎然,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間,悠哉、快哉、美哉!真是潤物細無聲啊!讓聽慣了流行音樂的同學們頓覺耳目一新、倍感親切。
“華夏古樂” 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先人們的精神與智慧。從外形到音色,從單音感受到名曲欣賞,同學們認識了古琴、塤與編鐘這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古代樂器,欣賞了《陽關三疊》、《流水》等器樂曲。“中華古韻、時代芬芳”讓同學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古代音樂所表達的情緒及韻味。最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音樂審美觀。在學習過程中了解相關的音樂歷史與人文典故,讓同學們真正的感受到中華民族在藝術作品中灌注的精神與理念,進而萌發對中華文化的向往與敬仰,有效地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并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從而完成了并體現了音樂教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如何讓華夏古樂再現時代之神韻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師,我們除了一如既往地熱愛自己民族的優秀音樂外,更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將其發揚光大,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與責任。來吧,我們一起努力,在新課改形勢下讓中華古韻切實在學生音樂素質培養方面能夠再展時代之芬芳!
[1]夏滟洲.西安鼓樂研究成果及問題綜述[J].音樂天地,2016(01).
[2]劉夢旋.論音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J].同行,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