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婷婷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三龍小學,江蘇 鹽城 224161)
促進農村學生在審美中發展合唱表現能力的方法
葛婷婷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三龍小學,江蘇 鹽城 224161)
相對于城鎮中小學,農村中小學在藝術教育教學方面,一直處于落后狀態。農村學生的音樂知識匱乏,歌唱技能較差,特別是在合唱方面,與城市孩子的差距非常明顯。在農村教育中,若想注重培養并提高孩子們的合唱表現能力,那么就要結合孩子的天性與學習特點,把握孩子學習藝術的關鍵時期,加強合唱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學習藝術文化,提高音樂藝術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讓農村的田野上回蕩起優美的童聲。本文就如何讓農村孩子在審美中提高合唱表現能力這一問題展開探討。
農村學生;音樂審美;歌唱能力;合唱能力
新課改明確要求:唱歌教學需要重視激發每一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演唱能力和審美意識,在美的熏陶中提高演唱水平。班級合唱具有典型的集體性、普及性特征。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協調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演唱技巧的同時,認識并欣賞音樂的藝術美,在這種美的熏陶下逐步增強合唱意識、提高合唱能力。
籠統來講,音樂審美指的是在聆聽、欣賞音樂過程中對音樂作品形式、音樂作品內涵、音樂作品旋律等產生的一種美的認識。對于音樂這門學科來講,其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們的審美素質和歌唱能力,以此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綜合提升。
盡管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國依舊還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農業是發展經濟、發展文化的重要基礎,農村人口還占絕大多數,我國超過85%的中小學校位于農村,超過75%的中小學生來自農村。對于農村音樂老師來講,應如何開展音樂教育?應如何在審美中進一步提高孩子的合唱能力?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豐富音樂審美經驗,培養合唱情感基調
音樂審美經驗指的是青少年學生在聆聽、欣賞以及創造音樂作品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認識和良好的心理體驗。在音樂的發展長河中,全世界各國音樂大師共同打造了無與倫比的音樂寶庫,這個音樂寶庫匯集了不計其數的優秀音樂作品。比如,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獨立創作的《二月里來》,讓人聽了之后有一種沁人心脾的美好體驗,仿佛能夠讓聆聽之人真實地看到解放區明凈的天空,嗅到解放區帶有泥土芬芳的清新的空氣,潛移默化中增強對祖國的熱愛與崇敬。
在音樂教育中,老師要鼓勵并引導學生廣泛接觸音樂作品,不斷拓展個人音樂視野,要求學生在感受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記住作品主題以及音樂旋律,把握節奏特點以及和聲效果,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基調(歡悅、浪漫、輕快或者熱烈等),以此讓學生對合唱的音樂作品有一個全面而準確的認識。在具體合唱教學中,老師可通過合唱與獨唱相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欣賞同一個音樂作品,讓他們自行感受合唱所產生的強大感染力以及充足的表現力,繼而對合唱產生濃厚的興趣。相對來講,農村學生的音樂基礎較差,基本不具有獨立識譜的能力,所以老師要在教導學生把握音樂作品情感基調的基礎上,從最簡單的音階入手,明確音高概念,掌握識譜能力,為后期提高音樂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提高音樂審美水平,發展合唱表現能力
音樂審美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需要在積累大量的審美經驗之后慢慢形成。作為正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特別是音樂知識相對較為缺乏的農村學生,需要盡可能地涉獵多題材音樂作品,強化對音樂聽覺能力、欣賞能力的訓練,以此逐步提高音樂審美水平,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對提高學生合唱表現能力方面亦大有裨益。
在開展音樂教學時,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從最初的感受美逐步到表現美再到創造美,通過提高學生音樂審美水平發展孩子們的合唱表現能力。其具體做法是在進行合唱教學之前,老師讓學生們共同聆聽音樂作品,自行感受其主題、情感色彩,從中體會到音樂的美,為有意識、有感情的合唱打下基礎。強化學生對聲音的辨識意識,學會把握節奏、聲調以及音色,真正做到控制內心的合唱。
(三)強化高尚的音樂審美情趣,發展合唱表現能力
音樂審美情趣包含兩個層面:一是音樂審美情操;二是音樂審美趣味,直白來講,指的是對音樂作品所形成的一種態度和認識。音樂是一種情感層面上的藝術,重視表達人的內心活動,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應信馬由韁,充分發揮想象力,根據旋律、節奏進行聯想,讓自己的內心與作品發出強烈的共鳴,接受音樂美的熏陶,在形成高尚道德品質的基礎上,對合唱等不同形式的歌唱產生濃郁的興趣,繼而促進合唱能力的提高。
印尼克桑先生創作的經典作品《梭羅河》,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對祖國的眷戀。當時,很多印尼僑民一聽到這首歌,心中就會激起對祖國的無限思念,受到了音樂的熏陶。在進行合唱訓練時,老師要教導孩子們勿聲嘶力竭的歌唱,要根據作品主題以及自己的感受,像抒發情感那般娓娓的歌唱,在音樂審美認知中感悟合唱的精髓,把握合唱要領,真正做到合唱表現能力與作品情感相統一,在感悟音樂審美情趣之中,發展合唱表現能力。
總而言之,農村音樂老師要帶領孩子們共同發掘音樂作品的審美性,促進他們在審美中不斷提高合唱表現能力,強化藝術熏陶,在促進學生合唱水平提高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道德素質,促其全面發展。
[1]周瑾.精心上好童聲合唱課提高兒童的合唱水平[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2]劉曉娜.合理設計切入點,豐富音樂課堂[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3]程一萍.解析小學音樂節奏訓練中的教學體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4]陳海燕.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小學生音樂興趣培養探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