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玨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0)
感受內心平靜的聲音
——聽朱曉玫演奏《哥德堡變奏曲》的感想
連玨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0)
《哥德堡變奏曲》是一部巴洛克時期巴赫十分杰出的作品代表。通過聆聽感受朱曉玫彈奏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對朱曉玫和《哥德堡變奏曲》的簡要介紹,簡要分析朱曉玫的鋼琴演奏風格特點,感受朱曉玫演奏的內心情感,表達自己對朱曉玫演奏的感想。
《哥德堡變奏曲》;巴赫;朱曉玫
第一次知道朱曉玫,就是前一陣聽到她在2014年萊比錫音樂節演奏的《哥德堡變奏曲》,能回去自己翻了很多關于朱曉玫的評論以及介紹,發現聽她的演奏讓內心變得很平靜,她自己也說到,“每次演奏《哥德堡變奏曲》,都能讓內心很平靜”。
朱曉玫隱居了32年,默默彈琴直到將近50歲才出版了第一張自己的唱片,引發了海外音樂界的關注和驚嘆。朱曉玫出生在上海的一個音樂世家,自幼學習鋼琴,由于手指短小一直被稱不適合彈琴,但是她不聽勸阻,堅持了自己的音樂道路。她的一生都很艱難坎坷,一直到1999年,朱曉玫得到了好心人的資助,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唱片《哥德堡變奏曲》,引起了法國很多聽眾的注意,逐漸地被邀請到各地去演奏。她的音樂向大家訴說著她內心真實平靜的聲音,她樸實無華的著裝以及演奏時的不夸張不做作,逐漸被中國鋼琴屆發掘和關注,朱曉玫和加拿大鬼才鋼琴家古爾德并稱為演奏巴赫音樂“并峙的雙峰”。
巴赫是巴洛克時期音樂的集大成者,他把復調音樂推向了最高峰,是一位劃時代的人物。巴赫在世的時候并沒有顯赫的地位和至高的榮譽,當時巴赫的作品并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只是在教堂里才有演奏。一直到十九世紀初,經過門德爾松、舒曼等音樂家的發掘,人們才開始慢慢欣賞慢慢發現巴赫作品中的美。
《哥德堡變奏曲》原名是《有各種變奏的詠嘆調》,是巴赫晚期的一部作品,也被稱為是巴赫最偉大的變奏曲。《哥德堡變奏曲》與貝多芬的《狄里貝亞變奏曲》和勃拉姆斯的《亨德爾變奏曲與賦格》被稱為世界三大變奏曲。
《哥德堡變奏曲》全曲一共有32個部分組成,有一首詠嘆調(主題)、30個變奏、主題反復組成,變奏三首為一組,每一組的最后一首都是一首卡農,是從一度到九度的卡農曲。
《哥德堡變奏曲》第一首Aria,Aria一般是指歌劇、清唱劇、康塔塔中出現的富有旋律性的聲樂獨唱曲,是巴赫為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瑪格達雷娜所作的一首舒緩的三拍子薩拉班德詠嘆調,有很多的裝飾音,風格較華麗,左手的低音部分的線條走向,是之后30首變奏的基礎。聽朱曉玫的演奏并沒有省略裝飾音,平穩的演奏還原了很多帶有裝飾的旋律。
最后在30個變奏之后,又出現了優雅莊重的詠嘆調Aria主題,首尾相呼應,有一種非常圓滿終止的感覺。
朱曉玫演奏這部作品一彈就是二十五年,《哥德堡變奏曲》已經成為她生命當中的一部分了。她在 2014 年的紀錄片“一位中國鋼琴家與巴赫的因緣——朱曉玫與《哥德堡變奏曲》”中說到:“《哥德堡變奏曲》是巴赫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三十年來它伴隨著我的生命,就像一個與我一起生活的人,它已成為我的一部分。”她最出名的一次演奏應該就是2014年6月21日,萊比錫圣托馬斯教堂里,在巴赫的墓前,她被邀請在這里演奏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用時78分鐘,座無虛席,她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在這里舉辦獨奏會的鋼琴家。朱曉玫說她實現了最大的夢想,離巴赫這么近,可以和巴赫對話了。我還找來古爾德的版本對比聽,古爾德的演奏只有三十八分鐘左右,節奏很有彈性,速度很快,有很強的技巧性,在每一個聲部線條之間有比較強烈的對比,裝飾音很果斷很干脆,觸鍵非常靈敏,每一句也是在訴說著他對巴赫的熱愛,他自己也演奏出了另一種巴赫。很多人說朱曉玫心中的巴赫接近于老子和莊子,是在向我們訴說、說服,帶給聽眾更多的是心靈的洗滌和精神的修行,能讓人拋開塵世間的一些雜念,聽到內心平靜的聲音。在演奏中朱曉玫一直追尋的是中國文化中的中庸的思想,并沒有很華麗輝煌的感覺,是一種音樂中的平衡。如果非要將兩人進行對比的話,我覺得他們只是在追尋巴赫的方式上不同,也帶給人們他們內心里不同的巴赫。越聽越發現巴赫的音樂真的很耐人尋味,巴赫真的是一位鋼琴巨匠,能把每一個聲部的旋律都描繪得那么有感染力,每一個聲部之間的對位都是那么嚴絲合縫,他的每一句旋律都是那么有力量,慢慢地震撼著聽者的內心。
朱曉玫的演奏,是貼近巴赫內心的,她的朝圣之路是艱難的,也是她一生的修煉,世界上有哪位鋼琴家可以在冰窖一般的房間里靠彈奏巴赫的《平均律》取暖,把能量聚集到手指尖散發到全身?那是需要何等的內斂和專注啊。而這三十個變奏也就好像朱曉玫風雨兼程、不平凡的人生,帶給人們一種安靜、冥想的環境,我們閉著雙眼就能感受到音樂中時而低沉時而歡快的意境。她演奏的巴赫就是一種中國傳統文化老子《道德經》里“如水的力量”,雖然沒有形狀,但是有一種力量,連堅硬無比的石頭都會被穿透。她的演奏沒有過多華麗輝煌的裝飾,沒有高調的炫技,沒有夸張的動作,沒有響亮的音響,但是卻依舊感動著我們,震撼著我們,帶領我們進入到了她平和的內心世界,也帶領我們進入巴赫的內心世界,好像可以忘掉這世間的紛紛擾擾,感受自己內心安靜的聲音,進入到自己內心的“桃花源”。
《哥德堡變奏曲》中運用了大量的不同風格題材的音樂元素,與巴赫的其他作品相比,并沒有十分濃重的宗教色彩,而是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讓每個人心中都能體會到巴赫帶來的音樂。通過聆聽朱曉玫演奏的版本,讓人更能在復雜的社會中,感受自己內心寧靜的世界,閉上眼聆聽她彈下的每一個音符,都在靜靜地打動著我們,也因此讓更多人認識了這位與巴赫融為一體、初衷不改的鋼琴演奏大師。
[1]嚴雋文.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音樂特性淺析[J].鋼琴藝術,2015(02).
[2]朱晨飛.關于朱曉玫鋼琴藝術風格論研究——以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為例[J].戲劇之家,2016(05下).
[3]王俊.尋找“鋼琴隱者”朱曉玫[N].深圳特區報,2011(07).
連玨,河南大學2015級鋼琴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