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嵩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揭陽 516001)
淺析《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曲式結構及音樂表達
高嵩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揭陽 516001)
聲樂作品《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選自歌劇《傲蕾·一蘭》,這首歌曲充分地表達了對傲蕾·一蘭的贊美之情。這部歌劇圍繞著女主角傲蕾·一蘭展開描寫,刻畫出了一個率領自己部落與俄寇斗爭的人物形象。本文通過對聲樂作品《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中的歌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的研究,進一步了解這位巾幗女英雄的傳奇經歷。
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傲蕾·一蘭;演唱技巧;情感表達
中國歌劇《傲蕾·一蘭》通過對一蘭這位民族抗爭英雄的描寫,刻畫出一個偉大鮮明的人物形象。這部歌劇所突出的是一種人性的美,強調了一蘭對護衛家園的決心,從一個天真無邪的純潔少女轉變為率領民眾保家衛國的巾幗英雄,這樣的戲劇沖突展現出人物特有的美感與歌劇的意義。本文通過對《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這首聲樂作品的研究,體會一蘭當時的遭遇,以此來更好地理解人物內心的心理變化。
歌劇《傲蕾·一蘭》是以描寫民族巾幗女英雄傲蕾一蘭的不公遭遇為線索而展開劇情的。歌劇中的音樂具有獨特的風格,其劇本結構相當嚴謹,首尾呼應,獨具匠心,彰顯著民間文學的光輝。
歌劇的創作改編自真人真事。17世紀中期,俄國的沙皇以經商建交為由侵入我國精奇里江畔,綁架了傲蕾·一蘭的父親希爾其尹。一蘭為解救父親,率領部落進行抗爭。對方提出,用她來替換父親做人質。遺憾的是她的父親早已被對方殺害,但此時此刻的她并不知情,一心為解救父親于水火之中的一蘭毅然前往,卻不料中計,深陷敵營。在敵方的監獄中,一蘭度過了痛苦又漫長的七年。后來沙皇又押送一蘭入侵中國。一蘭在雅克薩城堡遇見雙目失明的母親,母親冒著生命危險毒死看守,最終成功地營救出了一蘭。
一蘭雖成功逃離了魔爪,但母親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一蘭經歷了九死一生后,依然連遭不順,哈巴羅夫開始散布一蘭歸順沙皇的謠言,以此來挑撥人心。于是部落的民眾對一蘭產生了誤解,連她的未婚夫奧布庫也聽信了謠言率領著部隊離開。一蘭以實際行動向部落的民眾證明她并沒有改變過,最終一蘭與部落民眾團結一心,在戰爭中殲滅敵人,取得勝利。
丁毅,1920-1988,中國著名詞作家。與他人共同合作完成歌劇《傲蕾·一蘭》的改編,1979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創作二等獎。
田川,原名朱溥鈞,安徽六安人,中國著名劇作家,1953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與人合作的歌劇作品有《小二黑結婚》、《同心結》、《傲蕾·一蘭》等。
王云之,中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劉莊,吳祖強教授。曾任總政歌舞團與總政交響樂團團長,擔任過多次大型演出的音樂總監。現任中樂音樂藝術培訓中心,中樂錄音制作中心音樂藝術總監。參與創作的歌劇作品有《傲蕾·一蘭》、《同心結》、《火紅的木棉花》、《兩代風流》等。
劉易民,中國著名作曲家,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與他人合作《傲蕾·一蘭》獲建國三十周年演出創作二等獎。
《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將五聲羽調式做為樂曲的基礎。其結構為再現的三段體。歌曲抒發了對傲蕾·一蘭不懼艱難,為保衛家園,頑強的與敵人抗爭的贊美之情。
歌曲為四二拍節奏,它采用稍慢的節奏來表達憨厚、淳樸的旋律。整首作品歌頌出了一蘭強烈的民族精神,在贊美的同時,又體現出偉大的人物形象。樂曲的第一段為四句體語段,呈現出承上啟下的音樂走向,節奏較為緩慢,語調以較強的敘述性為主。通過敘述表達出對一蘭的贊美;第二段在第一段的基礎上重做了補充,這樣的改變使得節奏開始趨于復雜,不在以單一的狀態出現,音調的高低起伏開始出現較大的變動,力度也變得豐富起來,情緒更加飽滿,使得旋律處于一種尖銳的戲劇沖突之中。強烈的戲劇沖突抒發出人們對一蘭由衷的崇拜與敬仰之情,以及有意將一蘭的民族精神繼承與發揚。
第一部分,采用比較平緩的速度為基準,用引子拉開了全曲,節奏規律而穩健,引子最終傾向于主音的變音,這體現出前進的力量,借此展開對故事的描述。
歌詞寫道:“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傲蕾·一蘭姑娘深深地愛著它”描寫出戰爭之前,百姓安定的生活狀態,以白玫瑰來比喻純潔的一蘭姑娘,以純潔的少女形象來象征人們安居樂業的生活。在演唱這一段樂句的時候,要注意把握節奏的速度,以稍慢的穩健的速度為佳。情緒上以莊嚴自信的敘事狀態為主,因此要盡量體現出男中音聲部渾厚柔和的音色特點。在發聲技巧方面,歌者要將喉位放低,并穩固喉頭位置,不能為了故意制造出穩健有力的聲音而去壓迫喉嚨。氣息下沉,橫膈膜擴張,喉嚨自然放松,歌唱時用后腰發力。在音色控制上,要注意胸腔的共鳴,因為第一段主要以敘述為主,因此在演唱的時候,需要以說話的狀態進行。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展開部分,整體的音樂情緒是激烈又悲痛的。歌詞中“她熱愛黑龍江自己的土地,她熱愛自己的民族。多少回酷刑,多少回鞭打,她從沒低下過高傲的頭顱”更為細致地描述出傲蕾·一蘭在敵方監獄中所遭受的一切折磨與痛苦,盡管如此,一蘭也從未向命運屈服,只要有一口氣在,為祖國平反的決心就永遠不倒。在演唱這段樂句時,要將悲痛、憤慨這兩種情緒渲染到極致,以此來表現對敵對勢力的仇恨以及敵人殘忍的手段。在此基礎之上,再運用悲壯、渾厚的音色來表達出永不低頭,永不屈服的精神。
歌曲的第三部分是整首作品的再現部,其演唱的情緒應該是自信、大方的。歌者在語氣上應該突出對一蘭英雄氣概的贊美,并且需要體現出對優秀傳統的繼承與發揚。演唱這部分時,需要注意,雖然整首作品在不斷的重復,但是細節中卻有微妙的變化,歌者可以在結束句上進行二度創作,起到一個發揚繼承民族精神的作用。
結尾是歌曲的重中之重,它通常對整首歌曲加以總結,對聽眾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演唱的過程中,要注重把握好啟示部分的情感表達。
這首歌曲情感真摯,沒有太多的演唱技巧。但需要歌者在充分理解背景的前提下,進行二度創作,這里的二度創作首先要尊重原創,其次才是個人的理解。因此,為了更好地去表達這首作品的內涵,演唱者,必須認真體會作品描述的細節。以深刻理解作品思想為前提,賦予歌唱新的生命力。
歌劇《傲蕾·一蘭》所體現的人物特點是多元、復雜的。歌劇中處處充滿著矛盾的沖突,如飽受摧殘后與敵人抗爭的斗志,以及人物主體的身份切換等。一蘭本質上來說,僅僅是一個花季少女,但當國家遇到困難之時,她又化身為一個拯救民族的斗士,這樣強烈的戲劇斗爭更能體現出豐滿的人物形象。僅僅通過《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這首歌曲來評價傲蕾·一蘭顯然是不合適的,但通過分析整首音樂作品,依稀能窺探到一些人物的本質。一蘭是堅韌又偉大的,歌劇做為一種傳播媒介,能使一蘭的精神永遠存在于人們的內心。她不屈不撓,堅韌不拔,舍己為人的精神,也將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人。本文希望通過《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形成一個還原抗爭戰爭的窗口,以歌劇為載體,向人們傳達出音樂中所表達的真善美。
[1]王云階.《傲蕾·一蘭》音樂創作隨想[J].電影藝術,1980.
[2]鐘磊.聲樂作品《黑龍江岸邊潔白的玫瑰花》情感與歌唱技巧分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05):270.
[3]孫健.中國民族歌劇中男中音角色的作用探究——從三部中國民族歌劇典型男中音角色來解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
高嵩(1988—),男,漢,廣東揭陽,碩士研究生,畢業于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就職于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美聲藝術的審美特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