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雅菁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甘肅 婁底 417000)
信息背景下高校音樂學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革創新
鄒雅菁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甘肅 婁底 417000)
為了響應新課標的要求,我國高校音樂學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都在不斷的創新和改革,教學內容的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是我國當前音樂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成果。本文站在新課標的角度,以信息技術為背景,結合當前音樂教育實際,從多個方面入手,著重探討高校中音樂學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期望能夠提高高校音樂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為社會培養出應用型、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信息技術;音樂課程;考核模式
藝術作為國內外不同意識形態文化的載體,承載和傳承了人類審美情趣,通過文化和音樂藝術的融合,能夠加強人類對多元文化的人類傳統文明的理解,增強不同文化之間的認同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全面步入信息時代,信息化的社會不但造福了人類,給人類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還對藝術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我國高校音樂學課程教學是藝術類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應用能力的主要途徑,有著鮮明的文化特點,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高校音樂學教師要積極的利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順應時代的發展,利用信息技術對音樂課程的考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改善當前的教育現狀,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以滿足現代社會對應用型音樂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音樂教師首要應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的核心目標。但是音樂教育同樣是多元化的,它不但包括了對音樂審美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它還包括對學生品德和智力方面的培養,音樂教師應當擔負起自身的責任,讓音樂的課程教學在素質教育的發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從而提高高校音樂學的教學價值。在此前提下,筆者認為目前高校音樂學課程考核改革在信息背景下,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展開。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音樂學課程考核模式,大多采用以表演為主的技能考核和以理論知識為主的閉卷考核方式,如規定學生以所學的專業形式演唱、演奏音樂作品,用命題試卷對本學期或本年度課堂上學過的音樂理論知識進行考核,這樣的考核方式顯然是沉悶、乏味、緊張的。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機械地背唱歌曲、死記硬背音樂知識,這種考試模式不僅損害了學生對藝術的審美情趣和創造天賦,也使教育本身陷入困境?;谶@些不利于學生學習的因素,學生勢必會失去個性和參與的欲望,因此改變以往陳舊壓抑的考試模式,讓學生身處寬松、平等、相對開放的考核組織環境是非常必要的。改革后的音樂學課程考核方式在形式方面應該靈活多樣,應以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為方向。如音樂史論課程、民族音樂課程可以增加藝術實踐考核方式,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現場藝術、音樂表演實踐,或是課后通過錄制視頻上傳網絡(班級QQ群、微信群、微博等),由同學作為評委現場打分或是在線評分作為考核成績,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也減少了學生的心理壓力,使音樂課程的考核變成了一場輕松愉快的表演和分享活動,激發了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有效提高音樂的教學效果。
高校音樂課程中師生比例的失調將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改變的情況,音樂課程考核的遇到了改革瓶頸。但是信息技術的出現給音樂成為課程考核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只要充分地利用計算機技術,就能夠做到考核模式的改革和進步。
對于課程考核中的平時成績考核部分,在課程作業的安排上,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平臺來安排各門課程的學習任務和考核內容,然后通過網絡讓學生分次提交任務,教師通過計算機進行點評和打分,及時的對學生提交的內容進行教學反饋,引導學生學會循序漸進的完成任務。在學生上交了任務之后,經過教師的評價和打分,利用網絡系統自動的核算出每個學生各個項目的考核分數,這些詳細可靠的數據可以客觀的反映出學生在音樂課程之中的學習成果,讓學生通過瀏覽自己在考核過程之中得分狀況發現自己在學習之中的不足之處,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些數據深入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能根據學生學習音樂課程的狀況及時地改良自身的教學方案,以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還可以利用計算機平臺對學生的課后任務進行發放和收取,這樣的方式不僅方便了教師保存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成果,還可以加深教師對于學生音樂課程學習狀況的了解,通過教師和學生在網絡平臺上的交流和溝通,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使學生能夠對音樂課程的學習有較高的參與感,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同學之間通過比較各自的網絡成績考核分數,對比他人對自身的優點和不足有一個正確的了解,然后經過討論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與此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于音樂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得到了有效的教學積累。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臺與學生進行視頻在線教學,有效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音樂課程,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反省,加強學習中的思辨能力,利用離線傳輸的方式給學生實時的反饋教學進度,監督學生及時的完成學習任務。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教師還可以運用博客、微博等社交媒體構建起一個高效的網絡信息化教學平臺,給學生的學習、考核帶來便利。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信息技術在高校音樂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影響日益加深,結合信息技術進行高校音樂學課程改革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高校音樂教師應當跟隨時代的腳步,結合信息技術探討先進的音樂學課程教學、考核模式,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更加深入的研究信息背景下的音樂教育的改革,建立一個適合現代化社會的音樂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
[1]羅俊毅.新課程背景下地方高校音樂學專業課程改革初探[J].麗水學院學報,2009(03):108-110.
[2]汪媛,詹昱煜.微時代背景下高校微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以音樂學科為例[J].北方音樂,2014(06):157-158.
[3]姚紹昭,葉峰.談信息時代普通高校音樂課程的教學改革[J].藝術教育,2008(04):42-43.
鄒雅菁(1985—),湖南婁底,研究生,講師,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本文為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藝術概論》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階段研究成果。項目編號:湘教通【2015】291號—507。